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大型道路施工中,施工者必须使用规范化的施工方法,正确应用各种具有一定技术化水平的道路施工装置。在使用大型道路施工设备时,一些应用问题会降低道路施工的综合效益,压路机是路面施工中必备设备之一,在多种现代化道路施工过程中均需要频繁地运用压路机,进而达到碾压以及压实路面等应用目的。一些新型压路机虽然展现出性能方面的优势,但是使用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振动问题,必须对压路机加以控制。
关键词:压路机;双轮振动;减震性能;影响
压路机是现代道路施工工作中需频繁应用的重型机械设备,通过压路机设备可以成功地完成填方压实作业,随着压路机被改进,其机械化运行水平充分提升,应用范围也被扩展,在路面的面层施工阶段,压路机可以帮助处理具有不同粘性的土壤,同时也不会对已有的路面施工成果產生过于严重的影响,在运用具有双轮特点的压路机时,必须预先解决强度过大的振动问题,减震性能也是测评压路机的可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双轮振动装置带来的影响。
1 压路机减震工作概述
压路机运行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内燃机,现代压路机的传动活动可以依靠液压技术以及机械技术,常规的压路机的运行模式为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其具有的机动性能也相对优越,为了使压路机具有更好的碾压应用效果,其主体运行结构被优化,即使被应用到平整度极差的路面上其机身也可以保持稳定,摆动幅度也相对比较少,一些新型双轮式压路机还被安装了喷水系统,可以同时完成碾压与喷水两种工作任务。
双轮式压路机在当前的大型施工中比较常见,不仅可以在道路施工中发挥作用,在大坝修建以及其他有土方碾压需求的工程中也可以被使用,这种压路机的结构一般为铰接式结构,车架机构别分割,如果选定的角度范围合适,压路机就可以被正常运用。其减震系统有橡胶材料构成,在减震工作中还需注意到振动端与另外的驱动端之间存在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排布方式与应用数量两个方面,在优化减震装置时,必须要关注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减震工作经验,通过模型来确定减震方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可构建的减震模型种类多样,但是这种模型研究方法会导致机架刚度、支撑结构等核心部位被忽略,因此需要将建模与仿真两种实验技术结合,扩大考虑范围,把握减震变量与相关参数。
2 振动测定工作
2.1 减震工作方案设计
以前机架为例,根据前机架各测点FFT频谱分析,把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对机架的影响进行分离,其中叠加曲线由两个频率下的峰值直接相加得到。从实验数据中随机截取的前机架某个测点FFT曲线测点在4419Hz的振动频率下有能量峰值,同时在4614Hz的振动频率下也有较大振动能量。
2.2 实验结果研究
前轮振动引起的前机架振动加速度峰值数据可以看出,仅当前轮振动时,水平方向机架两侧相应测点的值较为接近,竖直方向差别略大,整体来看,中点处最小,偏向两端逐渐变大,机架前端点振动最大。振动向后端点传递过程中随着远离中点有逐渐减弱趋势,此时机架呈现以中点为支撑的前后摆振。前机架振动叠加峰值总体小于实测峰值,沿整个车架上差值变化比较均匀。表明除了前、后钢轮振动影响外,机架还受其它振动影响。但是叠加峰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而且接近。表明机架振动主要由前、后钢轮振动引起。
3 振动测定成果
3.1 后轮振动造成的影响分析
在对压路机的后轮给减震活动带去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获取以下结论,根据机架振动状况可以发现当后轮出现振动后,后车架部位的铰接点会给前方的车架带去影响,基于这种振动性影响,前车架的驱动侧受到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振动侧,因此机架会随之出现左右方向的摆振情况,这主要是因前机架存在质心偏移问题造成的。后轮给压路机前方支架带去影响不容忽视,会加剧压路机前方振动程度,受到振动传递现象的影响,机架的实际刚度也会出现变化。当形成高幅振动情况时,压路机的前端点位置与铰接点位置会出现明显差异,同时阻尼因素与机架刚度打来的振动传递情况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
3.2 前轮振动的实际影响分析
在对前轮振动的影响进行研究时,选择使用的方法与后轮分析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保持一致,如果只有前轮呈现振动状态,机架存在的振动情况比较复杂。
