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悟中考题型 掌握解题技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方式。阅读理解是各地中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例最大的题型,一般在40-60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近而在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高;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常见题材
  近年来,阅读理解文章的分量增加,扩大了选材范围以及文章的题材、体裁,内容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历史、人物、科普等,甚至一些图表等方面的内容都出现在阅读文章里。常见的类型如下:
  1.故事类
  在近年的中考阅读理解题中,故事类的阅读理解题仍占主流地位,许多省市都采用故事类题材的文章,有的省市甚至选用两篇故事类的文章。不过,从近年的命题趋势来看,故事类的阅读文章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在显著下降。
  2.文化风俗类
  实行新课标教材后,文化风俗类的阅读理解采用率普遍较高。在翻阅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发现,福州、绍兴、北京、山东、四川、安徽、陕西、成都、湖南等都介绍了西方的饮食习惯、文化现象、重要节日等内容。
  3.科普类
  科普类的阅读文章近年来大量地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很多地方的中考题都把科普文章作为考查学生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如:对现代发明的用途介绍;冥王星的归属问题;可视电话;威尼斯城交通方式;水位上升的原因;杭州湾大桥;“0”的产生;reduce,reuse与recycle含义的阐述;野生动物;献血知识;在地球日谈地球;企鹅;未来的新型汽车;处理垃圾的方法;科学家们寻找外星生命的情况等。
  4.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类型的文章也出现在阅读理解里,但在最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考题中,其数量不是很多,主要出现在浙江、山东、江西、安徽、苏州、湖北和山东的威海等地。如介绍了Dr. Irene Pepperberg、Doctor Seuss、袁隆平的事迹等。
  二、阅读理解题的问题类型展示
  阅读理解题的设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判断正误、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任务型阅读。阅读理解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中叙述的具体事实和抽象概念;另一类是要求通过阅读文章,对文章的主旨和深一层的意义、作者的态度以及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有更深入地理解,并据此推断问题的答案等。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型的阅读理解有以下几种问题类型。
  1.直接信息(细节)题
  通过阅读短文,我们可以直接从阅读材料中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常考查的方面有事件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过程、结局、人物之间的关系、词和句的含义等。直接信息题的设题手段比较单一,常常针对文章中某个容易被误解的关键词句或概念,通过一些移花接木的伪装手段组成是非辨别选择题,难度较小,属浅层理解题。如:
  [短文节选]Tom didn’t live too far away from school. So he went there and back on foot every day.
  [问题展示]Tom .
  A. lived too far away from school
  B. didn’t come back home every day
  C. went to school with his mother
  D. walked to school
  2.句子理解题
  句子理解题也叫转换理解题。它主要是通过同义转换的方式来考查阅读材料中一些关键词句是如何理解的,属于通过句型转换对短文原句释义,难度也较小,也属浅层理解题。此类试题在近年中考阅读理解题中屡见不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
  [问题展示]What does “This did not help to make him less lonely” mean ?
  A. Robert felt more lonely because the other boys wanted to test him.
  B. Robert did not want himself to be less lonely.
  C. Robert felt as lonely as before when the other boys tried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a boy he was.
  D. The other boys did not want to make Robert feel less lonely.
  3.分析判断题
  分析判断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以掌握全篇的逻辑关系。此类题目属于高难度题。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研究一下文章着重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这是文章的主题;其次要分析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情节、故事来表达主题,这为文章的中心大意;另外还应注意作者是如何展开故事,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以及最后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如:
  [问题展示]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陈述)is right?
  A.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snow in winter.
  B. Foreign students like the weather in England.
  C. It is often very warm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D.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n’t seen snow.
  4.逻辑推理题
  此题型要求考生综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推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关系,语言中的语态、语气等。近年来中考强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而推理判断式的深层次理解题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深入开拓文章的内容。例如:
  [问题展示]We can infer(推断)from the story that .
