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耿马傣族为例,民间故事承载了傣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道德准则、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等,在传承过程中凝聚傣族的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认同、教化子孙;同时通过民间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傣族与众不同的风俗风貌,是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傣族的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民间故事 傣族 传承 认同 文化
  一、前言
  傣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云南省境内,其中西双版纳和德宏是比较知名的傣族聚居地。学者们对西双版纳傣族和德宏傣族的各方面研究都比较广泛和深入,这些研究或对泼水节的由来及文化内涵进行探析[1];或分析傣族的各类民俗,如舞蹈[2]、体育[3]等;或用浓重的笔墨研究傣族的水文化[4]……研究中也不乏对傣族民间故事的解读,但聚居地不同,傣族的民间故事也会略有差异。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虽然也是傣族聚居地,但由于地处偏远边疆,知名度较小,未得到许多关注。本文主要以耿马傣族中流传的民间故事为研究个案,通过对这些民间故事的解读,探讨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增强族群认同、教化子孙、展现民族风俗风貌等。
  二、耿马傣族民间故事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5]
  (一)居住地由来的建构
  美国民族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6]民间故事以最初的个人想象形态,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后,得到认同的部分保留了下来,渐渐成为民族的共同想象,有了共同想象的个人对本民族的特征便有了依附感和归属感,在这种集体的共同想象中实现一种对族群的认同。
  居住地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生存所在地,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自身生存条件和历史迁徙的叩问是每个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个记忆的传承或由史书记载,或由民间故事解说,无论是书写的史实还是虚构的历史——民间故事,都是对民族历史的追溯。一个民族/族群生活在一定地域之中,在民间故事中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也就意味着他们在不断强调自己的族群意识。[7]
  以耿马为例,耿马这个名字并不是汉语,而是由傣语音译过来的。老人们讲述道,在古老的年代,耿马傣族的祖先里有一位智者,为了给族人选择适合居住的地方,智者选中了一匹白马,他让这匹白马沿路奔跑寻找,直到在合适的地方停留下来。智者便带着族人迁徙至此,并将此地命名为耿马。后来白马死去,人们便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塑了一匹奔腾的白马雕像纪念它。其后无数的岁月里,虽历史变迁,各族人民迁徙融合,“耿马”这个名字却一直伴随着当地的傣族留存了下来;几经重塑的白马雕像如今也还依然作为耿马的地标屹立在城市最古老和繁华的地段。
  (二)民俗解读
  “‘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或‘民族认同’(shared memories)实际上就是基于族群‘集体记忆’或‘共同记忆’之上的族群中的个体对族群共同体的归属认知和情感依附。”[8] 族群认同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通过本民族特有的民族仪式或节庆民俗,使族群内部成员在已有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风俗文化信仰等有更清楚的认识,增强族群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同时也向人们展现民族的风俗风貌,民族历史、宗教情怀、文化习俗等都相应地存在于民间故事这类口头文本中。
  泼水节是傣族每年最为盛大的新年节日,也是傣族最为明显的民族特征之一,是傣族重要的民族文化,泼水节期间举办的泼水活动和各类民俗表演历来为各地旅游者所喜爱。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各聚居地的傣族讲述的泼水节的故事虽然细节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主题都是大魔王和七个姑娘的故事。
  相传过去有一个大魔王,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他有七个美丽善良的妻子。这七个姑娘都是被大魔王抢来的,她们为了制止大魔王继续作恶,决心除掉这个恶魔。姐妹们同心协力得知了大魔王的弱点,杀了大魔王。可是大魔王的头颅所到之地均燃起大火,姐妹们只好轮流捧着大魔王的头,每人捧一年。为了清除捧头颅姑娘身上的污渍,其他的姑娘便向她身上泼水。为了感激和纪念这七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傣族便有了泼水节,在泼水节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祈求圣洁之水驱除邪魔,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优利金旺(傣语,方言意为好吃好在,类似于普通话中吉祥如意的意思)。
  (三)生活习惯沿袭
