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 %~90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1~9年不同学段划分出了具体的子目标体系,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为新课程的成功实施,为完成素质的育人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 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多与学生、家长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其次,教师更要热爱数学. 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二、激活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 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入教学之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我没有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在八年级学生看来非常抽象的词,而是要他们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孩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平均身高?”而后告诉偏矮的学生注意体育锻炼,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挑食、不要乱吃零食. 学生没想到数学课堂还有这么多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于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 学生普遍反映,同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习兴趣相差很大. 因此,用好信息手段成了情感教育的新的措施.
2. 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要有真诚的笑脸,要有亲切的言语,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 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
3. 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涵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地赋予知识以情感. 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进而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并努力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 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4. 加强对学生爱的教育. 为落实德育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能积极渗透爱的教育. 如“在事件的可能性”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小问题:每天放学回家时,老师都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小明觉得老师很罗嗦,自己每天都这么回家,很安全,发生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你认为小明的想法对吗?这个小问题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增强了安全意识,知道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三、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 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如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这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 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 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较好地渗透了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的情感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 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多与学生、家长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其次,教师更要热爱数学. 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二、激活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 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入教学之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我没有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在八年级学生看来非常抽象的词,而是要他们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孩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平均身高?”而后告诉偏矮的学生注意体育锻炼,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挑食、不要乱吃零食. 学生没想到数学课堂还有这么多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于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 学生普遍反映,同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习兴趣相差很大. 因此,用好信息手段成了情感教育的新的措施.
2. 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要有真诚的笑脸,要有亲切的言语,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 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
3. 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涵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地赋予知识以情感. 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进而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并努力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 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4. 加强对学生爱的教育. 为落实德育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能积极渗透爱的教育. 如“在事件的可能性”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小问题:每天放学回家时,老师都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小明觉得老师很罗嗦,自己每天都这么回家,很安全,发生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你认为小明的想法对吗?这个小问题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增强了安全意识,知道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三、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 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如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这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 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 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较好地渗透了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的情感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