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幼儿、把自己的知识以静态的形式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完成任务或学会某样东西就是教育。但我认为这是非常落后的想法,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我就拿科学领域来说吧,我认为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支援者”和“引导者”。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还必须提供足够的素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观察、操作和探索的机会。首先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内容选材尽可能接近幼儿的生活,其次不能忽视活动结果评价对幼儿生活产生的影响,因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提高幼儿积极有效地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角色
  1.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基础角色定位,首先是做好一名“旁观者”。教师只有做好一个旁观者,才能减少活动中口口相传的比率,才能细致地关注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教师判断科学活动开展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标准。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我满足的愉悦,知识的传递是次要的。如果一次科学活动缺乏了幼儿的兴趣支撑,那么必然是一次失败的科学活动。
  2.教师还必须做好一位“支援者”。在活动中幼儿难免会犯错,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这样幼儿才会在活动中大胆地去探索。给每一个幼儿以安全感,尊重他们的独特看法,并能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是对一个合格的“支援者”的基本要求。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还应注意到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不同幼儿之间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并充分利用这些差异性,以促进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成长。
  3.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更应做好一名“引路人”。有一次我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寻找蜗牛,目的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它保护自己的办法。这种动物攀枝花常见,但有的是孩子平时很少关注,有的孩子经常接触和了解。这时候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幼儿自己观察、摆弄,只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及时回应或纠正,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也给了幼儿展现自我、提升经验的时间和机会。
  二、提供充足的操作素材
  1.科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足够的素材进行操作,这些素材能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好具体的观察,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也是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的中介和桥梁。丰富而充足的材料,会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引发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入。科学活动的关键不是师生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老师的引领,学生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充足的素材,是达成这一目标的的重要保证。
  2.教师要有敏锐的心灵和广泛的视角,关注幼儿的的兴趣和需要,就是灵活地选择活动内容,关注幼儿自发活动的焦点,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偶发性科学活动由此展开。记得有一天我们教室飞进来了一只蜻蜓掉在桌子上,孩子们非常激动,好奇心让他们围拢在一起议论纷纷。我鼓励孩子们勇敢地伸出手轻轻地摸一摸,并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关于蜻蜓的相关知识,孩子们眼睛一眨都不眨,听得入神极了,关于蜻蜓的知识孩子们很快就掌握,这就是开展偶发性活动的效果。
  三、科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联系
  大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几乎都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但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结果,都要注意到对生活的回归。幼儿科学活动既要符合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挑战后的收获得以落实。而回归的过程则可以有效地促动孩子们更积极地在活动中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让他们更投入地去观察事物和思考事物的发生和结果。孩子们在《自制饮料》活动中,先品尝百事可乐的味道,观察可乐是什么样的,教师再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制造可乐。
  四、科学的评价
  《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性差异”,做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都能给予积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不要把老师的思维强灌输给幼儿,尽量让幼儿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尽情地让其充分发挥。传统的活动方式,使教师难以展开積极的评价,只能使一部分孩子得到发展而其他孩子都成为了陪衬,渐渐地会消磨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于幼儿后继学习和生活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在大班科学自由活动《有趣的气球》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给老师和同伴,有的孩子迫不急待地把我叫到他的身边,边操作手中的气球一边告诉我他的发现:“罗老师,我把气球用力一拉,它就变长了,我把手松开,气球又缩回去了。”还有一个孩子嘴里吹着大气球跑到我的面前说:“罗老师,你看,我用力一吹气球,它变大了,放开了,它又变小了。”尽管有的孩子表述的不够准确,观察的角度也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但是孩子们的这种热情却让我怎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美。
  科学活动不是师生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掌握方法。不能以科学活动的探究结果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应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不怕困难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如此,才能培养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让他们愉快地走进科学的殿堂。
其他文献
吉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多年来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我省防震减灾工作情
期刊
现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61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100多万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人,大部分省份农村的中小学适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我校有留守儿童356人,来自城关区和基层乡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  一、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留守儿童发展的
期刊
大自然对我们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大自然的荫蔽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当今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因此,如何唤起这些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的最直接的人,更要尽自己的心去
期刊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
期刊
写作,应是愉悦的心灵旅行。回首学生时代,我最喜欢的是写作:初中语文老师说我小小年纪,竟然有那么多他不能解的悲伤,于是把我留下来探讨语句的含义;高中时代一次语文考试由于没有看清二选一的作文要求,一口气竟然完成了两篇作文,惹来了老师严厉的讥讽;后来又醉心于与同桌“胡编”小诗,课堂上竟然也“鸿雁传书”不能停止,乃至现在捧着当初的“杰作”,心也唏嘘不已;大学后,本不该就读中文系,命运在一个细雨濛濛的日子,
期刊
以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基点,从公共责任向度的培养来构建公民教育实践模式,之所以能够在现阶段提出并使之课题化,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日趋成熟,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亟待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回归。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  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这一现实问题,就理论原因而言,一方面由于公民教育理论缺乏道德教育的责任向度,另一
期刊
本文通过对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新政策、新标准,对新时期楚雄州、楚雄市经济发展思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服务岗位人才需求,以及本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编制出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是2011—2015年专业发展的基本纲要,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验设施设备建设、专业发展规模和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工作发展模式和方向的重要依据。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期刊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职业学校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更是值得探讨。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
期刊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特别是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父母的呵护还有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心的保护,大多都养成了 “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在家里唯我独尊,在学校交往中要么觉得无所适从,要么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根本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再加之,成人们出于安全的考虑,大都把孩子关在家中,即使是邻居,孩子间也不太往来。在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孩子极度缺乏人际交
期刊
当今家庭,几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家长包办太多,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差、胆怯、缺乏交往能力等不良习惯。那么家长怎样来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几点看法。  一、关于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所以,不管是幼儿园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