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广西烟区烟农队伍数量流失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系统分析了致使烟农队伍流失的各种因素,从烟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角度,以调查分析的方法找出了稳定烟农队伍要解决的五大关键问题,并从烟草行业的角度提出了稳定烟农队伍的六项应对措施。
【关键词】烟叶竞争作物比较效益利益分析法烟农
烟叶稳,行业就稳,这是中国烟草发展的历史总结和宝贵经验。烟叶稳不稳,关键看烟农队伍稳不稳。当前,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挑战,流失现象越趋严重。据广西百色市烟草公司2011年统计,2011年百色市种烟农户外流和转产达8500户,大部分烟农是老人 、妇女、儿童。这种现象非广西独有,国内其它烟区如黄淮烟区也有相似的苗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烟草行业行业的发展来讲,如果不重视和解决烟农队伍的流失问题,必将因之动摇烟草行业的根基。作为一名烟草从业人员,本文试从客体利益的角度,就烟叶队伍流失的环境、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导致烟农队伍流失的主要因素
1.宏观上,城乡差别、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工业化、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导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呈加速趋势
区域工业化创造了大量的劳动用工需求,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数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就是明证,导致了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不断萎缩。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别明显,经济体制中长期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导致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远远比在农村耕作的获得的收入高。因此,农民进城务工的动力是非常充沛的,加之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比较优秀的那部分农民会义无反顾地向城市转移,这个趋势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可逆转、无法阻挡。
2.微观上,竞争作物的规模和价格完全市场化、经济通货膨胀与烟叶严格计划种植、国家制定的收购价格偏低之间的突出矛盾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下降
以广西为例,从目前看,烟叶在亩均总收益、净利润方面与甘蔗、白菜、红薯等竞争作物比较处于劣势(具体数据见附表二《广西烤烟与其他竞争作物成本收益调查表》)。而且烟叶种植在技术难度、劳动强度、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和气候风险,对技术素养较低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农民是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必须会选择高收益的种植品种,烟农队伍持续流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稳定烟农队伍要解决哪些问题
1.烟叶比较优势问题,这是农民选择种植作物的指挥棒
烟农流失,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种烟效益不高,农民选择了种植其它作物。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提供的有关调查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二《广西烤烟与其他竞争作物成本收益调查表》),2011年全区烤烟亩均总收入2423.6元(含烟叶生产投入补贴)。烟农是社会底层最朴实的群体,奉行的是现实主义,那种作物收益高,就种那种作物,在他们眼里,讲的是“实在”,什么“烟水烟路配套”、什么“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都比不上“每亩烟得多少钱”来得管用。所以,要稳定烟农队伍,必须确立烟叶收益比较优势,并通过一种机制,使这种优势能够持续下去。
2.单户种植规模问题,这是农民选择种烟还是选择外出务工的关键因素
要想留住烟农,必须使种烟收入与外出打工收入至少相当。按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提供的有关调查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三《广西烤烟生产用工成本调查表》、附表五《烟农种烟成本收益调查表》),每亩烤烟烟农实际得到的收入是:人工成本1242.3元,田租300元(假定在不租地的情况下),利润13.27元,合计1529元,在租地的情况下是1229元,一半租一半不租的情况下是1379元。参照2人外出打工家庭年纯收入3-5万元来测算,户均种植面积22-36亩才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广西2011年的户均种植规模是12亩,烟农户均纯收入16548元,还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所以得努力扩大单户种植规模,使户均规模上到30亩左右。
3.烟叶是否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问题,这是烟农队伍能否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稳定烟农队伍,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目前烟叶产业在部分地区还未确立竞争优势,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在土地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在各种竞争作物之间作选择。对于烟叶来说,是国家唯一保持征税的农作物,烟叶税政策很有吸引力,但发展空间受到种植计划的限制,上面有“天花板”;对于其它竞争作物来说,发展规模不受限制,在市场环境好时容易发展起来,一旦形成规模,也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还可以做得更长一些,广西的桑蚕、甘蔗都是成功的案例。就一个县来说,如果烟叶种植计划得到较大规模的保障,占据了整个县大部分的田地资源,县政府在农业规划上就不会朝三暮四,才能一心一意发展好烟叶,原因就是这些县政府仅有的耕地资源已经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4.生产技术服务问题,是帮助烟农提高收益的重要因素
相对其它竞争农作物,在生产环节烟叶种植具有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气候风险大的缺点。烟草行业通过为烟农提供良好的生产技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矛盾。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仍然维持在30个左右(具体见附表三《广西烤烟生产用工成本调查表》),大田环节抗灾能力仍然不强,采收烘烤环节劳动强度仍然偏大,物资成本仍然较高,烟叶亩均收益仍然不高等。因此,烟草行业必须站在维护烟农利益的立场上,切实帮助烟农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和健全更有利于维护烟农利益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烟农谋取更大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稳定烟农队伍。
