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给我开治癌良方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年來,好多亲友见了我,都说我“气色好,胖了”,“哪像个癌症病人呀”。我呢,当然高兴。切除乙状结肠癌已近四年,存活期超不过一年的医生原判断完全失准。都古稀之年了,体重竟然还增加了五公斤,充分证明了手术的成功和调养的得法。
  有癌友向我“取经”,我答:调养得益于《太原晚报》给我开的治癌良方。
  听劝告彻底管住嘴
  我做完手术后,半年内进行了九次化疗。《太原晚报》就像专门配合我康复似的,从这一年5月起开设“健康养生书籍节选”栏目,先后连载了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编著的《癌症只是慢性病》《别让癌症盯上你》,以及何教授与杨昆编著的《从心治病――癌症心理读本》,这真是及时雨啊,连载一节我必读一节。
  连载给我鼓励,既然“癌症只是慢性病”,我还怕它干什么?连载也使我警醒。我抽烟有三十六年的道行,喝酒是七八两不醉的主儿,从小爱吃牛羊肉和辣椒,可连载频频发出警告:“吃对癌症发生的‘贡献率’约四成”,“肠癌可能的危险因素之一是牛肉羊肉”,“肿瘤患者最好不要喝含酒精的东西”,忌食辛辣,“必须严格管好自己的嘴”,要“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我乖乖听话,该戒掉的戒掉,该注意的注意,不仅严格管好自己的嘴,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劝告亲友:“一个癌字三个口,胡吃、海喝加上抽。”
  勤动脑转移注意力
  癌症缠身,心头不免阴影重重。化疗一个疗程四五天,吊瓶一挂,纵是神仙,也会茶饭不思,头晕恶心,其痛苦情形,难以名状。
  怎样应对?当然有往输过液的针眼上敷新鲜土豆片减痛、把金橘皮贴在鼻孔下缓解恶心等土办法,但更管用的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给《太原晚报》写稿上来。当时,电视里正播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发现该剧第一集中就有“莘莘学子们”这样的语病,以及把北京天津接合部中的“接”误写为“结”这样的瑕疵,于是萌发了给《太原晚报》写稿指瑕的念头。
  我一边化疗,一边躺在病床上追剧,凡见瑕疵,便记入《住院日记》。该剧播完后,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写成《我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文,投给《太原晚报》,不久文章就公开发表了。
  九次化疗,耗时半年,这段时间内,我被《太原晚报》采用的稿件有《当年“两弹”喜讯来》《太原有过龙吸水》《焦裕禄感动了我》《从手机短信中找乐》等10篇。对我来说,写稿就是“憋”稿。“憋”稿很难,它逼着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自然就完成了注意力的转移。一心不能二用,顾不上想或少想癌了,结果病和化疗的痛苦就大大减轻了。
  迈开腿奔波也快乐
  《太原有过龙吸水》这篇文章,写的是我读高中时太原曾经发生过的龙卷风。在内陆城市,龙卷风是极其罕见的,此事又是发生在四五十年前,我的记忆可靠吗?
  为确保资料真实无误,我在化疗之余,专程乘公交车去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查历史气象记录。气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心帮忙,几经周折,终于查到“1961年6月23日17时(下午5时)10分至15分,太原市区发生龙卷风,计时5分钟”的记录。我欣喜若狂,后遂有当年6月21日在《太原晚报》见报的《太原有过龙吸水》一文。
  我的《住院日记》这年3月29日记载:“乘车去柳罐沟,沿沟走一遍,又走了一截狄公街”,“这是为写《该叫柳罐沟》一文的实地考察”。那天,我从801路公交车终点站建南站下车,东行几乎到达王家峰村,来回步行两个多小时。而那一天,距我动手术之日仅75天,一天后,我住院开始新一轮化疗。我是在拖着病体和病魔抗争啊,路上曾不得不几度停下歇息。我这样奔波并快乐着,强迫自己锻炼身体,无形中增强了体质,恢复了元气。
  有人问我,你既不靠文章评职称,又不凭稿件博名声,也不缺那点稿费过日子,都七十岁的人了,还是个病人,费那脑筋、花那精力干啥?我笑而不答,但心里明白:我需要自我安慰。每逢文章见报,我就高兴,它说明我的生命还有价值。
  何裕民教授说,要“从心治病”。笑谈鬼门关前游一趟,乐说生死线上逛几回。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努力让自己有个好的心态,这应该算是《太原晚报》给我开的最好的抗癌药方。
其他文献
一个大雨倾盆的上午,我们前去拜访一位百岁老人。  循着住址杭州东羊血弄,在街坊的指点下,我们走向一条小里弄,抬头看去,上有路牌———东羊血弄。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窄的小弄了,没法同时并排站两个人,手中的伞必须倾斜着才能通过。  一丝不苟的银丝、擦得锃亮的咖啡色皮鞋和同色开衫相互呼应,左手戴着一只古董手表。终于,我们见到了今天的主角马翼老先生。  这个和金融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即使到了期颐之年
