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作品的文体特征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教什么和怎么教历来困扰着无数教师,不少教师笼统地将所有类型散文按照一个样子教学,结果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依然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作品的文体特征。本文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为例,谈谈如何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提高散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体特征;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散文教学要教什么一直是个难点,在当前的语文界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针对那些散文中的“亚文体”散文。通过反思以前教学散文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大量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笔者发现很少有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关注散文的文体特征,依据文本的文体特点来开发教学内容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以执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公开课的尝试为例,谈谈依据作品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和开发学习活动的价值和方法。
  一、选文文体特征和学情分析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选取了几篇有思想深度的杂文、随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杂文和随笔这种具有议论性质的散文的方法,提高应用和探究能力。
  随笔类散文作为散文的一个“亚文体”,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作者往往是有感而发,将日常生活中的一点思考、一点感受或一点闪光的意念带到文章中去展现。“有感而发”是随笔的写作动机,富有“理趣”,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是它的突出特色。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选自帕斯卡尔的《思想录》,《思想录》是一本阐释哲学和神学的理论著作,但是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高度契合随笔自然、朴实,却富有哲理启示的语言风格特点,教材编者将其和蒙田的随笔放在一起很合理,说明本文的教学适合按照随笔的文体特征来进行。
  虽然学习本课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二阶段,但是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欠缺,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散文的思维混乱,不管哪种类型的散文都习惯用一种阅读方式来解决,散文阅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本单元所涉及的杂文和随笔这种散文体式的文章,学生平时本来接触较少,缺乏对这种文体作品的阅读知识,所以极有可能沿用读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的方法来阅读,这就会导致很严重的误读。
  因此,结合上面对教材和选文的特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阅读随笔,在感文、悟理、质疑、拓展的阅读过程中建立杂文和随笔的阅读图式,为以后阅读这类文章打下基础,提高阅读能力。
  二、依据“有感而发,富有理趣”的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随笔“有感而发,富有理趣”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做简单的内容归纳和诵读,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思想”的“伟大”和“尊严”两个观点的哲理思考,即随笔在随意的行文背后所展现的观点的深刻性。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带领学生研读富有“理趣”的观点之一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思考思想的伟大。
  第一,读者生活经验维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和当今便捷的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现象。比如,面对自然灾害,动物只能凭本能逃跑,但人却能够通过思想,发明工具来提前预测和预防。因为有了思想,人类发明了各种科技,并依靠这些科技提高人的地位和尊严,成为地球上的主导者。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第二,历史的经验维度。在利用读者人生经验体悟哲理的基础上,紧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段文字:“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通过阅读教师引入的雅斯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点,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可以从历史的经验维度感受人类思想的伟大。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学生进一步明白“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原因在于人因为思想能够洞悉宇宙和生命的本质,产生时间上的延绵。
  第三,课文作者本人的人生经验维度。在进一步列举历史人物实例之上,学生思维暂时被限制了,这时笔者顺势提示学生日常读古诗词常用的看作者背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作者的经验来感受哲理。笔者引入课文作者的介绍: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他从小就体质虚弱,又因过度劳累而疾病缠身。然而正是在病休的1651—1654年他写成了关于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及算术三角形等多篇论文。在1655—1659年他还写了许多宗教著作。但从1659年2月起,他病情加重不能正常工作,安于虔诚的宗教生活。最后,在巨大的病痛中逝世。
  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课文作者从小身体虚弱,但是因为有思想,才能战胜病痛完成对事物奥秘的探究,课文作者一生的学术经历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
  综上所述,引入课文作者生活经验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随笔“有感而发”的阅读方法,引入生活经验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做到有感而发,引入历史经验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到感知有据,进而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体会“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内涵和理趣。
  三、依据“有感而发,富有理趣”的文体特征确定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语文教学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一拿到文本就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实施教学,却不明白教学方法是根據教学内容而定的,即我们更应该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时更应该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展开则是依据内容组织学生学习。
  依据随笔“有感而发,富有理趣”的文体特点,本文重点放在理解“思想”的“尊严”和“伟大”这两个教学内容,然后就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理解思想的伟大,笔者在课堂上首先提出“人和动物面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有什么不同”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讨论。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
  生1:老师,我找的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这个观点,因为作者发现了生命的脆弱,而思想却能让人变得强大。比如说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人很难抵御,但是人却因为有思想而发明工具提前预测,做好防范,而动物不能,因此思想让人伟大。
  生2:老师,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比如说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科技生活都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人通过思想思考如何让相隔遥远的人们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于是在不断实践中发明了电话,提高了我们信息交流能力。其他动物却做不到,原因就在于人有思想,懂得思考,因此思想让人伟大。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那么他们是从哪个角度体悟这句话的哲理性的?