  口头讲述的魅力就在于“将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通过聆听故事,人们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是对过去的延续,更加理解当下生活的意义和合理性。”[9]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民族生活习惯的解答。通过丰富的民间故事,对各类生活习惯中所包含的民族特征、民族信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进行口头演绎,使族群成员了解自我的文化代码,同时解析本民族社会文化风俗,建构自己的文化空间,唤起整个族群的共同记忆。
  傣族民间有滴水的习俗,无论是去佛寺拜神祈求,还是节庆时供奉神明祖先,都要在祈求时或焚烧冥纸时滴水,相传这样才能灵验。对此,耿马傣族有一个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土司老爷去世了,土司家命一名仆人每年节庆和忌日时为去世的老土司供奉食品、焚烧冥纸,仆人每次都认真去做。直到有一次,天降大雨,河水大涨,去祭祀的仆人无法过河,便坐在河边嘤嘤哭泣。此时一名僧人路过,问仆人何事在哭,仆人便把缘由告知僧人。僧人安慰道:“莫要担心,你且在此供奉。”语毕,在仆人供奉祭品焚烧冥纸的同时念诵经文,并以小瓶滴水在地上。当晚老土司家人梦见去世的老土司,说道:“这么多年来,今天第一次收到祭品和冥纸。”梦醒,受命供奉的仆人被一顿狠打,责问是否多年来都未曾去供奉,仆人才解释遇到僧人发生的一切,众人恍然大悟。此后,每逢祭祀必滴水,道如此方可使神明感知,使亡者收到。   (四)族群教化
  鲁继在为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中作的序说道:“故事的讲述对于儿童为至高无上的教育。”[10]老人们热衷于民间故事的讲述,很多时候也不过是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朴素愿望。傣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尊崇孝道的民族,民族的优秀性格特征也蕴含在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中。
  有一则流传于耿马傣族的民间故事中说从前有一对父子相依为命,父亲十分疼爱儿子,每次到河中捕到鱼都会把鱼身给儿子吃,自己只吃鱼头——那种鱼的鱼头味道极苦,入口难咽,但父亲每次都开开心心地吃。儿子不知父亲的苦心,只觉得父亲把好吃的都留着自己吃了,心想鱼头一定特别好吃。于是有一天,狠心的儿子将父亲骗到河边推了下去,回到家中欣喜地吃起鱼头,这才发现父亲对自己一直的付出和关爱。儿子后悔莫及,跑到河边痛哭不已,后来便化作一只小鸟,沿河啼叫“bo ei, bo ei”(bo在傣语中是父亲的意思,ei是一个语气词,合起来相当于汉语的“爸爸啊,爸爸啊”)寻找父亲。老人们说听到这样的鸟儿啼叫不能伤害,它会带来丰收。
  三、结语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比起乏味的教科书般讲授,在它的叙述语境里,历史记载、宗教伦理、道德观念、文化风俗等变得更为容易接受;作为一种集体记忆,民间故事是虚构的,但其生产的环境却是真实的,它以生动自然的语言讲述历史,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史学家所认定的历史,但它确实反映了民众的历史观念,可以说,民间故事属于虚构的真实。从民间故事的社会功能来看,除了欢愉身心、宣扬道德准则、彰显民族性格以外,傣族民间故事糅合了傣族自百越以来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历史沿袭等逐步形成的民族风俗文化,通过故事的讲述传承傣族的集体记忆,故事听者的接纳、承诺并参与相关文化实践即是对该历史记忆的认同,通过认同的产生,民族成员形成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凝固本民族的身份认同。在本民族的民族认同基础上,族群成员一代代传承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向其他族群展示自己的特有风俗风貌。通过民间故事传递民族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同时,也达到教化儿孙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维系本民族,达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信仰、道德、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引导着一代代族群人员不断巩固和丰富本民族各方面的优秀传统,也是人们了解一个族群的珍贵资料,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 覃娜娜.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民族论坛, 2009(2):50-51.
  [2] 冯百跃.“水”滋润下的傣族民间舞蹈文化[J]. 文艺争鸣, 2007(9):154-155.
  [3] 李延超,饶远.傣族体育与“水文化”缘由探析[J].体育科学, 2006(4):76-79.
  [4]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4.
  [5] (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M].陈永国,马海良,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09.
  [6]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分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李建宗.口头文本的意义:民族想象、族群记忆与民俗“书写”——以裕固族民间故事为研究个案[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1):136-140.
  [8]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 1995,(6).
  [9] 万建中. 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 2011(4):16-24.
