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科诺的这次海钓让我茅塞顿开: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我们这代生存发展所需外,给子孙后代留口饭吃,我把这叫做“凯科诺定律”。
儿子、媳妇及我都是学经济学的,都属于经济学原理中的理性“经济人”,除了精于计算投入、产出、成本利润外,对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定律都烂记于心。但自从我到新西兰住了一段时期后,这些概念、范畴及定律有些被完全颠覆了!
缘由是我们的第一次出海钓鱼。地点是新西兰著名的凯科诺渔场。我们一家三口和船长约定出海钓鱼游玩3小时,每人100纽币,船长保证我们每人钓4公斤海鱼和一只龙虾,钓不着龙虾船长承诺用家里冰柜里的龙虾抵数。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如果这份合约实现,那新西兰的交易费用就相当经济。因为三只龙虾每只重一斤半左右,在基督城市场一共可以卖240刀(新西兰货币单位),12公斤海鱼(如果有3公斤蓝雪鱼的话)价值120刀,正好回报360刀(其中自驾车汽油费60刀),等于免费旅游。
凯科诺是一片天然海洋深水渔场,风景极佳,是新西兰旅游度假圣地。但由于是冬天,天气太冷,今天来这里出海钓鱼的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船长热忱地接待了我们,并向儿子算了一笔账:他这条船较大,装备有鱼群探测仪等先进设备,可供15个人同时海钓游玩,300刀仅只够付船员工资,油钱都收不回。
他之所以要做这笔赔本生意,一是有约在先,给中国人留个好口碑(近年来凯科诺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二是在冬季留住点生意,开动开动船。
来到预定海域,我第一个下钓,铅坠沉了好几分钟才达到150米深的海底。一分钟不到,鱼就上勾了。我们赶紧拉钓,但从150米深的海底把鱼和铅坠拉上来还真是一个体力活,花了我们差不多8分钟时间。一看钓钩,挂着三只活蹦乱跳的红鲈鱼,我们高兴极了。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一共钓了约20公斤鱼,以红鲈为主,还有三条颇贵的蓝雪鱼。
完成了钓鱼任务,船又开到先前放置了4只钓龙虾的铁笼子的海域,一共钓上来33只龙虾。
这时,一位年长渔民帮工在筐里开始翻拣龙虾,把那些有虾卵的母龙虾一只只找出来,全部重新放生,丢入海洋。然后又取出一把卡尺,在每个龙虾的腹部量了量,没达规格的龙虾又全部放生。在之前钓鱼的时候,我们也遇到同样的情况。我虽然知道新西兰对钓鱼钓虾有规定,但真正看到这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往海里扔贵重的龙虾时,我还是很吃惊:他们等于在往海里撒钱,难道他们不是理性“经济人” ?
其实,凯科诺渔场还有一个经济学身份,就是典型的“公共牧地”,很可能由此会引发“公共牧地悲剧”——由于产权不明晰,谁都可以捕捞,久而久之这片渔场一定会变得无鱼可捕。
所以,著名的经济学大师科斯认为,要使这公共牧场资源开发利用有效率、可持续,其不二法门是明晰产权,让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行使约束管理或使用之权,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律”。
可是,为什么“公共牧地悲剧”在凯科诺就没有发生呢?是新西兰人的实践错了,还是经济学理论出错了呢?我想两者都没有错,因为“公共牧地悲剧”和科斯定律正确的前提是经济学中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而像凯科诺的渔民则是追求给子孙后代留口饭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前提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定律推论出的结果肯定不对。
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冠之为理性人,而把放生小鱼、小虾及母龙虾的凯科诺人视为非理性人。讽刺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不屑研究非理性人的经济行为的。
我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给我的学生们讲“两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课时,一直没有找到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可持续发展,凯科诺的海钓让我茅塞顿开: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我们这代生存发展所需外,给子孙后代留口饭吃,我把这叫做“凯科诺定律”。
儿子、媳妇及我都是学经济学的,都属于经济学原理中的理性“经济人”,除了精于计算投入、产出、成本利润外,对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定律都烂记于心。但自从我到新西兰住了一段时期后,这些概念、范畴及定律有些被完全颠覆了!
缘由是我们的第一次出海钓鱼。地点是新西兰著名的凯科诺渔场。我们一家三口和船长约定出海钓鱼游玩3小时,每人100纽币,船长保证我们每人钓4公斤海鱼和一只龙虾,钓不着龙虾船长承诺用家里冰柜里的龙虾抵数。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如果这份合约实现,那新西兰的交易费用就相当经济。因为三只龙虾每只重一斤半左右,在基督城市场一共可以卖240刀(新西兰货币单位),12公斤海鱼(如果有3公斤蓝雪鱼的话)价值120刀,正好回报360刀(其中自驾车汽油费60刀),等于免费旅游。
凯科诺是一片天然海洋深水渔场,风景极佳,是新西兰旅游度假圣地。但由于是冬天,天气太冷,今天来这里出海钓鱼的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船长热忱地接待了我们,并向儿子算了一笔账:他这条船较大,装备有鱼群探测仪等先进设备,可供15个人同时海钓游玩,300刀仅只够付船员工资,油钱都收不回。
他之所以要做这笔赔本生意,一是有约在先,给中国人留个好口碑(近年来凯科诺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二是在冬季留住点生意,开动开动船。
来到预定海域,我第一个下钓,铅坠沉了好几分钟才达到150米深的海底。一分钟不到,鱼就上勾了。我们赶紧拉钓,但从150米深的海底把鱼和铅坠拉上来还真是一个体力活,花了我们差不多8分钟时间。一看钓钩,挂着三只活蹦乱跳的红鲈鱼,我们高兴极了。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一共钓了约20公斤鱼,以红鲈为主,还有三条颇贵的蓝雪鱼。
完成了钓鱼任务,船又开到先前放置了4只钓龙虾的铁笼子的海域,一共钓上来33只龙虾。
这时,一位年长渔民帮工在筐里开始翻拣龙虾,把那些有虾卵的母龙虾一只只找出来,全部重新放生,丢入海洋。然后又取出一把卡尺,在每个龙虾的腹部量了量,没达规格的龙虾又全部放生。在之前钓鱼的时候,我们也遇到同样的情况。我虽然知道新西兰对钓鱼钓虾有规定,但真正看到这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往海里扔贵重的龙虾时,我还是很吃惊:他们等于在往海里撒钱,难道他们不是理性“经济人” ?
其实,凯科诺渔场还有一个经济学身份,就是典型的“公共牧地”,很可能由此会引发“公共牧地悲剧”——由于产权不明晰,谁都可以捕捞,久而久之这片渔场一定会变得无鱼可捕。
所以,著名的经济学大师科斯认为,要使这公共牧场资源开发利用有效率、可持续,其不二法门是明晰产权,让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行使约束管理或使用之权,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律”。
可是,为什么“公共牧地悲剧”在凯科诺就没有发生呢?是新西兰人的实践错了,还是经济学理论出错了呢?我想两者都没有错,因为“公共牧地悲剧”和科斯定律正确的前提是经济学中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而像凯科诺的渔民则是追求给子孙后代留口饭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前提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定律推论出的结果肯定不对。
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冠之为理性人,而把放生小鱼、小虾及母龙虾的凯科诺人视为非理性人。讽刺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不屑研究非理性人的经济行为的。
我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给我的学生们讲“两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课时,一直没有找到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可持续发展,凯科诺的海钓让我茅塞顿开: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我们这代生存发展所需外,给子孙后代留口饭吃,我把这叫做“凯科诺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