三、稳定烟农队伍的主要对策
要稳定烟农队伍,烟草行业必须站在维护烟农利益、维护地方政府利益的立场上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尽自己所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牢牢把握政策的主动性,因势利导疏理各种问题,适度满足烟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才能很好地稳定烟农队伍,稳定烟叶生产规模。
1.确立烟叶稍占优势的比较效益
当前影响比较收益的最大因素是烟叶收购价格低,与竞争作物比没有优势。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维持烟叶比较效益是发展烟叶种植先决条件。作为地方烟草部门,必须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呼吁,维持烟叶收购价格与猪肉价格、与粮食(水稻)价格在合理的比值范围内,与猪肉和粮食价格年度涨幅联动。在90年代,当时的价格水平是“一斤猪肉一斤烟”,而现在,据在《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搜索得到的数据,2011年10月下旬全国猪肉(精瘦肉)平均价格为16.69元/斤,而2011年广西烟叶收购价格是9.6元/斤(含补贴),仅为猪肉价格的57.5%。可见,烟叶的价格明显偏低了。
2.以打造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为方向,集中布局,以换取地方政府的强势主导,为烟农队伍的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全国来看,烤烟种植规模大的县达到了100多万担,从广西看,最大规模的靖西县还是20万担上下,只有5个县的规模在3万担以上,其它的种烟县的规模都在3万担以下。从当前看,收购规模在10万担(按2011年可比价格推算,可为地方财政提供约3000万元的综合税收)以下的县,烟叶种植在该县的农业产业规划中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也是说,广西全区必须将有限的种植计划资源集中投放到有限的几个县,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才能使烟叶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使地方政府获得可观的烟叶税收,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此同理,往小的看,要整个单元推进,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整个垌片推进,往大的看,要整个市推进,整个省推进,总之是不能撒糊椒面,每个地方一点点,谁都想发展,结果是谁都发展不起来。
3.大力发展土地流转,提高单户种植规模
要靠种烟致富,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得提高户均种植规模。但当前单户种植规模受到人均承包土地规模、流转土地租金的制约非常明显。在土地承包到户的既定国策和人均土地资源有限的国情下,目前广西农村人均耕地在2亩左右,户均耕地也就6~8亩左右,要使单户种植规模达30亩左右,必须把3~4户人的耕地集中到一户来耕作,才能实现适度规模种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土地流转。目前,烟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有的还到城市落户,腾出了部分耕地,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并非全家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还是留守在农村老家,他们要通过农业耕作来应付生计问题,或者是高价待沽,广西烟田平均租金(具体数据见附表四《土地成本费用调查表》)2009年是212元/亩.半年,2011年已经达到了300元/亩.半年,已经占到烤烟亩总收入的1/8,严重阻碍了土地的流转。要想把土地流转起来,一是烟草部门想办法让部分还在农村居住的农民转移到烟叶服务业上来,让他们从田租和烟叶服务上获得收益,二是通过地方政府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区,耕地要全部种植烟叶,不愿种烟者要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将耕地流转给烟农种烟。只有这样,使大部分田地用于种烟的良性土地流转机制才有可能建立。
4.大力推广“种植在户(农户)、服务在社(综合服务社)”的生产组织模式,解放农村生产力,降低烟叶种植风险,提高烟农种烟收益
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服务用工优先录用将土地流转给烟农种烟的那部分农民,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烟叶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投资比较大、耗时比较长、技术难度比较高、劳动强度比较大、抗灾能力特别弱的生产环节移交给综合服务社下辖的各个专业服务队来负责,如生产物资的供应、大棚育苗、翻地起垄、中耕培土、统一植保、智能烘烤、散叶分级等,使烟农主要负责烟叶田间生产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分散种植问题,使综合服务社负责专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烟叶种植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气候风险大问题,使烟叶种植综合成本下降,增加烟农收益。
5.认真规划好烤烟后茬作物的种植安排
就广西而言,烟叶田间生长期仅是每年的3~7月份,还有剩余的7个月时间烟农可不能让烟田闲着。烟草部门要联合地方政府一起来想办法,要从为烟农谋取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后茬作物和烟叶的轮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来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后茬作物的生产,谨防选择后茬作物不慎对前茬或后茬烟叶的不利影响,如茄科作物会给后茬烟叶带来较严严重的病虫害,如晚稻种早熟品种,就会给前茬烟叶带来赶采青烟的压力。目前较成熟的轮作模式有烤烟+晚稻晚熟品种、烤烟+薯类等,可以帮助烟农在一年两茬作物上均获得较好收益。
总而言之,稳定烟农队伍是新形势下稳定烟草行业基础的迫切要求,烟草行业必须以维护烟农利益为烟叶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确立烟叶比较效益,努力降低自然气候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扩大烟叶户均种植规模,推广烟叶专业化服务,把烟叶培养成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才能长期稳定并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烟农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种植布局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烟草行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烟叶竞争作物比较效益利益分析法烟农
