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比”字句是一种高下比较句式,意义在于比较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在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因此,结论项的语义特征是必须表量,或为数量,或为程度量。“比”字句的结论项可以分为形容词性结论项,动词性结论项和名词性结论项,本文分别考察了其度量特征。
关键词:比字句;结论项;度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19-02
一、引言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对两种同类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可以分为异同比较和高下比较。前者指比较对象之间在什么方面相同或相近,什么方面不同或者相反,与数量无关;后者将两比较对象放在某一视点上进行程度或数量比较。现代汉语中的“比”字句属于高下比较,该句式在语义上由四个方面的五项要素构成。它们是比较项(包括比较前项和比较后项)、比较词(即“比”)、比较视点和比较结论。比较视点是比较的方面,如时间、高度、长度、重量、年龄、速度等。比较结论是指经比较后得出的高下结果。(萧国政,2002)“比”字句的意义在于比较出事物的某一方面(比较视点)在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因此,结论项必须表量,并且该量必须或为数量,或为程度量,成为“比”字句存活的必要条件。现代汉语“比”字句的结论项在整个句子中作谓语,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形容词性结论项、动词性结论项和名词性结论项。下面对这几种结论项的度量特点分别进行论述。
二、形容词性结论项
朱德熙(1982)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根据我们的观察,能够出现在结论项中的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是不能出现在“比”字句的结论项位置的,这证明了朱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而“由状态形容词充任谓语的句子没有比较和对照的意思”。例如:(1)小红的衣服比小刚白。*小红的衣服比小刚雪白。(2)小红的眼睛比小刚大。*小红的眼睛比小刚大大的。比较例(1)和例(2)中可以说和不能说的例句,可以看出性质形容词可以表示程度量,并且这个量具有一定的范围,是个量集,因此它们可以存活于“比”字句的结论项;而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是相对明确的数值,是一个量点,因此它们不能存活于结论项。“白”和“雪白”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朱先生把状态形容词分成了五类,除了“雪白”和“大大的”两类之外,还有类似“干干净净”、“黑乎乎”、“挺好的”等这样的三类,它们都与“雪白”一样,因为都“带有明显的描写性”,所以都是相对明确的数值,是量点的概念。“比”字句以性质形容词作结论项时,既可以表示程度量,又可以表示数量。数量是通过“多”和“少”等数量形容词来表现的。例如,(3)我的书比你的多一些。(4)这儿水果的种类比你们那儿的要少一些。
三、动词性结论项
动词性结论项的结构类型分为以下五种:
1.作结论项的动词为情绪心理动词。(5)我比你爱她。(6)小红比小刚更喜欢唱歌。邢福义(1996)将心理动词分为情绪心理动词和感知心理动词,前者如“爱”、“恨”、“喜欢”、“讨厌”等,后者如“感到”、“觉得”、“认为”、“知道”等。情绪心理动词可以出现在“比”字句的结论项中,因为情绪心理动词和其他类型的动词有不同之处,它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这表明这种动词本身是含有程度量的,与形容词有相似之处。
2.作结论项的动词是一种表示变化意义的动词。这种变化是一种定向的变化,如从少到多的变化,从高到低的变化等。常用的词有“增长”、“增加”、“提高”、“降低”、“提前”、“推迟”、“延长”、“缩短”等。例如:(7)*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提高。(8)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9)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有所提高。(10)今年小麦的产量将比去年提高。这类动词用于结论项中,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点数量上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动词不能以“光杆”的形式出现在结论项中,而应带上表示变化意义的“了”、表示肯定意义的“有所”或表示趋向的“将”等。
3.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是“有 VP”。这样的动词短语如“有水平”、“有名气”、“有气派”、“有时间”等。如下例:(11)他比你有水平。(12)小李比小王有信心,所以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于根元(1991)指出:“汉语里‘有、是 名’有时不只表示具有或者确认,还表示程度。”“有 VP”这种结构具有程度性,与形容词有类似之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首先,该结构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这说明该结构是程度性的。其次,这类动词性结构可以用对应的名词性结构来代替,而意义不变。例如(11)、(12)可变换为以下两式:(11’)他比你水平高。(12’)小李比小王信心足,所以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又如:有名气=名气大,有气派=气派足,有时间=时间充裕
