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职教二十条”文件,文件中提出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系统、全面改革,形成教学过程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闭环,同时还提出包括进行“1+x证书”试点等多项改革,旨在以教促学、培养出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质素技能人才。外因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被教育的主体,如何能让学生更好更快适应、配合、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去抓住职教改革红利来弱化学习中的劣势、激发出自身学习内驱动力,是各高职院校不可避开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建议通过深挖情绪储蓄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坚定学习路径、行成学习习惯、通过榜样力量、及时反馈机制等外部激励强化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职生;内驱力;成就动机;学习力
一、研究背景
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多大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在校学生的教育培养质量对职业教育质量能否得到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而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倦怠情绪,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上课的效果以及学习质量都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在文件中,提出了“三教改革”、“1+X证书”试点、校企合作办学等方案,为高职学生提升学习驱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部分组成。认知内驱力属于个人内在需求,是指学习的个体发自内心存在的对所学事物求知欲望和本能,是个体为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是外部需求,前者是个人为提升自己处境的需求,如去获得社会地位,胜任一份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等;后者是个体通过做好某件事来赢得来自第三方的权威认可或得到在意的人的肯定的需求。[1]
二、高职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习动力弱
受以往的学习经历的负面影响,高职生普遍在学习上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自信心不足、主动性较差、学习情绪弱且伴有一定焦虑心理、未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力等。
(二)理论基础差
理论学科、公共课的学习较多以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尤其高职生源来源中的中职生,在理论基础课的学习上效果更弱于高中生。
(三)学习目标模糊
学生在选择所报考专业的时候受年龄、阅历、思想等多方面影响,自己就读的专业往往依托于长辈或老师建议而不是出自于自身学习兴趣爱好出发,大部分的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定位以及就业定位处于模糊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被动。[2]
(四)自我成就感低
高職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正面反馈少,学生的付出与自己所期待得到的回报存在落差,自我成就感低也对提高自主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五)生源类型多
高职生生源类型主要分为中职生生源类型以及高中生生源,两种生源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实操方面均存在差异,学习力也参差不齐,给老师的教学也带来挑战。[3]
三、基于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理论的学习驱动力提升建议
(一)深挖情绪蓄水池,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是帮助每个人应对压力、化解压力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也一样,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也都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去应对去处理,从这个角度上可以看出,学习也是一种情绪劳动。而每个人对每件事持有的情绪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一味消耗而不开源,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会进入麻木、倦怠,敷衍、被动、机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绪之所以会出现不积极不主动的被动学习状态,很大原因和他在学习这件事上出现了情绪枯竭。要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就需要开渠灌溉。
1.循序渐进,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人对未知的东西都会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同时也带有求知的好奇与新鲜感。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好奇与新鲜,首先要让他对这个专业有个大概了解,让他将自己的专业具体化,帮助他将三年需要学习的内容模块化,让他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给他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等外部安全感。比如在新生入学后,除了通过专业指导老师在教室里面对面介绍专业外,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本专业代表性就业单位、边参观边讲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过实物刺激将专业学习具象化。
2.学习串联,触发学习热情
我们的知识库存是个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学习过程都建立在我们已知的知识点上。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将新的知识点存入到这个数据库中。如果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是孤立的,无法和已有的数据形成联系,那这样的知识最终会被遗忘,更无法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身依赖于我们积累的知识规模,当我们对一件事了解越多就会学的越快,学的越快就会提高对这件事的驾驭感和成就感,因而进一步触发起学习热情,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因此,老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事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有个了解,比如可以通过谈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摸底。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牵线人”,将学生已存的旧知识和新学的知识牵线搭桥,联系在一起。同时,老师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如结合新媒体技术、网络流行语等方式尽量将知识点简明化。[4]