前轮振动引起的前机架振动加速度峰值数据可以看出,仅当前轮振动时,水平方向机架两侧相应测点的值较为接近,竖直方向差别略大,整体来看,中点处最小,偏向两端逐渐变大,机架前端点振动最大。振动向后端点传递过程中随着远离中点有逐渐减弱趋势,此时机架呈现以中点为支撑的前后摆振。前机架振动叠加峰值总体小于实测峰值,沿整个车架上差值变化比较均匀。表明除了前、后钢轮振动影响外,机架还受其它振动影响。但是叠加峰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而且接近。表明机架振动主要由前、后钢轮振动引起。
3.3 压路机的综合减震效果探讨
试验中,前轮低幅时振动加速度为3317m/s2,高幅时振动加速度为6318m/s2,则前机架各测点减振传递率明显。无论低幅还是高幅时,测试数据中加速度有效值对应的传递率,皆大于前机架只受前轮振动能量影响时各测点的传递率,可见在减振系统的设计时,并未考虑两个振动源的相互干扰作用,使得样机的减振系统只适合单个振动源的结构,这将导致在两个振动源的结构中其减振性能大大降低。摆振是机架受到前、后钢轮同时振动造成的,前后摆振对应的1,5和2,6两组测点加速度差异最高达到13161m/s2,左右摆振对应的1,2;3,4;5,6这3组测点加速度差异最高达到4104m/s2,机架前后摆振的影响大于左右摆振。摆振对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测点3,4是直接经过减振系统与钢轮连接的机架中点位置,与其它测点相比,受前后摆振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抑制两个激振源引起的振动在上车架的交互影响,这就需要系统研究每一个钢轮减振系统特性,有效控制单个钢轮的振动传递。
4 结束语
根据压路机的轮轴布置方式可以将现有的压路机划分为双轴三轮、双轴双轮以及单轴单轮等,不同类型的压路机给减震工作提出的限制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双轮式的压路机具有更优越的碾压应用性能,但是其减震工作也更加复杂,压路机自身具有的动态性能也更加复杂,为了克服压路机施工环节中的各种因振动引起的施工困难,需要对减压工作进行优化,对整体刚度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需对上车架位置的问题集中处理,从钢轮入手进行减震处理工作是一种很多的思路,可以对振动传递情况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伟.振动压路机参数对压实性能的影响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7(8),282-283.
[2]韩贵杰.压路机双轮振动对整机减振性能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5(6),69-72.
[3]徐冉.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
关键词:压路机;双轮振动;减震性能;影响
压路机是现代道路施工工作中需频繁应用的重型机械设备,通过压路机设备可以成功地完成填方压实作业,随着压路机被改进,其机械化运行水平充分提升,应用范围也被扩展,在路面的面层施工阶段,压路机可以帮助处理具有不同粘性的土壤,同时也不会对已有的路面施工成果產生过于严重的影响,在运用具有双轮特点的压路机时,必须预先解决强度过大的振动问题,减震性能也是测评压路机的可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双轮振动装置带来的影响。
1 压路机减震工作概述
压路机运行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内燃机,现代压路机的传动活动可以依靠液压技术以及机械技术,常规的压路机的运行模式为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其具有的机动性能也相对优越,为了使压路机具有更好的碾压应用效果,其主体运行结构被优化,即使被应用到平整度极差的路面上其机身也可以保持稳定,摆动幅度也相对比较少,一些新型双轮式压路机还被安装了喷水系统,可以同时完成碾压与喷水两种工作任务。
双轮式压路机在当前的大型施工中比较常见,不仅可以在道路施工中发挥作用,在大坝修建以及其他有土方碾压需求的工程中也可以被使用,这种压路机的结构一般为铰接式结构,车架机构别分割,如果选定的角度范围合适,压路机就可以被正常运用。其减震系统有橡胶材料构成,在减震工作中还需注意到振动端与另外的驱动端之间存在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排布方式与应用数量两个方面,在优化减震装置时,必须要关注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减震工作经验,通过模型来确定减震方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可构建的减震模型种类多样,但是这种模型研究方法会导致机架刚度、支撑结构等核心部位被忽略,因此需要将建模与仿真两种实验技术结合,扩大考虑范围,把握减震变量与相关参数。
2 振动测定工作
2.1 减震工作方案设计
