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运用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fdf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其根源是其掌握了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奥秘。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太极拳”等一系列养生功都是与呼吸密切相联系的。正是由于它吸收了吐纳导引术的理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得到各国人民的推崇和喜爱。
  
  武术运动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武术套路练习动静分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要求运动员的呼吸形式随着套路演练的转化而迅速变化。因而正确的呼吸形式与配合,自我控制与调节,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体现武术独特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动则有法、静而有势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呼吸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呼吸运动是保证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动力,呼吸运动是由胸廓的节奏活动来完成的。呼吸肌是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受大脑皮质的随意控制,这是呼吸与运动配合的基础,但呼吸运动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自律性。
  在体育锻炼中,不论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都存在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的合理配合问题。对于不同的体育练习项目和练习时间,为了保证足够的肺通气量,就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配合比例。呼吸频率、形式、时相、深度、节律等,必须随技术动作不同的要求而进行自如的调整,以保证完成动作的质量,推迟疲劳的出现期限。
  在进行周期性运动时宜采取有节律性的、混合性的呼吸:在进行非周期性的运动时,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和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呼吸运动与体育运动配合的基本原则:呼为“发”,是“放、伸”的全过程:吸为“蓄”,是“收、缩”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吐纳导引术的“吐”和“纳”,“吐”是向外“发”,“纳”是向内“收”,这里的“吐”和“纳”不仅仅指呼吸运动,而且指肌肉与呼吸协调配合的“吐纳”。
  
  二、呼吸与武术套路相结合的方式
  
  由于武术套路练习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以武术套路演练对呼吸机能和呼吸形式有其特殊的要求,结合武术套路运动实际,呼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提气
  “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量扩展,肩带肌亦参与收缩的胸式深呼吸的动作,“提气”时气流自下向上升起,往上冲涌,可使人体重心提高,有利于凌空而升起,为完成纵、跳、翻等动作所必需。如套路中腾空飞脚、旋风脚、外摆连等跳跃动作就需提气。“提气”在武术套路运动实践中,往往出现在助跑开始前的瞬间,以及高跳落地前的腾空阶段。
  
  2 托气
  在进行高式或低式的静止动作时,应运用“托气”法。“托气”是吸气将结束时,接着来一个由慢到快的半呼气后立即“闭气”的方法。将呼而未尽之气托于腹部,使体势伶俐,突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姿态威严等特点。“托气”为完成亮相、塑形、静姿平衡时所需。
  
  3 聚气
  在进行刚脆短促的动作时,应运用“聚气”。“聚气”是呼气后“闭气”以待,随着用力推手、顶肩等动作的同时微启声门,用力呼出相应量的气体(如在“规定南拳”中,“聚气”就时常用到)。它是用于发力动作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呼吸,它不仅可以增添发力,同时能免除由“憋气”而可能出现的人体血液循环的不良影响。这种呼吸运动是在上肢需要为完成接下来的动作,并使之发挥更大力量时所采用的。如“马步冲拳”时就会有“聚气”现象。
  
  4 沉气
  在由高动作进入低动作时,应运用“沉气”。“沉气”是典型的腹式呼气过程。通过膈肌上下运动和腹肌的波浪起伏,可以使腹腔脏器产生相应蠕动,因此它可以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从而达到根基稳健,固若磐石的效果。这与传统吐纳术上所指的“气沉丹田”即降低重心是同理的。在武术运动中,当两脚着地后,为了保持人体的稳定,往往采取“沉气”和半蹲的方式。
  
  三、呼吸在武术套路训练中配合练习的方法
  
  运动员在学习和练习动作时,往往只注重肌肉用力,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套路运动的方向、路线等,而忽略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运用,因而导致了运动员在学习动作时动作走样、摇摇晃晃、气喘吁吁、动作没有节奏、纵跳不灵活、落地不稳健等,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技术水平。
  针对人体的生理特征和武术运动的特点,要掌握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方法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在训练中不宜向学生讲解太多呼吸与动作配合的理论和方法,而应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贯彻简单的一呼一吸,把呼与吸形象化、方向化,如“提气”是意念上的吸气;“托气”是意念上如托着东西一样;“聚气”是意念向用力方向呼气;“沉气”是意念向下呼气。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样也能达到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效果。在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呼吸与运动:
  