4.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前面附带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13)他比别人早回家。(14)农业科技培训比往年抓得早、来得猛。该类动词性结论项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作修饰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表量,该类动词是不能以光杆形式出现在结论项中的。例如:(13’)*他比别人回家。同样的,例(14)若去掉性质形容词“早”和“猛”,句子是不能成立的。
5.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前面附带能愿动词。这些能愿动词包括“能、会、敢、肯、愿意、值得”等。例如:(15)他比我能吃,一顿能吃三大碗。(16)他比我会吃,吃鱼专吃鱼头。(17)他比我敢吃,又吃老鼠又吃蛇。(18)搞科研他比我肯下工夫,天天泡在实验室里。(19)这部电影比那部电影值得看。
这类结构之所以能够用于结论项,是因为“能、会、敢”等能愿动词可以表示程度量。不同的能愿动词也反映了不同的比较视点,以上面的六个例子来说,“能”用来比较能力,“能吃”是指“吃得多”,这种能力是天生具备的;“会”用来比较技巧,“会吃”是指善于挑选食物,这种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技巧性的;“敢”用来比较胆量;“肯”用来比较意愿;“值得”则是用来比较价值的。 四、名词性结论项
1.名词性结论项的结构。以名词性结构作结论项的“比”字句即“比NP还/更NP”,结论项中的NP可以是对比较后项NP的完全或部分重复,也可以不同于比较后项。例如:(20)他最突出的毛病就是见异思迁,比陈世美还陈世美。(21)咱这样比有些党员还党员哪。(李斌奎)(22)你这么贪吃,怎么比我还猪八戒呀!例(20)为完全重复,例(21)为部分重复,例(22)为两者不同。
2.名词性结论项的语义类型。N为专指名词,并且都具有典型性,可以表人、表动物、表处所等。(23)但他真心的爱,比罗密欧还罗密欧。(表人)(24)他这人比狐狸还狐狸。(表动物)(25)那地方条件艰苦,比西伯利亚还西伯利亚。(表处所)N还可以为泛指名词,特别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类别性名词。如:恶煞、流氓、泼妇、大款、经典、内行、党员等。例如:(26)他简直比木头还木头。
3.名词的量与表量方式。施春宏(2001)指出名词的内部语义成分可以划分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例如,【权威】①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力量和威望”、“人或事物”(类属)、“在某种范围里”(方所)是关涉性语义成分,“使人信服”、“最有威望、地位”是描述性语义成分,从关系、属性上描述“权威”的特点。他认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副名组合的客观基础,我们认为这也是名词具有量度性,从而可以构成“比”字句结论项的原因所在。如下所示:权威(名词)→很权威(副名组合)→比权威还权威(名词性结论项)名词性结论项采用级量计量的方式,它们的量是通过“还”与“更”来附加的,没有“还”,该句式不能成立。名词性结论项采用级量计量的方式后,还可附加度量计量。例如,(27)他比雷锋还雷锋。(27’)*他比雷锋雷锋。(28)他比雷锋还雷锋一些。
五、结语
一个词语或结构能否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关键在于结论项能否表示数量或者程度量,这从上面我们对形容词性结论项、动词性结论项和名词性结论项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反过来说,要判断一个词语或结构是否具有数量或结论项,只要看它是否能够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就是说,它们是互证的。
判断一个词语或结构能否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还有一个客观标准,即看该结构能否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如果可以,则能进入结论项;反之,则不行。因此可以说,“比”字句对其结论项的限制与要求与程度副词对其中心语的限制与要求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比”字句与程度副词都可以作为检验一个词语或结构是否含有量的标尺。
参考文献:
[1]李杰.“X比Y还W”格式的夸张功能[J].修辞学习,2001,(4).
[2]任海波.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J].1987,(4).
[3]邵敬敏.语义对“比”字句中助动词位置的制约[J].汉语学习,1992,(3).
[4]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结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
[5]唐依力.析“比N还N”句式[J].修辞学习,2001,(1).
[6]萧国政.“比”字句和介词“比”[G]//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殷志平.“X比Y还W”的两种功能[J].中国语文,1995,(2).
