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市实施“酒城英才”培养工程
□ 刘春林
泸州市出台《实施“酒城英才”培养工程意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力争达到44万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才力争达到6万人,为推进泸州酒业、化工、机械、能源、港口物流和现代农业六大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柔性引才机制、产业聚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3年后,培养100名懂管理、会经营、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培养各类商贸、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5.5万人;培养100名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优秀创新人才。壮大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队伍: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达到8.6万人;结合培育畜牧、优质果蔬、竹产业、优质粮食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养1000名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利用劳务品牌培训,培养30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劳务输出人才。提高商贸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围绕推进商贸旅游业的发展,实施商贸、旅游人才开发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贸、旅游等产业专门性人才。强化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培养:实施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在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社团组织等领域培养一批知名专家和社会工作骨干。
龙泉驿创新机关党建载体
□ 龙工委
2007年以来,在对原有的组团帮扶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成都市龙泉驿区直机关工委提出了“区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促建”的思路,通过结对促建,让机关党支部真正与农村党支部密切起来,让机关党支部带动农村的发展。龙泉驿区86个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全部结成了“对子”,并与所结对支部签订了“结对促建合作书”。
为了使结对促建活动能落到实处,真正为广大农村群众带去帮助,龙泉驿区直机关工委还对各支部结对促建活动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机关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党员群众渴望致富的愿望,实现优势与资源的有机结合。机关党组织要按照“七个一”:每半年与村党支部过一次集体组织生活,每季度召开一次结对促建工作分析会,帮助结对村办一件实事,帮助结对村引进一项农业产业化项目或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经济发展信息,邀请部分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本部门进行一次座谈交流,组织开展一次促农增收培训,结合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项特色工作;机关党员要按照至少帮助一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结对户办一件实事,与结对户共同劳动一次的“三个一”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贡大安区“五结对”助推城乡党建科学发展
□ 胡伟峰
自贡市大安区着力整合组织资源、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以“五结对”活动为载体,积极助推城乡党建科学发展。
村企结对,以工促农。发动210户企业与150个村结对,着力于发挥企业优势、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难题。通过开展“民企联乡村、共建新农村”主题帮扶活动,引导企业发挥资金、技术、项目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人才支持和项目帮扶、转移就业,帮助解决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问题。乡镇和村积极在土地流转、矛盾化解和治安维护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乡、村党组织书记以企业党建联系员身份,参与企业党的建设,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村社结对,资源互补。组织46个社区与46个村结对,通过互访考察、举办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社区文化、科技、卫生和法律工作者“四下乡”活动、农村居民社区就业行动、发展共促行动,增进城乡基层组织的相互了解和共融共促。
村村结对,以强带弱。组织72个村级经济实力较强村与78个经济较薄弱村结对,通过帮助解决燃眉之急、提升“造血”功能,推进以强带弱、协调发展。开展以“送一条信息、扶一个项目、传一门技术、助一笔资金、创一片市场”为内容的“五个一”帮扶活动,帮助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社企结对,共建共享。由基层党(工)委牵头,搭建企业与社区结对的平台,促使辖区企业融入到社区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建设之中。每季度召开社区、企业工作联系会,对社区就业服务、老年服务、社区教育、公共安全、商业服务等建设开展讨论和合作。通过“厂社合作”和联防联治,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注重发挥企业离退休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技术熟练和就业门路较广等优势,引导其参与社区管理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干群结对,助困解难。通过开展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扶企帮户”、部门帮基层、选派干部帮村、基层干部联系帮扶群众等活动,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全区党员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村(社区)、1个非公企业、2户困难户。选派150名干部,开展帮村惠农活动。通过发放基层干部“联系卡”和走访慰问群众活动,建立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实现村(社区)党员、干部分类对口联系帮扶群众。
□ 刘春林
泸州市出台《实施“酒城英才”培养工程意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力争达到44万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才力争达到6万人,为推进泸州酒业、化工、机械、能源、港口物流和现代农业六大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柔性引才机制、产业聚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3年后,培养100名懂管理、会经营、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培养各类商贸、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5.5万人;培养100名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优秀创新人才。壮大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队伍: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达到8.6万人;结合培育畜牧、优质果蔬、竹产业、优质粮食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养1000名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利用劳务品牌培训,培养30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劳务输出人才。提高商贸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围绕推进商贸旅游业的发展,实施商贸、旅游人才开发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贸、旅游等产业专门性人才。强化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培养:实施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在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社团组织等领域培养一批知名专家和社会工作骨干。
龙泉驿创新机关党建载体
□ 龙工委
2007年以来,在对原有的组团帮扶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成都市龙泉驿区直机关工委提出了“区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促建”的思路,通过结对促建,让机关党支部真正与农村党支部密切起来,让机关党支部带动农村的发展。龙泉驿区86个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全部结成了“对子”,并与所结对支部签订了“结对促建合作书”。
为了使结对促建活动能落到实处,真正为广大农村群众带去帮助,龙泉驿区直机关工委还对各支部结对促建活动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机关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党员群众渴望致富的愿望,实现优势与资源的有机结合。机关党组织要按照“七个一”:每半年与村党支部过一次集体组织生活,每季度召开一次结对促建工作分析会,帮助结对村办一件实事,帮助结对村引进一项农业产业化项目或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经济发展信息,邀请部分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本部门进行一次座谈交流,组织开展一次促农增收培训,结合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项特色工作;机关党员要按照至少帮助一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结对户办一件实事,与结对户共同劳动一次的“三个一”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贡大安区“五结对”助推城乡党建科学发展
□ 胡伟峰
自贡市大安区着力整合组织资源、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以“五结对”活动为载体,积极助推城乡党建科学发展。
村企结对,以工促农。发动210户企业与150个村结对,着力于发挥企业优势、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难题。通过开展“民企联乡村、共建新农村”主题帮扶活动,引导企业发挥资金、技术、项目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人才支持和项目帮扶、转移就业,帮助解决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问题。乡镇和村积极在土地流转、矛盾化解和治安维护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乡、村党组织书记以企业党建联系员身份,参与企业党的建设,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村社结对,资源互补。组织46个社区与46个村结对,通过互访考察、举办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社区文化、科技、卫生和法律工作者“四下乡”活动、农村居民社区就业行动、发展共促行动,增进城乡基层组织的相互了解和共融共促。
村村结对,以强带弱。组织72个村级经济实力较强村与78个经济较薄弱村结对,通过帮助解决燃眉之急、提升“造血”功能,推进以强带弱、协调发展。开展以“送一条信息、扶一个项目、传一门技术、助一笔资金、创一片市场”为内容的“五个一”帮扶活动,帮助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社企结对,共建共享。由基层党(工)委牵头,搭建企业与社区结对的平台,促使辖区企业融入到社区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建设之中。每季度召开社区、企业工作联系会,对社区就业服务、老年服务、社区教育、公共安全、商业服务等建设开展讨论和合作。通过“厂社合作”和联防联治,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注重发挥企业离退休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技术熟练和就业门路较广等优势,引导其参与社区管理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干群结对,助困解难。通过开展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扶企帮户”、部门帮基层、选派干部帮村、基层干部联系帮扶群众等活动,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全区党员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村(社区)、1个非公企业、2户困难户。选派150名干部,开展帮村惠农活动。通过发放基层干部“联系卡”和走访慰问群众活动,建立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实现村(社区)党员、干部分类对口联系帮扶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