连孙辈们都大学毕业了,按说我们没后顾之忧了。可孩子们总认为,我们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都患慢性病久了,心情不开朗,得想法子让我们快乐。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化养老的文章,受到了启发。  一个星期日,姑爷、闺女看见我俩正在老掉牙的小电视机跟前看电视,萌生了为我们换电视的想法,他们说:“我们如今都不用二老操心了,二老应该好好享受啦!”当我俩在春节前两天坐在49英寸的高清大电视机前看电视时,高兴得都合不
“这几天怎么没看见老张出来遛鸟呢?”“老爷子住院了,中风!”“平时不是挺硬朗的吗?怎么刚休息两个月就病了……”  公园里两个老人的对话,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刚退休后,不用上班了,一些老年朋友的生活开始变得不规律。不按时起床,早餐也不吃;窝在家中看电视,运动量减少……这种生活状态与工作时大不一样,身体生物钟几十年来的规律被打破,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样的改变,经常出现刚退休就进医院的现象。  
中国保监会推出“以房养老”试点近两年后,成效并不乐观。目前,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仅47人38户,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2人1户。为何参加“以房养老”试点的人如此之少?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和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容易让人产生“坐吃山空”的印象。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由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老人生前可
惊心的事常会接连发生.rn有一次我在上海录节目,一个高中男生理直气壮地说:“我爸我妈要我拼命读书,说这样将来才能有钱买大房子.我对他们说,咱们家不是很大吗?你们不是很有
组建天桥义工服务队  苏永福今年73岁,提起这支义工队的组建,他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我家离烟厂花园比较近,我退休以后,在家没什么事做,就常到烟厂花园广场上锻炼,学习抖空竹,跟在这里锻炼的人都相处得不错。”苏永福说,“那时的烟厂花园环境不好,有一些市民乱扔垃圾,我们这些来锻炼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看到这种情景,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在锻炼之后打扫打扫卫生,让环境更整洁。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大
她把一双手伸出来,十根长长的手指虽然不免干枯,那十个红宝石般的指甲却熠熠生辉,十分显眼。  这双手的主人Y阿姨,是我妻子早先在影剧院工作时的同事,行年八十有二。她身材高挑,双眉细如柳叶,画着淡淡的眼影,涂着与指甲一样鲜艳的唇膏,再加上合身的衣着和一串活泼的珍珠项链———如果逢上暖春、炎夏或初秋,还可以看到她镂空皮鞋中探出的十颗抢眼的脚指甲呢,那是跳动于脚上的“宝石”,与手上的“宝石”相映成趣。上下
我年轻的母亲今年一百岁了。说她年轻,不是笔误,也不是故意卖弄,我是有根据的。那年我把母亲接来同住,在小区中陪她散步,一位保安大哥问我:“她是谁?”我说是我妈。保安大哥说:“哇,你妈比你还年轻!”  这真让人高兴。那年她93岁,头发比我黑,腰板比我直。我对母亲说:“保安大哥代表老百姓,说你比儿子年轻,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也谦虚一点,就比你大一岁了。”  许多熟人问母亲健康长寿的秘诀,似乎难得到满意答
我从工厂退休二十多年,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身体依然硬朗。年纪大了以后,我每天早中晚锻炼不同的关节部位,已坚持十多年。我认为这可以达到气血流畅、关节疏利、强筋壮骨、脏腑疏通的功效。  晨醒后放松脊椎和肩背  早晨醒后起床前,活动一下手脚后,俯卧在床,先做脊椎关节锻炼。以腹部为支撑点,抬头挺胸,双臂向后上方伸展,同时尽可能抬起双侧下肢,坚持几秒钟后,全身放松,休息片刻重复以上动作,最好做完10次。可
從临床上看,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高,就会与高血糖或糖尿病终身相伴。而如何相伴,往往会决定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过程中,仍然是态度决定一切。有人可能会觉得,病情的控制,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些都是态度的下游问题,一旦树立了正确态度,应对疾病就不在话下。  我想谈谈我的一位患者小路的故事。多年前,小路刚发现糖尿病时,她和她母亲非常紧张。我们一直谈到天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