  生3:从生活的角度。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读者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课文中来体悟作者话语的哲理性呢?
  生:是的。
  结论一:思想能够让人区别于动物本能式的生活状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提高生命的质量。
  以上的讨论活动片段都是依据作品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这启示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教师在备课环节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形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教的内容内化为学生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和生成新的知识和方法。
  四、结论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中文体素养就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却被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没有很好的文体素养,将文学类文体作品、实用类文体作品和论述类文体作品混为一谈,都用一个方式阅读就很难真正读懂,不仅会湮没这些作品的独特价值,很难品其真味,而且阅读效率低下,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比如《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前者是写景抒情性散文,品味朱自清的个性化情感是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后者是论述类文本中的文化评论类文章,关注鲁迅的说理方法和观点内涵,甚至运用思辨思维进行质疑才应该是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
  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之下的作品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才能确定更为科学、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比如同样是诗歌,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抒情诗《离骚》同样有文体细类的区别,《孔雀东南飞》必须要安排梳理叙事线索和探讨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学习活动,但这样的方法不能用来阅读《离骚》,《离骚》则必须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体会屈原郁结于心的各种复杂的情感。
  因此,根据文章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阅读散文的困境这一学情来确定教学过程,安排学生学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散文阅读图式,应该是散文教学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更是解决整个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有人说,绘本是最接近儿童生命的。斑斓的图画,诗性的文字,童趣盎然的情节以及闪耀其中的理性与道德的光芒……都为儿童所喜爱。当下,绘本阅读已不再单一地适用于亲子阅读,很多地方将其引入了校本课程或者直接进入了课堂教学。本文以低年级小学语文教育为背景,探究绘本阅读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中的绘本应用提供凭借与参考。  关键词:绘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  一、何谓“绘本”  很
期刊
摘要: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能力考查的重点,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概括类试题已成为命题专家的挚爱,其题目的数量和分值比重逐年上升,命题趋势的变化要求应对策略的更新,传统的高考历史主观题应对策略,侧重于对主观性试题解题方法的整体感知,忽视了试题的归类和命题特点的分析,存在着针对性、合理性不足的诟病。分析高考历史概括类主观题的命题特点,探讨高考历史概括类主观题的应对策略是当前高三历史备考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材上编排了很多经典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若是照本宣科,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思路和意义,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因此,实验的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关键词:探究;实验;假说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笔者在从教期间,也曾多次跟学生讲过摩尔根的杂交实验,其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发很多思考
期刊
事件回顾:  2017年10月份的一个晚自习,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坐在座位上发呆。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以下就以“小何”这个称谓来代替这位同学的真实姓名。我看他和平时有些不同,就上前去询问他。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小何就把桌上所有东西一股脑地全部推倒,然后飞一般地冲出教室,消失在出口众多的走廊之上。我们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他。只不过找到他的时候,他手里正挥舞着一把锋利的匕首,威胁别人不让靠近。而他的左手
期刊
摘 要:教学中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困难重重,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并对课例进行充分分析和反思,为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探究;高中生物实验;课例  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学科,但抽象的推理和烦琐的运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学數学会使人更聪明,但很多人把学数学等同于解题目,湮灭了数学启迪智慧的功能.当信息技术用于中学数学学习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复杂的代数运算、难解的方程(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求解是分秒之事,只要输入数据,确定函数模型,图像立即出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注意信
期刊
摘 要: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把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几种形式:大共同体和小共同体,以及其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  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
期刊
摘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已经发布,它对每个教研组的教研与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研组功能,探讨如何依据本地文化底蕴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化学教研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担当。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校本课程;化学教研改革;人文教育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已经发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生本理念。课堂提问是一种直接而常见的师生双边互动,但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情况非常不乐观,许多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并没有突出提问的意义,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思考性。为进一步突出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要遵循: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向简洁而明确的问题;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给学生以思考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区高中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法不够科学有效,批改方式陈旧,缺少对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不重视并缺乏写作的兴趣。为了探究更有效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改善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本文尝试结合思维导图与语块教学,利用两者的有力作用来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对写作框架进行意义构建后再进行有效的填充,提高写作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将探究有效结合思维导图与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