  1 准备活动中配合呼吸练习
  武术套路训练的准备部分多以跑、跳、游戏和专门练习作为准备活动,而这些活动多是人体的周期性运动,因而教练员应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呼吸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因过快会使呼吸深度不够;而过慢则会需氧量不足,两样都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在训练中,要严格养成跑几步进行一次呼吸和动作适度调整的良好习惯,掌握跳跃与呼吸配合的方法。
  
  2 素质训练中配合呼吸练习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随着武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动作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对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高难度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性,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应在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1)力量素质训练中配合呼吸练习
  力量素质训练时,要遵循“吸为合、蓄”,“呼为开、发”的呼吸与力量训练的原则。力量收缩时应吸气,这样有利于肌肉完全收缩,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协调全身肌肉协同收缩,力量训练发力时应吸气,从而使肌肉中蓄积的能量随呼气发出去。合理运用呼吸于力量训练中,最终达到肌肉的收缩与伸展的灵敏性增强。
  (2)柔韧素质训练中配合呼吸练习
  柔韧性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武术动作的质量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动作更加舒展、优美,并减少运动员受伤。在劈、压、踢等发展柔韧性动作练习时,配合呼吸运动,可提高练习效果。劈腿下压时呼气,可以使身体肌肉尽量放松,使劈的幅度增大而减轻痛楚;蓄力时吸气,肌肉收缩蓄力,使下压时的力量增大;一吸一呼的配合可以增强动作的节奏感。踢腿时上踢吸气,下落呼气,一踢一落,一吸一呼,使动作连贯、有力。其他的发展柔韧性的方法与劈腿、踢腿动作与呼吸配合的方法相同。
  (3)弹跳训练中配合呼吸练习
  俗话说:“提气自身轻”,这也就是说跳起时吸气,使身体整体轻盈,下落呼气,使身体重心下降,并为下一个吸气做准备。这样一吸一呼,使跳跃练习动作轻灵、连贯;不配合正确呼吸的跳跃,动作发沉、发死、不连贯。
  (4)技术动作训练中配合呼吸练习
  武术套路运动由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组成。在单个动作中,应注重配合“提气”、“聚气”、“托气”、“沉气”等的训练,在动作技术训练中有可能的话,个别动作可以放慢动作速度,并向运动员讲解动作与呼吸配合的技巧,使运动员掌握呼吸变化、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在成套的训练时,应首先向运动员讲解清楚各个动作连接处的变化及呼吸的配合,再进行练习。必要时可放慢动作连接处的练习速度,然后随技术的掌握逐渐提高动作速度,最终达到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自动化。
  总之,在武术套路训练中,应及时提醒运动员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以在运动员练习时随动作进行语言提示,如下法落地时提示“沉气”,腾空时提示“提气”。这样,运动员就会随教练员的提示进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使动作更加准确、到位。
  只有通过呼吸运动的简单运用,才能使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得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正确的掌握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对运动员来说能起到“内外兼修”的作用,促进运动员的呼吸系统的健康发育,对克服前紧后松、肌肉的内外统一、意识的形神兼备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武术套路运动得到完美的发展和提高,使自身的运动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高玉亭    高玉亭(1881-1988年),沧县高家口村(今属黄骅市)人。高自幼随父高清槐习武,重练铁砂掌。擅用连环腿,人称“飞腿”。  高做小生意糊口。民国九年(1920年)春,只身去津办货。行至静海白庄,自芦苇丛中蹿出十几名持刀棍之徒,其中一拿火药短枪者大喝:“掏出钱来!不然要你的命!”高乘其不备,飞腿将其短枪踢飞,紧跟一拳,击倒匪徒。余众见状,一拥而上。高指东打西,瞬间十几名歹徒东倒西歪,
张占魁大师(字兆东,1865~1938年,河北省河间人),是天津卫中华武士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其由始至终的重要领导人。他少年时,师从河北省形意拳第二世传人刘奇兰大师习武。后受郭云深大师提出的“形意与八卦拳路不同,但拳理一样”的影响,又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他还经常演练自创的太极拳。他是清末时期内家拳的佼佼者,誉满天津卫。  清末的中国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时的天津卫有许多外国列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