烟叶稳,行业就稳,这是中国烟草发展的历史总结和宝贵经验。烟叶稳不稳,关键看烟农队伍稳不稳。当前,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挑战,流失现象越趋严重。据广西百色市烟草公司2011年统计,2011年百色市种烟农户外流和转产达8500户,大部分烟农是老人 、妇女、儿童。这种现象非广西独有,国内其它烟区如黄淮烟区也有相似的苗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烟草行业行业的发展来讲,如果不重视和解决烟农队伍的流失问题,必将因之动摇烟草行业的根基。作为一名烟草从业人员,本文试从客体利益的角度,就烟叶队伍流失的环境、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导致烟农队伍流失的主要因素
1.宏观上,城乡差别、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工业化、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导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呈加速趋势
区域工业化创造了大量的劳动用工需求,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数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就是明证,导致了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不断萎缩。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别明显,经济体制中长期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导致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远远比在农村耕作的获得的收入高。因此,农民进城务工的动力是非常充沛的,加之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比较优秀的那部分农民会义无反顾地向城市转移,这个趋势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可逆转、无法阻挡。
2.微观上,竞争作物的规模和价格完全市场化、经济通货膨胀与烟叶严格计划种植、国家制定的收购价格偏低之间的突出矛盾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下降
以广西为例,从目前看,烟叶在亩均总收益、净利润方面与甘蔗、白菜、红薯等竞争作物比较处于劣势(具体数据见附表二《广西烤烟与其他竞争作物成本收益调查表》)。而且烟叶种植在技术难度、劳动强度、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和气候风险,对技术素养较低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农民是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必须会选择高收益的种植品种,烟农队伍持续流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稳定烟农队伍要解决哪些问题
1.烟叶比较优势问题,这是农民选择种植作物的指挥棒
烟农流失,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种烟效益不高,农民选择了种植其它作物。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提供的有关调查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二《广西烤烟与其他竞争作物成本收益调查表》),2011年全区烤烟亩均总收入2423.6元(含烟叶生产投入补贴)。烟农是社会底层最朴实的群体,奉行的是现实主义,那种作物收益高,就种那种作物,在他们眼里,讲的是“实在”,什么“烟水烟路配套”、什么“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都比不上“每亩烟得多少钱”来得管用。所以,要稳定烟农队伍,必须确立烟叶收益比较优势,并通过一种机制,使这种优势能够持续下去。
2.单户种植规模问题,这是农民选择种烟还是选择外出务工的关键因素
要想留住烟农,必须使种烟收入与外出打工收入至少相当。按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提供的有关调查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三《广西烤烟生产用工成本调查表》、附表五《烟农种烟成本收益调查表》),每亩烤烟烟农实际得到的收入是:人工成本1242.3元,田租300元(假定在不租地的情况下),利润13.27元,合计1529元,在租地的情况下是1229元,一半租一半不租的情况下是1379元。参照2人外出打工家庭年纯收入3-5万元来测算,户均种植面积22-36亩才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广西2011年的户均种植规模是12亩,烟农户均纯收入16548元,还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所以得努力扩大单户种植规模,使户均规模上到30亩左右。
3.烟叶是否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问题,这是烟农队伍能否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稳定烟农队伍,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目前烟叶产业在部分地区还未确立竞争优势,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在土地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在各种竞争作物之间作选择。对于烟叶来说,是国家唯一保持征税的农作物,烟叶税政策很有吸引力,但发展空间受到种植计划的限制,上面有“天花板”;对于其它竞争作物来说,发展规模不受限制,在市场环境好时容易发展起来,一旦形成规模,也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还可以做得更长一些,广西的桑蚕、甘蔗都是成功的案例。就一个县来说,如果烟叶种植计划得到较大规模的保障,占据了整个县大部分的田地资源,县政府在农业规划上就不会朝三暮四,才能一心一意发展好烟叶,原因就是这些县政府仅有的耕地资源已经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4.生产技术服务问题,是帮助烟农提高收益的重要因素
相对其它竞争农作物,在生产环节烟叶种植具有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气候风险大的缺点。烟草行业通过为烟农提供良好的生产技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矛盾。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仍然维持在30个左右(具体见附表三《广西烤烟生产用工成本调查表》),大田环节抗灾能力仍然不强,采收烘烤环节劳动强度仍然偏大,物资成本仍然较高,烟叶亩均收益仍然不高等。因此,烟草行业必须站在维护烟农利益的立场上,切实帮助烟农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和健全更有利于维护烟农利益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烟农谋取更大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稳定烟农队伍。
