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效性,有必要建立高效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真正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课堂讨论;实效性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1.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即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3.培养合作精神。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要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二、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①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②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③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表面上感觉到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三、如何建立高效的课堂讨论形式
1.竞争式讨论多个学习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或由学生自由选择竞争者,或由教师指点竞争对手,然后分讨论组看那组先解决问题。
2.辩论式讨论。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了“辯论会”的录像,让学生明晰了这种辩论讨论形式。合作者之间围绕老师给定的主题,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查询资料,分组以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教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辩论式讨论学习既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互评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效果显著。
3.协同式讨论。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互相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思维有了重新丰富的空间,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也有了重构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4.创新式讨论。以戏剧《雷雨》《窦娥冤》,文言文《鸿门宴》的教学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根据戏剧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事实证明,采用自编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大大地提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培养。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并真正追求课堂讨论实效性,语文教学才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
[2]陈敦水.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课堂讨论;实效性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1.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即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3.培养合作精神。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要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二、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①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②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③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表面上感觉到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三、如何建立高效的课堂讨论形式
1.竞争式讨论多个学习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或由学生自由选择竞争者,或由教师指点竞争对手,然后分讨论组看那组先解决问题。
2.辩论式讨论。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了“辯论会”的录像,让学生明晰了这种辩论讨论形式。合作者之间围绕老师给定的主题,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查询资料,分组以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教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辩论式讨论学习既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互评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效果显著。
3.协同式讨论。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互相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思维有了重新丰富的空间,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也有了重构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4.创新式讨论。以戏剧《雷雨》《窦娥冤》,文言文《鸿门宴》的教学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根据戏剧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事实证明,采用自编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大大地提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培养。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并真正追求课堂讨论实效性,语文教学才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
[2]陈敦水.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