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坚守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这十几年来,教师的观念、学校的发展方式以及课程的开发和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身处新课程改革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或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来。但我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相当一部分校长和教师对新课程方案并不熟悉,更别提创造性地实践课程方案了。如果对方案的内容及内涵没有透彻的了解,那么所谓的学校文化建设或者教学改革创新,又以什么作为指导呢?当改革和所谓的创新仍然是以提高升学率为导向的话,则表面的繁荣背后,也许是与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渐行渐远。未来十年,坚守课程方案,给予学生自由成长空间仍然会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题。
  在课程改革的情境中,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人能够独立于改革之外。
  真正明白了坚守课程方案的价值并决心从自我做起,认认真真实施课程方案之后,怎样坚守课程方案就成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课程方案的真正落实,是在每一所学校中不断认真得到实施的。从那些坚持实施课程方案的学校所取得成功的经验来看,学校层面的新课程方案实施,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教育规律。课程方案落实到学校的具体情境中,会经过若干变形,甚至还有被歪曲的可能。捷径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科知识、教学法、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教学管理等都有规律可循,它们每一项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根据这些教学规律进行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反思、努力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假以时日,他们在增加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长为能够坚守课程方案的专家教师。如若他们一味追求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目标的话,则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阻碍者。
  第二,树立正确的基础观。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一再容忍那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除了迫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还与一个观点有关: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日后继续学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学校甚至把“基础”二字作为办学理念或校训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可是,相当一些校长和教师心目中的“基础”,往往是定位在扎实的“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这种基础观固化了应试教育思维,并将师传生受的教学方式合理化。如果要坚守课程方案,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花上大力气把校长和教师的基础观转变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基础”上来,即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体系置于“基础”的位置。
  第三,保持反思习惯。学校层面对课程方案的坚守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很多问题,而创造的过程未必立马就能够做到方向正确,因此校长和教师们应保持反思习惯。但是,如果反思的参照系不改变,那么即使努力反思,也反思不出所以然来。有效的反思往往与学习、思考、比较研究、修改以及建设同行。
  当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把坚守课程方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为学生创造充满着“选择”机会的学校环境,自由和尊重才会成为学生日常学校生活的常态,创新思维、保护内在激情、养成合作习惯等未来国际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基础才会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在未来十年,能够充当榜样的好学校,应该是那些创造性地坚守课程方案,还学生自由成长空间的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