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邓炎树(1962-),男,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副高职称。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摘要:肖邦是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音乐体裁提到了新的创作空间,波罗奈兹舞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钢琴演奏实例来较为系统探讨《波罗奈兹舞曲》之“军队”。
关键词:钢琴曲;波罗奈兹舞曲;赏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93-01一、时代背景分析
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因此极具波兰民族风格,同时反映了波兰的民族精神,肖邦是一位以钢琴音乐来抒发爱国情怀的音乐家。
在肖邦所创作的作品中,共有二十首波罗奈兹舞曲,这些三拍子的舞曲源于16世纪,宫廷举行典礼时的伴奏音乐,后来随着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波罗奈兹曲走向了市民,并带有新的民族意味,有的甚至演变为爱国歌曲体裁。其特征为庄重的节奏型始终如一,强拍开始,强调小节中的第二拍,乐曲大多数在第三拍中结束。表情上略带庄严,并具华贵气息。
二、波罗奈兹舞曲特征及构成
肖邦少年时便尝试过写波罗奈兹舞曲,起初是模仿,在离开华沙前,他的作品便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自己的风格,例如1827年创作的《D小调波罗奈兹舞曲》(作品71之1)。尔后,随着祖国情势的变化,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出现:宏大的结构,铿锵有力的节奏,混厚的织体如军队般的音响,极富气势和力量。《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就是作于1838年10月,3/4拍,他以军队命名,是因为此曲壮丽无比,充满凯旋般的气氛,也是进行曲的特征。
此曲的构成“ABA”复三段体:第一段A大调,表现一种辉煌的庆祝场面,强大而丰富和弦音响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为全曲核心,通题好似在威武的军乐中举行的盛大庆典仪式,紧接着回到第一主题,进入第二段。第二段D大调降至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换,仍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的旋律型和波罗奈兹节奏相应,构成一幅军队挺进图。第二主题,犹如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第三段为严格的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波兰将士的凯歌和欢庆民族解放的光辉节日之中。
三、弹奏技巧
弹奏好此曲关键是弹好快速有力的八度和弦。
首先要把和声弹清楚,不要盲目地追求速度。在弹奏和弦时,先要注意身体的坐姿和位置,肩臂放松,坐的位置不能离琴太近。再者掌关节要稳定,手指关节要很有弹性的支撑好再下力弹奏。最后,在弹奏过程中,弹与不弹的手指都要弯曲,手型成一个向外支撑的架子,手背水平,大体呈水平状,为了不影响小指,尽量让小指支撑起来,不能塌软。
其次,许多内声部藏于八度和弦中,因此不要忽视右手二指和三指的弹奏,力量一定要下达到指尖,让人听到内声部的旋律变化。
第三,不论弹奏何种和弦,触键都要整齐,弹奏时,切忌敲打和砸琴,弱奏时不能虚和飘。而和弦的整齐是建立在每一个手指独立的基础上的,独立不仅包括独立抬指和下键,还包括每个手指对音色和力度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多做和弦波音练习。练习波音时,又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波音变成琶音来练习,每个音要做到清晰,手指要独立地做强弱力度练习。第二步,在手指加快上下运动并做横向伸展移动时,肩臂的力量始终挂在指尖上。第三步,弹每组波音时,将四个手指保留在琴键上弹成和弦,形成牢固得手架,支撑住和弦。第四步,手架形成以后随波音方向带起手型,手型放松而有支撑力,然后靠臂的力量将手沉向键底,奏出整齐的和弦。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摘要:肖邦是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音乐体裁提到了新的创作空间,波罗奈兹舞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钢琴演奏实例来较为系统探讨《波罗奈兹舞曲》之“军队”。
关键词:钢琴曲;波罗奈兹舞曲;赏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93-01一、时代背景分析
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因此极具波兰民族风格,同时反映了波兰的民族精神,肖邦是一位以钢琴音乐来抒发爱国情怀的音乐家。
在肖邦所创作的作品中,共有二十首波罗奈兹舞曲,这些三拍子的舞曲源于16世纪,宫廷举行典礼时的伴奏音乐,后来随着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波罗奈兹曲走向了市民,并带有新的民族意味,有的甚至演变为爱国歌曲体裁。其特征为庄重的节奏型始终如一,强拍开始,强调小节中的第二拍,乐曲大多数在第三拍中结束。表情上略带庄严,并具华贵气息。
二、波罗奈兹舞曲特征及构成
肖邦少年时便尝试过写波罗奈兹舞曲,起初是模仿,在离开华沙前,他的作品便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自己的风格,例如1827年创作的《D小调波罗奈兹舞曲》(作品71之1)。尔后,随着祖国情势的变化,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出现:宏大的结构,铿锵有力的节奏,混厚的织体如军队般的音响,极富气势和力量。《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就是作于1838年10月,3/4拍,他以军队命名,是因为此曲壮丽无比,充满凯旋般的气氛,也是进行曲的特征。
此曲的构成“ABA”复三段体:第一段A大调,表现一种辉煌的庆祝场面,强大而丰富和弦音响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为全曲核心,通题好似在威武的军乐中举行的盛大庆典仪式,紧接着回到第一主题,进入第二段。第二段D大调降至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换,仍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的旋律型和波罗奈兹节奏相应,构成一幅军队挺进图。第二主题,犹如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第三段为严格的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波兰将士的凯歌和欢庆民族解放的光辉节日之中。
三、弹奏技巧
弹奏好此曲关键是弹好快速有力的八度和弦。
首先要把和声弹清楚,不要盲目地追求速度。在弹奏和弦时,先要注意身体的坐姿和位置,肩臂放松,坐的位置不能离琴太近。再者掌关节要稳定,手指关节要很有弹性的支撑好再下力弹奏。最后,在弹奏过程中,弹与不弹的手指都要弯曲,手型成一个向外支撑的架子,手背水平,大体呈水平状,为了不影响小指,尽量让小指支撑起来,不能塌软。
其次,许多内声部藏于八度和弦中,因此不要忽视右手二指和三指的弹奏,力量一定要下达到指尖,让人听到内声部的旋律变化。
第三,不论弹奏何种和弦,触键都要整齐,弹奏时,切忌敲打和砸琴,弱奏时不能虚和飘。而和弦的整齐是建立在每一个手指独立的基础上的,独立不仅包括独立抬指和下键,还包括每个手指对音色和力度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多做和弦波音练习。练习波音时,又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波音变成琶音来练习,每个音要做到清晰,手指要独立地做强弱力度练习。第二步,在手指加快上下运动并做横向伸展移动时,肩臂的力量始终挂在指尖上。第三步,弹每组波音时,将四个手指保留在琴键上弹成和弦,形成牢固得手架,支撑住和弦。第四步,手架形成以后随波音方向带起手型,手型放松而有支撑力,然后靠臂的力量将手沉向键底,奏出整齐的和弦。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