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再城市化: 问题、路径及方向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新型的城镇化,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GDP,忽略人的发展和尊严、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的畸形的城镇化的反思和矫正,同时也是承继城市的传统,塑形城市的个性,彰显城市精神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关系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的深化,而且关系到几亿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关系到5000年文明传承,关系到还我青山绿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多角度、多学科审视新型城镇化,寻求稳妥、审慎、多维的城镇化发展路径,近日,本刊编辑部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文化评论》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城市治理、城市精神与中国梦——城市问题多元反思”学术研讨会。除了与会学者外,我们又邀请了国内其他学者撰文。学者们从反思30多年来大破大立而造成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损失的角度,围绕城镇化本质、内涵、困境及解决路径等展开讨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现将专家的观点选发如下,期待广大读者进一步讨论。
其他文献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于“中国梦”的理论思考,实现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当下中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科建设处和人文学院予10月8日联合主办了“谱系与对话:从审美鸟托邦到中国梦”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参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华东师蕊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誊同济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近40位学者与会发育,讨论气氛热烈。
洪大用,1967年生,安徽东至人。1993年4月开始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与社会政策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经出版《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2001)、《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2004)、《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2012)等多部专著;发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2012)、《理论自觉与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2010)等70多篇论文。
2013年10月18~20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社.英国格拉斯舟大学卫生和医疗保健社会史中心和上海大学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卫生组织与医疗卫生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与会学者求自历史学、医学、社会学等各个专业领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卫生组织近现代医疗卫生史的各个议题进行研究,
这是沧桑眷顾之地 秋水回旋之地 宁静宠爱之地 春花开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