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经济头等大事件莫过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它成为媒体、学术界、政界乃至公民社团激辩的热门话题,也成为街头抗议、骚乱和暴力的诱因。这种现象更多发生在发达的贸易大国,目标直指全球化。规模较大的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日内瓦的大游行,后又有西雅图会议期间的大游行,示威者占领通往会场的马路,使会议中断,不欢而散。再有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世贸部长级会议大游行,令贝卢斯科尼总理发誓以后不再承办世贸组织的会议。
这种现象反映了发达国家对多边贸易体系推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为何发达国家反而成为了反全球化的策源地?发达经济体在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上很显然在逐渐疏远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寻求主导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安排。与此同时,多哈回合被束之高阁,至今也看不到顺利结束的曙光。贸易自由化本来就是发达国家主导推动的,目标达到了,为何反而要疏远多边贸易制度呢?
2009年金融时报刊登马丁·沃尔夫的文章“自我毁灭的种子”(Seed of its owndestnuction),他的分析可以说入木三分。他回忆里根和撒切尔年代力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同之前政府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反其道而行之,全盘否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声称市场会自我调节,无需政府干预。没有政府监管,金融业大搞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影子银行,在证券市场发售。美国金融业负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7%。到2007年金融泡沫破裂,金融危机连累实体经济和就业,形成大规模减产和失业,
所以沃尔夫认为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播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他对全球化颇为悲观,他认为金融是市场的大脑,美国金融体系彻底破产,失信于全球,市场经济还有什么意义?他预测美国将来只能走“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道路。也许他太悲观,把美国等同于全球经济。不过人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当前发达国家冷落多边贸易体系,而热衷于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实力结构的重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壮大,发达国家实力下降,正在发达经济体在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上很显然在逐渐疏远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寻求主导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安排。
丧失制定多边贸易规则的主导权。他们正在想方设法通过双边或区域性协定谈判重新夺回对全球经济政策的主导权。
全球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令发达国家如此忧心忡忡。上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贸组织的成立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数十亿人口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多边贸易规则已经覆盖全球贸易总额的98%。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单是中国一家就为世界创造了5万多亿美元的大市场。全球经济走向多极化,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根据世贸组织统计资料,G7国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88年的三分之二降至201 0年的50%左右。前世贸总干事拉米在2013年度报告引言中说,2012年标志着世界经济史上首次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发达国家。这说明世界朝着更加平等,更加和谐的国际社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扩展了世界需求总量,为世界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发达国家需要经历结构调整艰难过程来适应这种变革。
由于贸易和投资大幅度开放,全球产业链迅速形成,生产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全球化已经把各国的利益交织在一起,高度相互依存。
世贸组织仍然是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发展的适当场所。50多年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显示,多边贸易体系在拓展贸易、遏制保护主义蔓延方面是成功而有效的。但是目前面临紧急转型的挑战。在全球化形势下墨守成规就会失去原动力。
当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协调好多边贸易制度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实现相互补充,恢复多边贸易谈判的效能。多边贸易谈判长期没有进展,实际上已被边缘化。世贸组织面临重新激活生机的艰巨任务。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抑制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成为主要贸易障碍,这种趋势正在升温,蕴藏着被滥用于保护主义目的的巨大风险。
人们都在指望拟于12月在巴厘岛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能就多哈发展议程达成共识,合理解决影响发展中国当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如何协调好多边贸易制度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
实现相互补充,恢复多边贸易谈判的效能。
二是如何抑制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成为主要贸易障碍。
家贸易发展的敏感问题如农业补贴,关税升级(对加工的初级产品加征关税),贸易便利化等问题。
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仍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经济低迷,失业率高启,收入差距扩大,加上贸易逆差问题,发达国家似乎无兑现承诺的迹象。多哈回合的前景不甚光明。
在这一情况下,世贸组织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拓宽视野,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与合作,统筹解决一系列影响贸易发展的问题。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公正、高效能、富有活力的多边贸易体系,使贸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编辑/赵丽芳 liffag.zhao@wtoguide.net
这种现象反映了发达国家对多边贸易体系推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为何发达国家反而成为了反全球化的策源地?发达经济体在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上很显然在逐渐疏远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寻求主导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安排。与此同时,多哈回合被束之高阁,至今也看不到顺利结束的曙光。贸易自由化本来就是发达国家主导推动的,目标达到了,为何反而要疏远多边贸易制度呢?
2009年金融时报刊登马丁·沃尔夫的文章“自我毁灭的种子”(Seed of its owndestnuction),他的分析可以说入木三分。他回忆里根和撒切尔年代力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同之前政府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反其道而行之,全盘否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声称市场会自我调节,无需政府干预。没有政府监管,金融业大搞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影子银行,在证券市场发售。美国金融业负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7%。到2007年金融泡沫破裂,金融危机连累实体经济和就业,形成大规模减产和失业,
所以沃尔夫认为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播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他对全球化颇为悲观,他认为金融是市场的大脑,美国金融体系彻底破产,失信于全球,市场经济还有什么意义?他预测美国将来只能走“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道路。也许他太悲观,把美国等同于全球经济。不过人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当前发达国家冷落多边贸易体系,而热衷于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实力结构的重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壮大,发达国家实力下降,正在发达经济体在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上很显然在逐渐疏远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寻求主导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安排。
丧失制定多边贸易规则的主导权。他们正在想方设法通过双边或区域性协定谈判重新夺回对全球经济政策的主导权。
全球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令发达国家如此忧心忡忡。上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贸组织的成立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数十亿人口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多边贸易规则已经覆盖全球贸易总额的98%。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单是中国一家就为世界创造了5万多亿美元的大市场。全球经济走向多极化,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根据世贸组织统计资料,G7国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88年的三分之二降至201 0年的50%左右。前世贸总干事拉米在2013年度报告引言中说,2012年标志着世界经济史上首次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发达国家。这说明世界朝着更加平等,更加和谐的国际社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扩展了世界需求总量,为世界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发达国家需要经历结构调整艰难过程来适应这种变革。
由于贸易和投资大幅度开放,全球产业链迅速形成,生产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全球化已经把各国的利益交织在一起,高度相互依存。
世贸组织仍然是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发展的适当场所。50多年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显示,多边贸易体系在拓展贸易、遏制保护主义蔓延方面是成功而有效的。但是目前面临紧急转型的挑战。在全球化形势下墨守成规就会失去原动力。
当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协调好多边贸易制度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实现相互补充,恢复多边贸易谈判的效能。多边贸易谈判长期没有进展,实际上已被边缘化。世贸组织面临重新激活生机的艰巨任务。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抑制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成为主要贸易障碍,这种趋势正在升温,蕴藏着被滥用于保护主义目的的巨大风险。
人们都在指望拟于12月在巴厘岛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能就多哈发展议程达成共识,合理解决影响发展中国当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如何协调好多边贸易制度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
实现相互补充,恢复多边贸易谈判的效能。
二是如何抑制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成为主要贸易障碍。
家贸易发展的敏感问题如农业补贴,关税升级(对加工的初级产品加征关税),贸易便利化等问题。
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仍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经济低迷,失业率高启,收入差距扩大,加上贸易逆差问题,发达国家似乎无兑现承诺的迹象。多哈回合的前景不甚光明。
在这一情况下,世贸组织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拓宽视野,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与合作,统筹解决一系列影响贸易发展的问题。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公正、高效能、富有活力的多边贸易体系,使贸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编辑/赵丽芳 liffag.zha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