基于“云+端”业务框架的西北人影指挥应用系统综述

来源 :气象科技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阐述面向人影业务深度融入“天擎”大数据云平台需求,在西北区域首先采用“云+端”业务系统架构模式设计并实现新型的人影指挥业务系统(SPACE-NW),为人工影响天气各类业务提供综合业务软件支撑.该系统依托“天擎”基础,提出具有普适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云+端”下的“4C+ABC”框架,实现了人影业务数据环境深度融入、产品分析与自动化制作与加工流水线的深度融入、资料分析与指挥业务流程与基础气象业务的深度融入.解决了人影部门一段时期以来的资料采集渠道多样、标准不统一、系统开放性不足、信息流转渠道不畅等业务问题.该系统在西北区域率先部署试用,发挥省级人影业务与“天擎”的深度融入的典型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中喜马拉雅山区是亚洲重要的山地居民聚居区,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全面改变了毗邻震源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和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方式,打断当地居民传统生产活动进程.文章拟对比研究地震前后吉隆、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居民生产活动响应特征,结果发现地震前生产性用地紧张.地震后聂拉木山区难以恢复生产,而吉隆山区得益于自然条件的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并接替聂拉木的口岸区位,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简要阐述了开展陕西渭北果业区防雹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渭北果业区冰雹研究在气候、雷达回波、雹云探空、冰雹微物理、数值模拟和防雹效果等方面的进展,并对研究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研究加深了渭北冰雹形成过程的认识,对研究高效冰雹防御方法和提高冰雹防御效果有重要意义.
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气象部门的人员数量与预算收支状况,对标世界主要气象强国,为完善我国气象保障体系,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各国预算制度不同,涉及到各国气象部门的统计口径、起止时限、货币单位、人员计数均不一样,为剔除统计口径变化影响,选取数据相对完整的2015年与2016年,以此进行国别比较,并进行了汇率换算,以尽可能结合各国经济总量、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进行均摊后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农产品的质量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不论是空气湿度、日照还是降水量均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只有适宜的气候与合理的种植条件才能培育出优质的农产品.研究农产品质量,探究气象因子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体系,科学而全面地评估农产品气候品质,确定农产品等级并面向社会发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和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根据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需求,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农业气象服务,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模式和产品,近年来部分省级气象部门陆续开始为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估工作,为特色优质
期刊
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卫星遥感资料等,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西北地区以及祁连山、天山、六盘山和三江源等试验区的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等时空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降水资料能够刻画出西北试验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场时空特征,研发的小时降水融合算法对西北地区高频降水分析是有效的;涝年,由于高原抽吸作用,试验区受低层形成的辐合气流所控制,容易形成降水;旱年,高原地表不存在大范围的辐合区,试验区被干冷的偏北风所控制,不利于成云降水.利用模式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及四个试验区
“西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巴彦淖尔人工防雹技术研究试验”于2018—2021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开展,本试验在该地区已有探测设备基础上增加X波段双偏振雷达、二维雨滴谱仪、测雹板等特种观测设备,以科学合理的设备布局及观测方式为基础开展外场研究试验,研究建立适宜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人工防雹作业特点的技术体系.利用C波段多普勒雷达、地面降雹资料研究分析了巴彦淖尔地区降雹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云移动路径,得出巴彦淖尔地区降雹天气主要发生在每年6—8月、12—20时的河套地区,主要冰雹云移动路径是自西北向东南(
农业气象观测作为现代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平行观察、测定和记载的一种专业观测.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主要模式源于前苏联,始于21世纪50年代;60—70年代的农业气象观测中断,直至80年代初恢复.目前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共为653个,分为国家一级站和二级站.观测种类分为常规农业气象观测、特种观测和农业气象试验观测.目前大部分农业气象观测站主要进行常规的农业气象观测.
期刊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气候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绿色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发掘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诸如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旅游和游憩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气候资源,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条件与旅游吸引力的关系等开展研究.此外,许多学者也以温湿、风效指数等指标对旅游地气候舒适度、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对避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期刊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学者共享.日裔美国学者真锅淑郎获知得奖消息后发出的“可我只是个搞气候的呀(But I\'m just a climatologist)”的感叹表明,这次2位气象学者获物理学奖似乎有些意外.实际上,现代气象科学源自经典物理学,这一点不仅能从很多早期量化气象观测传感器的发明出自物理学者之手、现代大学中气象科学专业多从物理专业析出等感觉到,甚至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者和气象问题的表述,都应该记在物理学家和物理学的身上.
期刊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建成于2019年11月,馆中承载了营口气象站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不同时期留存下来的珍贵仪器和图纸.其中有一张图时常吸引参观者驻足,它便是“民国廿四年全国头二三等测候所一览图”.rn“民国廿四年全国头二三等测候所一览图”(简称“测候所一览图”,图1)是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的核心展品之一.图中详细标注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测候所的分布、等级及所属性质,根据图中日文文字及绘图时间推断此图是日本间谍搜集中国地区的气象情报绘制而成的,是日本侵略者为1937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而做的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