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美网之后,谁是今年WTA单打夺冠次数仅次于小威的选手?哪个国家的选手是近年中网赛场上的“爆冷专业户”?ATP电脑排名体系下的首位世界第一,以及巡回赛中的头号富翁来自何方?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个平时也许容易被忽视,在网坛影响力却不容低估的国家:罗马尼亚。
随着美网之前10周内狂揽4冠的哈勒普排名不断飙升,以及科斯蒂亚稳中有升,罗马尼亚现在已经拥有两位女单Top20级别的强手,在顶尖层面上几乎达到了一流强国的水平。不过,在联合会杯赛协会排名榜上,罗马尼亚队现在仅列第35位,欧洲第23位,她们上一次参加世界组比赛还要追溯到1992年,成绩与更看重团体荣誉的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波兰等其它东欧和南欧强队相差甚远。
罗马尼亚最早的网球俱乐部出现于1864年,全国网球协会在1912年成立,据说同年就加入了国际网联。1924年是罗马尼亚首次组团参加奥运会,其中包括4名男子网球选手,结果其中一人因为缺少路费,行至威尼斯就无法继续前进,只好留在当地参赛,还赢得了一项赛事的单双打冠军。该国当时的头号选手尼古拉-米苏接到通知时正在国外参赛,他急匆匆地开赛前最后一刻赶到巴黎,与乘火车抵达的两位队友会合,但疲惫不堪的3人总共只赢得了1场胜利,而罗马尼亚体育部门当时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由此看来,网球运动在罗马尼亚不受重视的传统由来已久,今年帮助哈勒普一鸣惊人的教练阿德里安-马尔库是罗马尼亚网协副主席,他估计网协每年大概只有60万美元预算,其中大部分投入到了青少年培养,留给职业选手发展和国家队的资金所剩无几。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城市化程度偏低,农村人口接近50%的罗马尼亚,能出人头地的网球选手大多仍然来自城市,来自家底殷实的家庭。像哈勒普这样教练是网协副主席,经纪人是本国历史上最成功女网球员卢兹奇(Virginia Ruzici)的选手,则显得格外幸运。
与得到“举国体制”呵护的哈勒普不同,科斯蒂亚近两年是在赞助商阿迪达斯的帮助下,经常到美国进行强化训练,有吉尔·雷耶斯和达伦·卡希尔这两位名师悉心指点,勤学苦练的她想不进步都难。其实罗马尼亚网球和美国的渊源由来已久,1969、1971和1972年,罗马尼亚队3次闯进戴维斯杯决赛,对手无一例外都是美国队,纳斯塔斯和提里亚克这对“黄金组合”,与斯坦-史密斯的较量堪称经典。
1969年,随着纳斯塔斯开始挑起大梁,罗马尼亚具备了与顶级强队抗衡的实力,他们在与美国队争夺冠军之前,还受到了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但克利夫兰的快速球场让罗马尼亚人无所适从,即便聘请了澳大利亚传奇教练哈里-霍普曼,纳斯塔斯和提里亚克仍然惨遭斯坦·史密斯和阿瑟·阿什联手5-0横扫。两年之后的决赛,美国队为了增强观赏性,吸引更多观众,将比赛安排在东欧来客更喜欢的绿土场上举行,可惜当时32岁的提里亚克已经略显老态,关键的第4场无力阻止斯坦·史密斯,眼睁睁看着本队以2-3惜败。
1972年戴维斯杯修改了规则,卫冕冠军不能再直接参加决赛,但这并没有阻止美国队和罗马尼亚队会师,而且这次主场选择权仍然在美国队手中。此时精明的提里亚克完成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任务,他用“外交手腕”让时任美国网协主席的科尔维尔相信,罗马尼亚队此前两次客场作战,遭到了不公正对待,结果说服美国网协同意放弃主场,将决赛改在布加勒斯特举行。
在美国网坛,与罗马尼亚人颇有渊源的还有威廉姆斯姐妹,据说当年她们的父亲是因为看到1978年法网冠军卢兹奇的比赛,发现打网球能挣大钱,才决定再生两个女儿,并且将她们培养成网球明星。而1997年美网,大威与罗马尼亚人斯皮尔利亚发生那次著名的碰撞之后,双方也是“不打不相识”,再交手时俨然相敬如宾。
自称崇拜艾瑟·肯尼迪夫人的大胡子提里亚克退役之后经商大获成功,2010年他的资产已经突破2亿美元,成为罗马尼亚首富。但他对网球这项“副业”仍然十分上心,不仅在马德里站成为“蓝土之父”,还不懈地扶持自己的心腹竞选罗马尼亚网协主席,终于在今年年初,帮助前ATP选手乔治-科萨克击败前WTA选手德拉戈米尔,夺回了后者4年前从纳斯塔斯手中抢走的主席宝座。而包括去年中网持外卡参赛,爆冷淘汰西里奇的科皮尔在内,他着力培养的一些罗马尼亚年轻选手也正在快速成长。
