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信息素养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对新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新生;信息素养;信息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00-03
  1 前言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他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在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对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桑新民从三个层次、六个方面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张义兵等分别从技术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对信息素养给出综合分析[2];李艺、钟柏昌将信息素养详解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4]。高职院校学生是国家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要求。本研究以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高职院校新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获取高职院校新生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环境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探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问题。
  2 研究概述
  调查目的与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和随机访谈,获取并梳理出他们在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意识表现、信息能力水平、信息道德行为等四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探讨高职院校新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支持和激励机制。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信息素养的内容进行设计,问题以封闭型与开放型结合的方式,主要涉及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意识表现、信息能力水平和信息道德行为四个方面。问卷共21小题,包括单选题11小题,多选题9小题,主观题1小题。问卷发放对象是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生。问卷的发放通过问卷网。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经过人工判读,收回的155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信息知识掌握 信息知识掌握包括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犯罪、信息礼仪等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多数新生对“信息犯罪”比较了解,半数左右的新生对信息礼仪、信息伦理道德、知识产权与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多数新生对信息素养基本知识、信息检索获取知识、学术规范与学术责任等方面的了解相当缺乏。
  新生在没有充分掌握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信息意识表现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问卷中主要以信息查找、思考、判断等方面的问题获取新生信息意识的表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当有信息需求时,超过一半的新生能自主进行信息查找,浏览新闻或报道时少于一半的新生能进行思考,而仅有33.5%的新生能主动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表明新生遇到问题时主动查找信息的意识低,接收到信息时较少进行思考,缺乏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检验或判断的意识;动机方面,为了学习而上网的新生仅占29.7%,通过对新生访谈得知,大多数新生上网只是为了消遣;在“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有很多新生未意识到当代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
  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获取信息的敏感度低,对接收到的信息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信息意识表现淡薄。
  信息能力水平 信息能力是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高职院校新生的信息能力方面主要获取新生的信息创新能力及搜索、下载和常见信息工具的掌握情况,如表2和图2所示。表2的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新生信息来源渠道少,仅知道或会使用少数的信息工具,不能针对相应的问题准确判断信息需求、提出解决办法,表明新生的信息能力水平较低。
  图2显示了新生对信息加工工具掌握的不足之处,结合访谈发现,虽然有85.8%的新生对搜索引擎掌握较好,但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对找到的所需要的信息难以下载为自己所用;他们对获取的信息通常直接使用,难以进行加工,大大限制了他们对信息的操作和创造能力。
  信息道德行为 道德是人正确行为的指向牌,正确的信息道德行为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极为重要。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新生的信息道德还有待于加强。在信息的运用过程中缺失了道德,犹如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了方向,将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越高的人,对社会的危害可能会越大。
  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支持和激励
  学校的环境和条件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通过数字移动终端在其中自由翱翔,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讯。学校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校方应当建立完善多方位、多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5],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环境和条件。
  1)科学安排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对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应建立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6],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生能力考证中,系列性地开设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资源检索与处理、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等课程;采用学分制的模块化安排,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必修模块的形式呈现,将信息技能方面的内容以选修模块的形式呈现,针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通过统一集中学习和学生自主选学的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限,以弥补信息素养各方面的不足。   2)营造学校环境氛围。环境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优美的学校自然环境中,建设校际图书资源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平台和具有特色的电子阅览室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专业图书资料室,对学生提出具体使用要求及任务规定,让学生在具有浓厚求知氛围的信息化环境中耳濡目染,能在无形中有效地激起学生信息渴求和技能提升的欲望。
  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直接因素,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帮助和支持,能促使学生保持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
  1)鼓励教师教学创新。高职院校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技巧的要求较高。高职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允许学生出现思维与表达的差异,给予学生失误和纠正的机会,给予学生重复和自我提高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唤醒学生潜能,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结合起来,变指令性操作向自主性探索转化,让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让学生更多地在探究中学会如何提升信息素养。
  2)加强教师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7],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同一环境中长期工作,容易被习惯和主观偏见束缚,思想将会僵化,知识将会落后。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方面的提升学习以保持新鲜的思想,弥补并完善自我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升能力。
  学生的方法和途径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中,学生自我提升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端正的态度,有效应用网络交流工具,抵制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等极具诱惑力的内容,有效甄别和判断信息真伪,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2)强化基础、加强实践。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是良好信息素养的第一步,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信息技术让高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但由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掌握还不够扎实,仍应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强化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搜寻所需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整理、传播利用,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条件时可通过整理专题资料等方式一方面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还可建立资料之间的种属关系以达到学习整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Zurkowski P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1974:6.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55.
  [3]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
  2003(10).
  [4]吴筱萌,温岩,汪琼.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
  [5]龙飞.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4).
  [6]张士辉,严玮.甘肃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
  [7]焦会芬.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其他文献
摘 要 首先罗列初中学生作文写不好的种种现状,并深入分析其成因,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语文读写交流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乃至语文素养。  关键词 网络环境;读写活动;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07-02  在今天的社会里,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今
近几年,随着全国中职技能大赛的常规化,参赛面越来越广,参赛选手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比赛经验显得越来越重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6年,大赛已经成为一个窗口,即展示职业院校师生风采的窗口、展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窗口。举办这项赛事对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
4 教育装备决策管理  教育技术装备决策管理是装备部门的常规工作,对装备应用及效果有着长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力求总结和探讨教育装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规律、规则和步骤,以保证教育装备实现价值全过程的经济、合理、有效[1]。研究从选择、项目、实施到运行,全过程探讨装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决策类型,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代价与效果 胡又农、赵锦洪等人的相关
【当一个数量用不同单位的组合体显示时,十进制指左右相邻两单位关系为10的排列,称为数位顺序,用此显示十进制数字的写法;用小数点标注主单位在数位顺序中所在数位,显示各组成单位分别与主单位关系,产生单名数(数量:整数、小数、分数)的写法,简单、规律、快捷。】  用图1所示“十进单位关系算盘”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通过传统教法(用自然数显示数量的读写算)与创新教法(用十进制数显示数量的读写算)相比较,确认:
摘 要 通过对江苏某校师范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调查,发现师范生个体实践机会需要增加,师范生教育信念较高,自我知识、批判反思知识掌握较好,而人际知识、情境知识和策略知识比较欠缺。师范生教育应强化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学科知识,采用活动课程,营造问题情境;建立实践共同体,充分发挥微格教学和新技术的运用,以利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取。  关键词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微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
10.3969/j.issn.1671-489X.2014.12.138  摘要 为了实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于2013年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指导“寻访校友足迹”社会实践团队,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医院、深入基层寻访校友、服务校友办工作为纽带,主要通过会议、开题报告、全程陪同、汇报会、撰写调研报告等各种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友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电子教案是信息化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电子教案的编写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教学;电子教案;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69-02  1 电子教案的定义及优势  电子教案就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通过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思想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快节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直观形象的演示,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使学生感受英语魅力。  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逼真,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视野开阔起来,让学生乐学、会学。运用多媒体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英语动态教学环境
摘 要 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通过项目将课程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整合起来。学生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分解为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在分析项目学习特征、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 项目学习;课程设计;数字教育
摘 要 中职音乐欣赏课是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而开设的新科目,由于它开课时间短,无范本教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针对音乐欣赏教学如何选教材进行探索。  关键词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71-02  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者为培养劳动中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的需求是中职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向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