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实际效果也更为显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头戏。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三方面的转变。
  1 教师内涵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固守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老师在前面“孜孜乐教”,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转变对教师内涵的理解,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 教学模式由课堂讲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语文课堂可以“随文成形,随课成形”,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型”,可以转变为“启发型”、“自学型”、“讨论型”课堂,让学生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课下对课堂教学做出整体规划和设计,才能做到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又不致于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从而把握课堂的整体方向,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3 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应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只有转变教师内涵、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思维模式,正本清源,把教学本质定好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置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巧妙利用时间  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
期刊
【摘 要】 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及时复习、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拓展延伸、当堂评价等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被认为是所谓的“副科”。在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或者
期刊
【摘 要】 近年高考作文强调了“真情实感”。围绕这一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着重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应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该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 新课标 文以情生 感情充电    作文如同做人。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开始关注“人”和“文”之间的融合。目前,学生作文中“人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而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期刊
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镇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整体不是很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城区“三路”及城郊其它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1 优化关系  1.1 摆正师生关系:
期刊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十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
期刊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就要求教师懂得语文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不能脱离生活,枯燥无味地只注重文字的学习,而忽略了口语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天天搞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生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半身不遂”,劳而寡效的。  如果我们教师懂得这些道理,变过去单纯传授语文知识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乃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努力方向,也是达成有效教学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创设情景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实施。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上,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想尽办法创设有新意、有特色的情景,希望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好的课堂效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的关键性问题,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给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