(二)实行项目负责制,推动自我提升内驱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1.项目分工,激发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需求,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被挖掘、被看到,学生也不例外。基于这个需求,老师可以根据个人能力以及个人规划进行项目分类、分工,赋予每个学生一份职责;让学生能够在最近的圈子里找到一群“同道中人”,让他们在做自己最擅长或最想做的事的同时,互相鼓励、相互促进。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技能操作有的学生期望毕业后升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技能竞赛组和专升本复习小组等,小组里的学生均需根据个人特长来分工、承担某个模块的知识点负责人角色,以此来带动学生本人的主动学习。老师则只需扮演“监工”角色,及时监督各负责人的“项目”落实情况,给予必要的协调和帮助。[5] 2.循循善诱,建立自主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而人本身又带有惰性,热情和兴趣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存在产生递减。因此,老师需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可以阶段性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推动学生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也可以通过设置“打卡”奖励机制,协助学生能够形成每天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力和知识库存必然存在有高有低的层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有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学习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为学习“情绪池”起到引流蓄水作用。
(三)树立榜样、及时反馈,强化外部激励动能
1.找到学习榜样,正向反馈及时
在学习中若能得到学生所在乎的人比如老师、家长、同学或学习榜样的赞赏和肯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为学生找到榜样,实质也是将学生的目标具体化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因为具备什么样的优点和能力而让人崇拜,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每当学生朝自己的榜样前进一步时,周边的人需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对进步明显或者获得荣誉的同学给予比如张贴荣誉榜、及时寄送给表扬信给家长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看到自己的潜能,肯定自己的努力,切实满足学生需要外部激励的心理需要而形成一个正向互动循环。[6]
2.主动沟通交流,擅用情感激励
正面正向的情感交流可以激励个人行为向好、向上发展,给予学生情感激励的效果较简单、直接的物资奖励具有更长的时效性和稳定性。老师和家长需要经常与学生主动交心,及时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情感输出。同时,教育者本人也需要做好行为示范,得到受教者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构建起和谐、良好的互动关系。[7]
四、结论
职教改革建立了培养标准,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但外因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得质量得到提升,也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驱动力着手,内外因相结合相促进,让学生能够由内激发出学习兴趣,巩固好学习路径,树立起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标,愿意学、主动学、可以学,以此来匹配人才培养要求、来获取职教改革红利、来为逐步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李白. 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激励策略研究[D]. 2020.
[2]冯婉莹. 校企文化下的中职生内驱力提升研究[D]. 2016.
[3]刘顺, 姜兆萍. 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中职生与高中生学习动机比较研究[J]. 科教文汇, 2020, 000(008):159-161.
[4]王玉琴, 张耀辉. "后慕课"时代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8(004):P.35-37.
[5]孙丽丽. 新形势下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 黑龍江教育:综合版, 2020, 000(002):P.43-44.
[6]金黎. 激发内驱力从"尊重"开始——学生积极学习力提升研究[J]. 名师在线, 2020(17).
[7]易佳.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D]. 2015.
[8]韩晔. 动机心理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智库时代, 2020, No.236(16):168-170.
[9]李妍妍, 黄雄英, 陈琛. 基于内驱力和外驱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析——以合肥学院为例[J]. 知识窗(教师版), 2020(10).
【关键词】高职生;内驱力;成就动机;学习力
一、研究背景
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多大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在校学生的教育培养质量对职业教育质量能否得到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而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倦怠情绪,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上课的效果以及学习质量都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在文件中,提出了“三教改革”、“1+X证书”试点、校企合作办学等方案,为高职学生提升学习驱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部分组成。认知内驱力属于个人内在需求,是指学习的个体发自内心存在的对所学事物求知欲望和本能,是个体为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是外部需求,前者是个人为提升自己处境的需求,如去获得社会地位,胜任一份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等;后者是个体通过做好某件事来赢得来自第三方的权威认可或得到在意的人的肯定的需求。[1]
二、高职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习动力弱
受以往的学习经历的负面影响,高职生普遍在学习上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自信心不足、主动性较差、学习情绪弱且伴有一定焦虑心理、未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力等。
(二)理论基础差
理论学科、公共课的学习较多以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尤其高职生源来源中的中职生,在理论基础课的学习上效果更弱于高中生。
(三)学习目标模糊
学生在选择所报考专业的时候受年龄、阅历、思想等多方面影响,自己就读的专业往往依托于长辈或老师建议而不是出自于自身学习兴趣爱好出发,大部分的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定位以及就业定位处于模糊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被动。[2]
(四)自我成就感低
高職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正面反馈少,学生的付出与自己所期待得到的回报存在落差,自我成就感低也对提高自主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五)生源类型多
高职生生源类型主要分为中职生生源类型以及高中生生源,两种生源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实操方面均存在差异,学习力也参差不齐,给老师的教学也带来挑战。[3]
三、基于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理论的学习驱动力提升建议
(一)深挖情绪蓄水池,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是帮助每个人应对压力、化解压力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也一样,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也都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去应对去处理,从这个角度上可以看出,学习也是一种情绪劳动。而每个人对每件事持有的情绪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一味消耗而不开源,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会进入麻木、倦怠,敷衍、被动、机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绪之所以会出现不积极不主动的被动学习状态,很大原因和他在学习这件事上出现了情绪枯竭。要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就需要开渠灌溉。
