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ian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的永恒主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已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明确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原因,重点探讨具体落实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087-02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大学生党员是众多同龄学生的优秀分子,是党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党员,是塑造大学生党员政治灵魂的重要举措,要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做到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从而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形成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普遍认同,增强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根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 512.7万名,其中学生党员290.5万名,与2009年相比,学生党员增加63.6万名,增长21.9%,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群体是党员发展中较为庞大的一个群体。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主流方向上看,目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主流方向值得肯定,从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上看,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主流方向是好的,多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明确,对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持肯定态度,入党动机纯正,对党和共产主义充满信心;从重视程度上看,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形式与方式得到拓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日渐丰富,思想认识和理论探讨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大学生党员素质来看,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较高的情感价值认同度,思想道德素质普遍不断提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体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较令人满意。但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性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活动形式与轻教育内容兼有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以高校为阵地,针对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贯彻文件,开展活动中存在着功利心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着重活动形式、轻教育内容的现象,过于重视活动前期的宣传筹备而容易忽视活动过程、活动内容的设置,形式要求规格过高,活动内容远远不能够满足活动形式的要求,导致形式与内容脱节;有些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党员活动开展得过于频繁,教育效果甚微,甚至在一些学生党员心中产生负面影响。
  2.重视党前培养与轻视党后教育现象并存
  部分高校存在着“入党前严格,入党后松懈”的状况。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严格遵照组织发展程序,入党前期教育培养工作开展得较多,内容也很丰富,但在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对其管理、教育、考核的力度就显不足,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入党后继续再教育工作上,主要形式为自教,重心落在广大学生党员本身,然而,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凸显的社会矛盾,加上大学生党员思想独立复杂,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致使预备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思想滑坡、纪律松懈现象,不能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无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在同学中产生消极的影响。
  3.重理论知识学习与轻实践经验积累同在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的过程,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输,培训方式多为党课、培训、报告会等理论灌输式知识辅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受经费及场所的局限,高校很少组织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广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当代中国国情相吻合、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所提出的科学命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内容组成,它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党员自觉认同和接受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从而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党员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美好理想追求的形成,充分表现出热情饱满、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对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帮助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舆论氛围,发挥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党员争做无私奉献、积极进取时代先锋;并大力开展主题班会、团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优秀事迹报告会、创优争先评比、党员宿舍、党员挂牌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党员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提供有效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对待我国当前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集体的根本利益中,还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实际结合起来。
  3.以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理想信念不仅是文化、教育和信仰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鼓励大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并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多地了解国情和民情,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从而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实现自己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的信心,从而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高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社区挂职锻炼、科技大赛等,使他们亲身体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磨炼他们的顽强意志,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最终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新形式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低俗恶俗媚俗的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给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主流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但必须看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只有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效果。校园网搭建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全新平台。高校可以以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宣传教育舆论阵地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精神家园,弘扬红色经典文化、传统文化,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参加网络党建知识竞赛等;此外,还可利用微博、个人博客、QQ群、飞信、微信等新兴媒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在新媒介平台交流思想、交换阅读心得、展示精美图片、展播红色电影、播放红歌、介绍优秀党员典型事迹等感召大学生党员,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总之,高校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主阵地,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党员的长期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渗透式、陶冶式教育和实践体验式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生活的各方面,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王瑞荪.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慎明.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
  [3]陈霞.基于价值认同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职业通讯,2013(29).
  [4]王莲华.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美术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审美精神、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美术课教学现状的深刻分析认识到,只有找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教育规律、探索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实施过程,才能推动中等职业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等特点。要实现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特点,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选取案例时,应遵循整体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时代性、适度性、专业性、动态性等原则。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理论与案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选取原则  中图
期刊
摘 要: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学生大部分为普通文化生,因而在课堂上易于产生羞涩、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生舞蹈素质全面发展。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上学生产生的羞涩心理入手,分析学生舞蹈课缺乏自信的原因,并提出舞蹈教师应对学生羞涩心理及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以期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提供微薄的见解。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羞涩心理;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本研究运用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和技术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一次探索,借助问卷了解被试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自尊情况和萨提亚模式的沟通情况,并对辅导员进行萨提亚模式的系统培训,辅导员采用萨提亚模式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萨提亚治疗模式应用于辅导员工作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萨提亚模式;沟通方式理论;宿舍人际关系;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现有条件下,只有依靠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才能打破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把地域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走一条地域特色之路,地方性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而这种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编写地域性教材、创新课程设置、树立地域文化意识等方面。  关键词:地域;文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
期刊
摘 要:“全人类共同所有”是外层空间目前的所有权属性。“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为广泛接受,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技术霸权主义国家”的抗衡。共同财产原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极公约》以及《月球公约》实质上将南极海域以及外层空间变成了一块“公地”。空间碎片的直线增长、南极物种急剧灭绝以及海鱼存量的下降的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及行为学给以恰当的解释。制定统一空间法
期刊
摘 要:临终关怀是现代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佛教在临终关怀方面则有着丰富的资源。以传统佛教典籍为基点,对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现状、佛教参与临终关怀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优化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佛教对临终关怀的参与程度,完善护理伦理视域下的临终关怀理论及实践。  关键词:佛教;临终关怀;护理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
期刊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写作困境,以洛阳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三个公因子分别为学生写作因子、导师指导因子、实践影响因子。其中学生写作因子占权重最大,可见该因子是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困境的主要因素,而决定该因素的有学生的写作态度、能力及写作准备。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应通过学生端正心态、学校完善课程设置、扩充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等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毕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的道路保证、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政治根基。显性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这一主渠道,通过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尤其是课程的考试考核,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隐性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借助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自愿参与的各种途径形式,如青年论坛、演讲比赛、社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