[9]于根元.副 名[J].语文建设,1991,(1).
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关键词:比字句;结论项;度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19-02
一、引言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对两种同类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可以分为异同比较和高下比较。前者指比较对象之间在什么方面相同或相近,什么方面不同或者相反,与数量无关;后者将两比较对象放在某一视点上进行程度或数量比较。现代汉语中的“比”字句属于高下比较,该句式在语义上由四个方面的五项要素构成。它们是比较项(包括比较前项和比较后项)、比较词(即“比”)、比较视点和比较结论。比较视点是比较的方面,如时间、高度、长度、重量、年龄、速度等。比较结论是指经比较后得出的高下结果。(萧国政,2002)“比”字句的意义在于比较出事物的某一方面(比较视点)在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因此,结论项必须表量,并且该量必须或为数量,或为程度量,成为“比”字句存活的必要条件。现代汉语“比”字句的结论项在整个句子中作谓语,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形容词性结论项、动词性结论项和名词性结论项。下面对这几种结论项的度量特点分别进行论述。
二、形容词性结论项
朱德熙(1982)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根据我们的观察,能够出现在结论项中的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是不能出现在“比”字句的结论项位置的,这证明了朱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而“由状态形容词充任谓语的句子没有比较和对照的意思”。例如:(1)小红的衣服比小刚白。*小红的衣服比小刚雪白。(2)小红的眼睛比小刚大。*小红的眼睛比小刚大大的。比较例(1)和例(2)中可以说和不能说的例句,可以看出性质形容词可以表示程度量,并且这个量具有一定的范围,是个量集,因此它们可以存活于“比”字句的结论项;而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是相对明确的数值,是一个量点,因此它们不能存活于结论项。“白”和“雪白”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朱先生把状态形容词分成了五类,除了“雪白”和“大大的”两类之外,还有类似“干干净净”、“黑乎乎”、“挺好的”等这样的三类,它们都与“雪白”一样,因为都“带有明显的描写性”,所以都是相对明确的数值,是量点的概念。“比”字句以性质形容词作结论项时,既可以表示程度量,又可以表示数量。数量是通过“多”和“少”等数量形容词来表现的。例如,(3)我的书比你的多一些。(4)这儿水果的种类比你们那儿的要少一些。
三、动词性结论项
动词性结论项的结构类型分为以下五种:
1.作结论项的动词为情绪心理动词。(5)我比你爱她。(6)小红比小刚更喜欢唱歌。邢福义(1996)将心理动词分为情绪心理动词和感知心理动词,前者如“爱”、“恨”、“喜欢”、“讨厌”等,后者如“感到”、“觉得”、“认为”、“知道”等。情绪心理动词可以出现在“比”字句的结论项中,因为情绪心理动词和其他类型的动词有不同之处,它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这表明这种动词本身是含有程度量的,与形容词有相似之处。
2.作结论项的动词是一种表示变化意义的动词。这种变化是一种定向的变化,如从少到多的变化,从高到低的变化等。常用的词有“增长”、“增加”、“提高”、“降低”、“提前”、“推迟”、“延长”、“缩短”等。例如:(7)*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提高。(8)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9)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有所提高。(10)今年小麦的产量将比去年提高。这类动词用于结论项中,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点数量上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动词不能以“光杆”的形式出现在结论项中,而应带上表示变化意义的“了”、表示肯定意义的“有所”或表示趋向的“将”等。
3.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是“有 VP”。这样的动词短语如“有水平”、“有名气”、“有气派”、“有时间”等。如下例:(11)他比你有水平。(12)小李比小王有信心,所以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于根元(1991)指出:“汉语里‘有、是 名’有时不只表示具有或者确认,还表示程度。”“有 VP”这种结构具有程度性,与形容词有类似之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首先,该结构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这说明该结构是程度性的。其次,这类动词性结构可以用对应的名词性结构来代替,而意义不变。例如(11)、(12)可变换为以下两式:(11’)他比你水平高。(12’)小李比小王信心足,所以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又如:有名气=名气大,有气派=气派足,有时间=时间充裕