1.循序渐进,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人对未知的东西都会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同时也带有求知的好奇与新鲜感。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好奇与新鲜,首先要让他对这个专业有个大概了解,让他将自己的专业具体化,帮助他将三年需要学习的内容模块化,让他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给他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等外部安全感。比如在新生入学后,除了通过专业指导老师在教室里面对面介绍专业外,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本专业代表性就业单位、边参观边讲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过实物刺激将专业学习具象化。
2.学习串联,触发学习热情
我们的知识库存是个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学习过程都建立在我们已知的知识点上。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将新的知识点存入到这个数据库中。如果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是孤立的,无法和已有的数据形成联系,那这样的知识最终会被遗忘,更无法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身依赖于我们积累的知识规模,当我们对一件事了解越多就会学的越快,学的越快就会提高对这件事的驾驭感和成就感,因而进一步触发起学习热情,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因此,老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事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有个了解,比如可以通过谈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摸底。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牵线人”,将学生已存的旧知识和新学的知识牵线搭桥,联系在一起。同时,老师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如结合新媒体技术、网络流行语等方式尽量将知识点简明化。[4]
(二)实行项目负责制,推动自我提升内驱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1.项目分工,激发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需求,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被挖掘、被看到,学生也不例外。基于这个需求,老师可以根据个人能力以及个人规划进行项目分类、分工,赋予每个学生一份职责;让学生能够在最近的圈子里找到一群“同道中人”,让他们在做自己最擅长或最想做的事的同时,互相鼓励、相互促进。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技能操作有的学生期望毕业后升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技能竞赛组和专升本复习小组等,小组里的学生均需根据个人特长来分工、承担某个模块的知识点负责人角色,以此来带动学生本人的主动学习。老师则只需扮演“监工”角色,及时监督各负责人的“项目”落实情况,给予必要的协调和帮助。[5] 2.循循善诱,建立自主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而人本身又带有惰性,热情和兴趣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存在产生递减。因此,老师需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可以阶段性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推动学生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也可以通过设置“打卡”奖励机制,协助学生能够形成每天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力和知识库存必然存在有高有低的层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有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学习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为学习“情绪池”起到引流蓄水作用。
(三)树立榜样、及时反馈,强化外部激励动能
1.找到学习榜样,正向反馈及时
在学习中若能得到学生所在乎的人比如老师、家长、同学或学习榜样的赞赏和肯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为学生找到榜样,实质也是将学生的目标具体化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因为具备什么样的优点和能力而让人崇拜,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每当学生朝自己的榜样前进一步时,周边的人需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对进步明显或者获得荣誉的同学给予比如张贴荣誉榜、及时寄送给表扬信给家长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看到自己的潜能,肯定自己的努力,切实满足学生需要外部激励的心理需要而形成一个正向互动循环。[6]
2.主动沟通交流,擅用情感激励
正面正向的情感交流可以激励个人行为向好、向上发展,给予学生情感激励的效果较简单、直接的物资奖励具有更长的时效性和稳定性。老师和家长需要经常与学生主动交心,及时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情感输出。同时,教育者本人也需要做好行为示范,得到受教者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构建起和谐、良好的互动关系。[7]
四、结论
职教改革建立了培养标准,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但外因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得质量得到提升,也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驱动力着手,内外因相结合相促进,让学生能够由内激发出学习兴趣,巩固好学习路径,树立起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标,愿意学、主动学、可以学,以此来匹配人才培养要求、来获取职教改革红利、来为逐步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李白. 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激励策略研究[D]. 2020.
[2]冯婉莹. 校企文化下的中职生内驱力提升研究[D]. 2016.
[3]刘顺, 姜兆萍. 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中职生与高中生学习动机比较研究[J]. 科教文汇, 2020, 000(008):159-161.
[4]王玉琴, 张耀辉. "后慕课"时代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8(004):P.35-37.
[5]孙丽丽. 新形势下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 黑龍江教育:综合版, 2020, 000(002):P.43-44.
[6]金黎. 激发内驱力从"尊重"开始——学生积极学习力提升研究[J]. 名师在线, 2020(17).
[7]易佳.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D]. 2015.
[8]韩晔. 动机心理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智库时代, 2020, No.236(16):168-170.
[9]李妍妍, 黄雄英, 陈琛. 基于内驱力和外驱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析——以合肥学院为例[J]. 知识窗(教师版),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