三、稳定烟农队伍的主要对策
要稳定烟农队伍,烟草行业必须站在维护烟农利益、维护地方政府利益的立场上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尽自己所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牢牢把握政策的主动性,因势利导疏理各种问题,适度满足烟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才能很好地稳定烟农队伍,稳定烟叶生产规模。
1.确立烟叶稍占优势的比较效益
当前影响比较收益的最大因素是烟叶收购价格低,与竞争作物比没有优势。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维持烟叶比较效益是发展烟叶种植先决条件。作为地方烟草部门,必须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呼吁,维持烟叶收购价格与猪肉价格、与粮食(水稻)价格在合理的比值范围内,与猪肉和粮食价格年度涨幅联动。在90年代,当时的价格水平是“一斤猪肉一斤烟”,而现在,据在《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搜索得到的数据,2011年10月下旬全国猪肉(精瘦肉)平均价格为16.69元/斤,而2011年广西烟叶收购价格是9.6元/斤(含补贴),仅为猪肉价格的57.5%。可见,烟叶的价格明显偏低了。
2.以打造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为方向,集中布局,以换取地方政府的强势主导,为烟农队伍的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全国来看,烤烟种植规模大的县达到了100多万担,从广西看,最大规模的靖西县还是20万担上下,只有5个县的规模在3万担以上,其它的种烟县的规模都在3万担以下。从当前看,收购规模在10万担(按2011年可比价格推算,可为地方财政提供约3000万元的综合税收)以下的县,烟叶种植在该县的农业产业规划中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也是说,广西全区必须将有限的种植计划资源集中投放到有限的几个县,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才能使烟叶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使地方政府获得可观的烟叶税收,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此同理,往小的看,要整个单元推进,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整个垌片推进,往大的看,要整个市推进,整个省推进,总之是不能撒糊椒面,每个地方一点点,谁都想发展,结果是谁都发展不起来。
3.大力发展土地流转,提高单户种植规模
要靠种烟致富,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得提高户均种植规模。但当前单户种植规模受到人均承包土地规模、流转土地租金的制约非常明显。在土地承包到户的既定国策和人均土地资源有限的国情下,目前广西农村人均耕地在2亩左右,户均耕地也就6~8亩左右,要使单户种植规模达30亩左右,必须把3~4户人的耕地集中到一户来耕作,才能实现适度规模种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土地流转。目前,烟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有的还到城市落户,腾出了部分耕地,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并非全家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还是留守在农村老家,他们要通过农业耕作来应付生计问题,或者是高价待沽,广西烟田平均租金(具体数据见附表四《土地成本费用调查表》)2009年是212元/亩.半年,2011年已经达到了300元/亩.半年,已经占到烤烟亩总收入的1/8,严重阻碍了土地的流转。要想把土地流转起来,一是烟草部门想办法让部分还在农村居住的农民转移到烟叶服务业上来,让他们从田租和烟叶服务上获得收益,二是通过地方政府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区,耕地要全部种植烟叶,不愿种烟者要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将耕地流转给烟农种烟。只有这样,使大部分田地用于种烟的良性土地流转机制才有可能建立。
4.大力推广“种植在户(农户)、服务在社(综合服务社)”的生产组织模式,解放农村生产力,降低烟叶种植风险,提高烟农种烟收益
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服务用工优先录用将土地流转给烟农种烟的那部分农民,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烟叶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投资比较大、耗时比较长、技术难度比较高、劳动强度比较大、抗灾能力特别弱的生产环节移交给综合服务社下辖的各个专业服务队来负责,如生产物资的供应、大棚育苗、翻地起垄、中耕培土、统一植保、智能烘烤、散叶分级等,使烟农主要负责烟叶田间生产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分散种植问题,使综合服务社负责专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烟叶种植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气候风险大问题,使烟叶种植综合成本下降,增加烟农收益。
5.认真规划好烤烟后茬作物的种植安排
就广西而言,烟叶田间生长期仅是每年的3~7月份,还有剩余的7个月时间烟农可不能让烟田闲着。烟草部门要联合地方政府一起来想办法,要从为烟农谋取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后茬作物和烟叶的轮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来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后茬作物的生产,谨防选择后茬作物不慎对前茬或后茬烟叶的不利影响,如茄科作物会给后茬烟叶带来较严严重的病虫害,如晚稻种早熟品种,就会给前茬烟叶带来赶采青烟的压力。目前较成熟的轮作模式有烤烟+晚稻晚熟品种、烤烟+薯类等,可以帮助烟农在一年两茬作物上均获得较好收益。
总而言之,稳定烟农队伍是新形势下稳定烟草行业基础的迫切要求,烟草行业必须以维护烟农利益为烟叶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确立烟叶比较效益,努力降低自然气候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扩大烟叶户均种植规模,推广烟叶专业化服务,把烟叶培养成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才能长期稳定并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烟农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种植布局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烟草行业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