以前机架为例,根据前机架各测点FFT频谱分析,把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对机架的影响进行分离,其中叠加曲线由两个频率下的峰值直接相加得到。从实验数据中随机截取的前机架某个测点FFT曲线测点在4419Hz的振动频率下有能量峰值,同时在4614Hz的振动频率下也有较大振动能量。
2.2 实验结果研究
前轮振动引起的前机架振动加速度峰值数据可以看出,仅当前轮振动时,水平方向机架两侧相应测点的值较为接近,竖直方向差别略大,整体来看,中点处最小,偏向两端逐渐变大,机架前端点振动最大。振动向后端点传递过程中随着远离中点有逐渐减弱趋势,此时机架呈现以中点为支撑的前后摆振。前机架振动叠加峰值总体小于实测峰值,沿整个车架上差值变化比较均匀。表明除了前、后钢轮振动影响外,机架还受其它振动影响。但是叠加峰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而且接近。表明机架振动主要由前、后钢轮振动引起。
3 振动测定成果
3.1 后轮振动造成的影响分析
在对压路机的后轮给减震活动带去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获取以下结论,根据机架振动状况可以发现当后轮出现振动后,后车架部位的铰接点会给前方的车架带去影响,基于这种振动性影响,前车架的驱动侧受到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振动侧,因此机架会随之出现左右方向的摆振情况,这主要是因前机架存在质心偏移问题造成的。后轮给压路机前方支架带去影响不容忽视,会加剧压路机前方振动程度,受到振动传递现象的影响,机架的实际刚度也会出现变化。当形成高幅振动情况时,压路机的前端点位置与铰接点位置会出现明显差异,同时阻尼因素与机架刚度打来的振动传递情况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
3.2 前轮振动的实际影响分析
在对前轮振动的影响进行研究时,选择使用的方法与后轮分析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保持一致,如果只有前轮呈现振动状态,机架存在的振动情况比较复杂。
前轮振动引起的前机架振动加速度峰值数据可以看出,仅当前轮振动时,水平方向机架两侧相应测点的值较为接近,竖直方向差别略大,整体来看,中点处最小,偏向两端逐渐变大,机架前端点振动最大。振动向后端点传递过程中随着远离中点有逐渐减弱趋势,此时机架呈现以中点为支撑的前后摆振。前机架振动叠加峰值总体小于实测峰值,沿整个车架上差值变化比较均匀。表明除了前、后钢轮振动影响外,机架还受其它振动影响。但是叠加峰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而且接近。表明机架振动主要由前、后钢轮振动引起。
3.3 压路机的综合减震效果探讨
试验中,前轮低幅时振动加速度为3317m/s2,高幅时振动加速度为6318m/s2,则前机架各测点减振传递率明显。无论低幅还是高幅时,测试数据中加速度有效值对应的传递率,皆大于前机架只受前轮振动能量影响时各测点的传递率,可见在减振系统的设计时,并未考虑两个振动源的相互干扰作用,使得样机的减振系统只适合单个振动源的结构,这将导致在两个振动源的结构中其减振性能大大降低。摆振是机架受到前、后钢轮同时振动造成的,前后摆振对应的1,5和2,6两组测点加速度差异最高达到13161m/s2,左右摆振对应的1,2;3,4;5,6这3组测点加速度差异最高达到4104m/s2,机架前后摆振的影响大于左右摆振。摆振对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测点3,4是直接经过减振系统与钢轮连接的机架中点位置,与其它测点相比,受前后摆振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抑制两个激振源引起的振动在上车架的交互影响,这就需要系统研究每一个钢轮减振系统特性,有效控制单个钢轮的振动传递。
4 结束语
根据压路机的轮轴布置方式可以将现有的压路机划分为双轴三轮、双轴双轮以及单轴单轮等,不同类型的压路机给减震工作提出的限制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双轮式的压路机具有更优越的碾压应用性能,但是其减震工作也更加复杂,压路机自身具有的动态性能也更加复杂,为了克服压路机施工环节中的各种因振动引起的施工困难,需要对减压工作进行优化,对整体刚度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需对上车架位置的问题集中处理,从钢轮入手进行减震处理工作是一种很多的思路,可以对振动传递情况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伟.振动压路机参数对压实性能的影响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7(8),282-283.
[2]韩贵杰.压路机双轮振动对整机减振性能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5(6),69-72.
[3]徐冉.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