  [10] 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鲁继增“序”[M].北新书局,1932.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系之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失衡现象。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阿Q正传”为研究对象,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运作”四步骤的最后一个步骤“补偿策略”为理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并归纳译本中所用到的补偿策略。在面对原语与目标语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不同观念,译者在翻译中运用斯坦纳的补偿策略使译文恢复平衡。  关键词:阐释理论 补偿策略 平衡
期刊
摘 要:《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是唐传奇的优秀代表作品,本文从文学人类学的维度关照唐传奇的文学治疗功能,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需要宣泄,通过臆想找到幸福,最后回归现实,正视现实,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文学对自我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唐传奇 文学治疗 《枕中记》 《南柯太守传》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唐传奇的优秀代表作品。想要了解文学作品的治疗功能,那么了解作者的生
期刊
摘 要:相较于哲学论著,《培根论说文集》更是一部表现培根治世思想及人生态度的作品。从艺术角度剖析该书,不难发现培根作为一个博学的用喻高手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家特有的风趣;从思想维度分析,培根在书中表达的观点虽有其伟大之处却也明显带有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文学性、现实性、培根的折中思想等方面简评这部作品,以冀为培根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培根 论说文集  相较于哲学论著,《培根论说文集》
期刊
摘 要:借用“文革”题材来讽喻民众文化心理的作品基本上奠定了王小波的创作风格,作者的“文革书写”展现了生活于“文革”时代下人们的悲惨境遇与意识形态,揭示了专制极权控制人心、剥夺人思考权利的“愚民”政策。此外,文革历史的荒谬性与作家选取了漫画式夸张幽默的叙述语调之间可以说暗含了一种审美上的契合。 “文革书写”作为一种“寓言”式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具体历史条件而成为作家反思、拷问整个人类劣性文化的工具。
期刊
摘 要:本文借用米勒的重复理论(重复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缠绕成一体),对西游记中“黑熊精”形象的“重复原型”进行了一个考察,发现其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熊王阎婆梵在形象和行为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外,围绕着黑熊精的人物关系,笔者认为黑熊精其实是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对体,也是串联小说中“三教”次主题的一个轴心。  关键词:西游记 黑熊精 阎婆梵 三教关系 对体  一、异域主题的“重复”:黑熊精形象来
期刊
摘 要:两晋时期的士人,在人生趣味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体悟。而东晋陶渊明对生命的体悟主要表现在他的读书与创作过程中。他禀执淡泊人生的欣趣来进行读书活动,常以入神为主,在典籍中求得精神的“会意”。所会之意,主要表现在他与古之高士如隐者、贫士、悲剧英雄等人物之间的千古交流,进而表达在自己的诗文创作中,获得一种“欣然忘食”的审美愉悦。而他的作品,而在艺术甚至人生的高度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关键词:陶渊
期刊
摘 要:《洛丽塔》和《黑王子》都采用回忆性的元小说模式,叙述者均通过讲述一个自传性的故事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辩解,并运用相似嵌套结构表明小说的虚构本质,他们都将艺术作为一种道德慰藉的形式,通过写作进行忏悔和自我救赎。通过对两部小说的艺术构思、人物塑造、主题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洛丽塔》 《黑王子》 慰藉 比较 异同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发
期刊
摘 要:自1901年诺贝尔国际奖金颁发以来,仅有两人两次荣获该项殊荣,其中就有居里夫人。1903年,居里夫妇与科学家贝克勒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居里夫人单独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后来,居里夫人又相继获得了其他形式的8种奖金;她一生获得的世界各国授予她的荣誉称号有107种,奖章有32种。本文将通过对于这位伟大女性对于科学态度的阐述,影射出科学家对于荣誉的态度,勉励广大的科学工作者。 
期刊
摘 要: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中塑造了典型的现代“流浪汉”形象。这些流浪汉历经一系列不期的人生遭际,铸就了自我坚定的人格意志。他们不断自我选择,完成了从接受成长到把握生存本质的一个发展过程。他们从追求空间上的自由到寻求精神上本真的存在,经历了一次蜕变,也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些流浪汉本是现代人的一部分,他们追求的自由与本真也是贝娄对人类的自我解放的一种期待。
期刊
摘 要:作为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侯孝贤,不仅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更是推动了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发展。随着侯孝贤自身的成熟与创作理念上的多元化发展,他也与传统模式下的电影创作理念愈行愈远。本文将对侯孝贤“英雄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电影当中出现的体现侯导“英雄情结”的片段进行探析。  关键词:侯孝贤 英雄情结 电影语言  作为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侯孝贤,在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同时,亦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