  A. Paul couldn’t understand the urchin
  B. the urchin had a deep love for his brother
  C. the urchin wished to have a rich brother
  D. The urchin’s wish came true in the end
  5.归纳概括题(主旨题)
  此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或选择短文标题。命题方式常为:Find out the main point / main idea / best title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都隐含在文章中。不少文章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新闻报道类的,第一段常是故事的梗概,这一段往往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文章的段落中则往往由开头的一句作主题句,来概括该段的中心思想。但在不少文章或段落中,中心思想贯穿在全文之中。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才能选对答案。因此,此类题中有些属于浅层理解题。
  6.词义猜测题
  词义猜测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某个生词的词义或者对某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猜测。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中考中大多数阅读理解题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如何能做到迅速、准确地解答阅读理解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单词、短语及语法知识外,解题时应注意以下解题步骤及技巧。
  1.先看问题,后看文章
  在解每篇阅读理解题之前,可先浏览一下文章后面的题干和选项,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在知道了这篇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再去看文章,这样能使思路更加清晰,在阅读时以便着重留意文中所出现的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2.略读全文,了解梗概
  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们就可以略读全文。所谓略读也可把它称为线式阅读,就是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或段落的内容。略读时要特别注意主题句。每篇文章或每个段落都有与主题有关的句子,尤其是科技、政论性文章,其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在略读过程中,如碰到未学过的词语或表达法,可根据上下文去猜测,但要注意切不可因此而放慢阅读速度。
  3.生僻词语,分别对待
  阅读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新词语。遇到生词时,首先要先跳过生词,继续阅读,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个单词或某一个句子上是不可取的。读完全文,对于文章中没有造成理解障碍的非关键性的生词可以忽略。对于影响文章理解的关键性生词,应尽量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提示猜测其词义。
  4.通篇寻读,猎取信息
  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通篇寻读,猎取我们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寻读就是较仔细地从上到下搜寻与答题有关的重要信息,用铅笔在下面做记号,为第五步的“逐条分析,对号入座”做准备。我们已经浏览了文章后面的问题,经过略读知道了文章的大意,那么寻读时可把与答题无关的内容一扫而过,而对答题有关的内容要认真细读。
  5.逐条分析,对号入座
  逐条分析,就是把寻读时所获得的信息与答题要求结合起来,逐条进行分析,对号入座。一般来讲,问题的设计是根据文章内容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把表层和中层难度的理解题很快地解决,然后再解决深层次理解题。
  6.排除干扰,正确选择
  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多次阅读文章,但对某个问题还是难以作出判断,那么这时要根据已知的相关背景知识,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尽可能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排除一些较为明显的错误选项,推测出答案,从而提高得分率。
  总之,阅读理解考的是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他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他并非要求考生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  一、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首先要清楚知道学生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那么,教学反思究竟有何意义?教学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就教学反思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有助于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常常令我们不少一线教师束手无策。如果逐段逐句分析,总觉得课时太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这样做,又感到好像没有讲深讲透,担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会大打折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长文短教就是实现这一课标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即优化教学目标,大胆取舍,抓住重点,巧妙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新课程要求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课堂的生成性,这固然没错。但由于过分强调主体性和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便弱化并退居二线,由当初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我们都知道,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正因为他们在许多领域有许多未知的东西,而要弄懂这些东西,仅靠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远远不够!如果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就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教师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昆明翠湖公园、海埂大坝等观鸥景点在内的多个景区关闭。为保障红嘴鸥顺利越冬,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鸥粮,由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分两次在海埂大坝组织投喂。图为2月4日,工作人员在昆明海埂大坝上喂鷗。(刘冉阳 摄)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家不难在许多课例中,发现不少的教师对课改实质和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表面热闹生动,缺憾不少,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其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本人以为,
【内容摘要】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进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主体 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首先是学习目标的综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此,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专门开辟一个专题板块。专题板块涉及面广涵盖知识丰富,是真正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必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会简单的听、说、读、写,而是要在听、说、读、写的感性基
《愚公移山》教学片断: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咱们是第一次见面吗?  生乱纷纷地回答。  师:反正在课堂上肯定是第一次,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上课严肃安静一点儿,还是轻松活泼点儿?  生(齐声):轻松点儿。  师:那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知道的同学和我一起讲,好吗?——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  (大部分学生不觉面露微笑。)  师: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
西方现代艺术普遍追求个性与创新,这与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正确引导学生探究西方现代艺术,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高中生显然已经不是儿童,但是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对自己不了解的陌生领域,高中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