4.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前面附带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13)他比别人早回家。(14)农业科技培训比往年抓得早、来得猛。该类动词性结论项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作修饰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表量,该类动词是不能以光杆形式出现在结论项中的。例如:(13’)*他比别人回家。同样的,例(14)若去掉性质形容词“早”和“猛”,句子是不能成立的。
5.作结论项的动词短语前面附带能愿动词。这些能愿动词包括“能、会、敢、肯、愿意、值得”等。例如:(15)他比我能吃,一顿能吃三大碗。(16)他比我会吃,吃鱼专吃鱼头。(17)他比我敢吃,又吃老鼠又吃蛇。(18)搞科研他比我肯下工夫,天天泡在实验室里。(19)这部电影比那部电影值得看。
这类结构之所以能够用于结论项,是因为“能、会、敢”等能愿动词可以表示程度量。不同的能愿动词也反映了不同的比较视点,以上面的六个例子来说,“能”用来比较能力,“能吃”是指“吃得多”,这种能力是天生具备的;“会”用来比较技巧,“会吃”是指善于挑选食物,这种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技巧性的;“敢”用来比较胆量;“肯”用来比较意愿;“值得”则是用来比较价值的。 四、名词性结论项
1.名词性结论项的结构。以名词性结构作结论项的“比”字句即“比NP还/更NP”,结论项中的NP可以是对比较后项NP的完全或部分重复,也可以不同于比较后项。例如:(20)他最突出的毛病就是见异思迁,比陈世美还陈世美。(21)咱这样比有些党员还党员哪。(李斌奎)(22)你这么贪吃,怎么比我还猪八戒呀!例(20)为完全重复,例(21)为部分重复,例(22)为两者不同。
2.名词性结论项的语义类型。N为专指名词,并且都具有典型性,可以表人、表动物、表处所等。(23)但他真心的爱,比罗密欧还罗密欧。(表人)(24)他这人比狐狸还狐狸。(表动物)(25)那地方条件艰苦,比西伯利亚还西伯利亚。(表处所)N还可以为泛指名词,特别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类别性名词。如:恶煞、流氓、泼妇、大款、经典、内行、党员等。例如:(26)他简直比木头还木头。
3.名词的量与表量方式。施春宏(2001)指出名词的内部语义成分可以划分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例如,【权威】①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力量和威望”、“人或事物”(类属)、“在某种范围里”(方所)是关涉性语义成分,“使人信服”、“最有威望、地位”是描述性语义成分,从关系、属性上描述“权威”的特点。他认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副名组合的客观基础,我们认为这也是名词具有量度性,从而可以构成“比”字句结论项的原因所在。如下所示:权威(名词)→很权威(副名组合)→比权威还权威(名词性结论项)名词性结论项采用级量计量的方式,它们的量是通过“还”与“更”来附加的,没有“还”,该句式不能成立。名词性结论项采用级量计量的方式后,还可附加度量计量。例如,(27)他比雷锋还雷锋。(27’)*他比雷锋雷锋。(28)他比雷锋还雷锋一些。
五、结语
一个词语或结构能否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关键在于结论项能否表示数量或者程度量,这从上面我们对形容词性结论项、动词性结论项和名词性结论项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反过来说,要判断一个词语或结构是否具有数量或结论项,只要看它是否能够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就是说,它们是互证的。
判断一个词语或结构能否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还有一个客观标准,即看该结构能否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等的修饰,如果可以,则能进入结论项;反之,则不行。因此可以说,“比”字句对其结论项的限制与要求与程度副词对其中心语的限制与要求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比”字句与程度副词都可以作为检验一个词语或结构是否含有量的标尺。
参考文献:
[1]李杰.“X比Y还W”格式的夸张功能[J].修辞学习,2001,(4).
[2]任海波.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J].1987,(4).
[3]邵敬敏.语义对“比”字句中助动词位置的制约[J].汉语学习,1992,(3).
[4]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结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
[5]唐依力.析“比N还N”句式[J].修辞学习,2001,(1).
[6]萧国政.“比”字句和介词“比”[G]//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殷志平.“X比Y还W”的两种功能[J].中国语文,1995,(2).
[9]于根元.副 名[J].语文建设,1991,(1).
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