随着美网之前10周内狂揽4冠的哈勒普排名不断飙升,以及科斯蒂亚稳中有升,罗马尼亚现在已经拥有两位女单Top20级别的强手,在顶尖层面上几乎达到了一流强国的水平。不过,在联合会杯赛协会排名榜上,罗马尼亚队现在仅列第35位,欧洲第23位,她们上一次参加世界组比赛还要追溯到1992年,成绩与更看重团体荣誉的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波兰等其它东欧和南欧强队相差甚远。
罗马尼亚最早的网球俱乐部出现于1864年,全国网球协会在1912年成立,据说同年就加入了国际网联。1924年是罗马尼亚首次组团参加奥运会,其中包括4名男子网球选手,结果其中一人因为缺少路费,行至威尼斯就无法继续前进,只好留在当地参赛,还赢得了一项赛事的单双打冠军。该国当时的头号选手尼古拉-米苏接到通知时正在国外参赛,他急匆匆地开赛前最后一刻赶到巴黎,与乘火车抵达的两位队友会合,但疲惫不堪的3人总共只赢得了1场胜利,而罗马尼亚体育部门当时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由此看来,网球运动在罗马尼亚不受重视的传统由来已久,今年帮助哈勒普一鸣惊人的教练阿德里安-马尔库是罗马尼亚网协副主席,他估计网协每年大概只有60万美元预算,其中大部分投入到了青少年培养,留给职业选手发展和国家队的资金所剩无几。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城市化程度偏低,农村人口接近50%的罗马尼亚,能出人头地的网球选手大多仍然来自城市,来自家底殷实的家庭。像哈勒普这样教练是网协副主席,经纪人是本国历史上最成功女网球员卢兹奇(Virginia Ruzici)的选手,则显得格外幸运。
与得到“举国体制”呵护的哈勒普不同,科斯蒂亚近两年是在赞助商阿迪达斯的帮助下,经常到美国进行强化训练,有吉尔·雷耶斯和达伦·卡希尔这两位名师悉心指点,勤学苦练的她想不进步都难。其实罗马尼亚网球和美国的渊源由来已久,1969、1971和1972年,罗马尼亚队3次闯进戴维斯杯决赛,对手无一例外都是美国队,纳斯塔斯和提里亚克这对“黄金组合”,与斯坦-史密斯的较量堪称经典。
1969年,随着纳斯塔斯开始挑起大梁,罗马尼亚具备了与顶级强队抗衡的实力,他们在与美国队争夺冠军之前,还受到了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但克利夫兰的快速球场让罗马尼亚人无所适从,即便聘请了澳大利亚传奇教练哈里-霍普曼,纳斯塔斯和提里亚克仍然惨遭斯坦·史密斯和阿瑟·阿什联手5-0横扫。两年之后的决赛,美国队为了增强观赏性,吸引更多观众,将比赛安排在东欧来客更喜欢的绿土场上举行,可惜当时32岁的提里亚克已经略显老态,关键的第4场无力阻止斯坦·史密斯,眼睁睁看着本队以2-3惜败。
1972年戴维斯杯修改了规则,卫冕冠军不能再直接参加决赛,但这并没有阻止美国队和罗马尼亚队会师,而且这次主场选择权仍然在美国队手中。此时精明的提里亚克完成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任务,他用“外交手腕”让时任美国网协主席的科尔维尔相信,罗马尼亚队此前两次客场作战,遭到了不公正对待,结果说服美国网协同意放弃主场,将决赛改在布加勒斯特举行。
在美国网坛,与罗马尼亚人颇有渊源的还有威廉姆斯姐妹,据说当年她们的父亲是因为看到1978年法网冠军卢兹奇的比赛,发现打网球能挣大钱,才决定再生两个女儿,并且将她们培养成网球明星。而1997年美网,大威与罗马尼亚人斯皮尔利亚发生那次著名的碰撞之后,双方也是“不打不相识”,再交手时俨然相敬如宾。
自称崇拜艾瑟·肯尼迪夫人的大胡子提里亚克退役之后经商大获成功,2010年他的资产已经突破2亿美元,成为罗马尼亚首富。但他对网球这项“副业”仍然十分上心,不仅在马德里站成为“蓝土之父”,还不懈地扶持自己的心腹竞选罗马尼亚网协主席,终于在今年年初,帮助前ATP选手乔治-科萨克击败前WTA选手德拉戈米尔,夺回了后者4年前从纳斯塔斯手中抢走的主席宝座。而包括去年中网持外卡参赛,爆冷淘汰西里奇的科皮尔在内,他着力培养的一些罗马尼亚年轻选手也正在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