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按照当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各种载体、手段,对学生实施的文化、尚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育人目标。新媒体越来越多的被融入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之中,科学施教的滲透,对学生的精神崇尚、修养提升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均有收益。实践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教育;应用型人才;新媒体;艺术教育
一、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传统乏科技
现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传播手段,多数还是最常见于报纸、广播、宣传板画、横幅标语等形式,规范纳入课堂的普及教育课时有限,且教育者传播手段不够前卫。对于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过于单一、平庸、乏味的传播手段无法激起其自觉地、有序地吸纳艺术的热情。如何采用生动、鲜活、具有感召力的传播手段,是教育者急需考虑的问题——新媒体技术运用无疑是首选。目前已逐步被采用的有QQ、微信、人人网等SNS网络平台等,短小简易的视频短片也在一些走在前沿、经费充裕的学校尝试性使用。事实证明,这类手段收效显然要优于传统教育方式,它能够使教学双方得以互动沟通,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向受教者传达教育者的意图。新媒体技术科技如若更快、更多地运用到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发展高校艺术普及教育。即便学生在新媒体大环境影响下,也能抵抗“因为自由无拘的意识而受到众语喧哗的杂乱景观”之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艺术观、人生观。
(二)重娱乐轻内涵
学校内开展艺术活动一般以舞台表演艺术样式为主,让学生在观赏中愉悦身心。活动通常由艺术教育中心牵头发动,各二级学院组织参与,并以班级为单位选送合适人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其努力目标锁定在全校比赛中的获奖几率。如此来讲,真正受到艺术教育的学生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加上活动过程往往前后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程突击式训练,仅限于在艺术特长生原有基础上加以整合,因而并不能使学生的艺术水平从根本上得以提升。即便是使用一些大屏在视觉审美上予以补充,也仅是满足于设备所储固定的动态背景素材,少于根据学生精神生活之需求,摄取、设计具有现实文化内涵的内容融入艺术教育活动,普遍的观赏者并未得到深入的艺术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技术运用的主力军
要形成以新媒体技术为主体的艺术教育阵地优势。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主旨、为广大学生服务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向,因此,衡量一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好坏,不仅要看艺术团拿了几等奖,动画片展映办了几次,还要看新媒体技术在学生群体中是否得到充分运用,是否将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变为教育的推动力。学生个体对于艺术的需求和认知具有多样性,如果艺术教育手段总是一成不变,不能兼顾个体差异,停留在“齐步走”、“集体舞”的状态,艺术教育就会失去吸引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就会受到阻碍和抑制。看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成效,工作面广不广,内容丰富不丰富,参与者普遍不普遍,教育手段科学与否,还要检验其指导思想、具体安排是否把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普遍性放在主要位置上。
三、采用全程教育實践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程教育实践法,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室内设计专业可把教学搬到工地现场,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短,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模式不清晰和培养层次不鲜明等问题,教学实践无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效率也受到影响。突出职业岗位培训,实现学科型向能力型的转变职业岗位培训可以让员工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提高其工作能力。职业岗位培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职业岗位培训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紧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职业岗位培训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教师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实际需要,做好培养规划,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由学科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同时,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尤其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帮助学生开发潜能。
四、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载体,因此,各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应积极争取相关企业的支持,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实训基地,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渠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创新建设和多渠道建设。在培训基地的运作和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管理模式、资源共享等途经提高生产效率。
五、总结
普通高校专职艺术教育部门在设计艺术教育规划时,要自觉地把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因为:“只有文化引导文化,称得上文化的才能引导社会文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对于他们的培养,需要通过精神审美来引导文化积淀,高校艺术教育者须通过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及新型的艺术教育阵地,进而称职的承担起对本科生艺术的、思想的、人文情感认知教育的责任,以实现“艺术引导文化,精神追求的艺术文化才能引导文化”的理想。以前卫的艺术形式为载体,以正确的思想理念为支撑,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能积极向新媒体环境渗透,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性,以顺应时代的变迁及要求。坚持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紧扣学生工作之中心,构建学生间美好的人文环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使其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教化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星.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J].艺术百家,2012(4):23-33.
(作者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教育;应用型人才;新媒体;艺术教育
一、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传统乏科技
现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传播手段,多数还是最常见于报纸、广播、宣传板画、横幅标语等形式,规范纳入课堂的普及教育课时有限,且教育者传播手段不够前卫。对于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过于单一、平庸、乏味的传播手段无法激起其自觉地、有序地吸纳艺术的热情。如何采用生动、鲜活、具有感召力的传播手段,是教育者急需考虑的问题——新媒体技术运用无疑是首选。目前已逐步被采用的有QQ、微信、人人网等SNS网络平台等,短小简易的视频短片也在一些走在前沿、经费充裕的学校尝试性使用。事实证明,这类手段收效显然要优于传统教育方式,它能够使教学双方得以互动沟通,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向受教者传达教育者的意图。新媒体技术科技如若更快、更多地运用到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发展高校艺术普及教育。即便学生在新媒体大环境影响下,也能抵抗“因为自由无拘的意识而受到众语喧哗的杂乱景观”之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艺术观、人生观。
(二)重娱乐轻内涵
学校内开展艺术活动一般以舞台表演艺术样式为主,让学生在观赏中愉悦身心。活动通常由艺术教育中心牵头发动,各二级学院组织参与,并以班级为单位选送合适人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其努力目标锁定在全校比赛中的获奖几率。如此来讲,真正受到艺术教育的学生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加上活动过程往往前后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程突击式训练,仅限于在艺术特长生原有基础上加以整合,因而并不能使学生的艺术水平从根本上得以提升。即便是使用一些大屏在视觉审美上予以补充,也仅是满足于设备所储固定的动态背景素材,少于根据学生精神生活之需求,摄取、设计具有现实文化内涵的内容融入艺术教育活动,普遍的观赏者并未得到深入的艺术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技术运用的主力军
要形成以新媒体技术为主体的艺术教育阵地优势。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主旨、为广大学生服务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向,因此,衡量一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好坏,不仅要看艺术团拿了几等奖,动画片展映办了几次,还要看新媒体技术在学生群体中是否得到充分运用,是否将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变为教育的推动力。学生个体对于艺术的需求和认知具有多样性,如果艺术教育手段总是一成不变,不能兼顾个体差异,停留在“齐步走”、“集体舞”的状态,艺术教育就会失去吸引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就会受到阻碍和抑制。看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成效,工作面广不广,内容丰富不丰富,参与者普遍不普遍,教育手段科学与否,还要检验其指导思想、具体安排是否把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普遍性放在主要位置上。
三、采用全程教育實践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程教育实践法,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室内设计专业可把教学搬到工地现场,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短,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模式不清晰和培养层次不鲜明等问题,教学实践无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效率也受到影响。突出职业岗位培训,实现学科型向能力型的转变职业岗位培训可以让员工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提高其工作能力。职业岗位培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职业岗位培训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紧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职业岗位培训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教师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实际需要,做好培养规划,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由学科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同时,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尤其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帮助学生开发潜能。
四、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载体,因此,各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应积极争取相关企业的支持,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实训基地,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渠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创新建设和多渠道建设。在培训基地的运作和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管理模式、资源共享等途经提高生产效率。
五、总结
普通高校专职艺术教育部门在设计艺术教育规划时,要自觉地把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因为:“只有文化引导文化,称得上文化的才能引导社会文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对于他们的培养,需要通过精神审美来引导文化积淀,高校艺术教育者须通过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及新型的艺术教育阵地,进而称职的承担起对本科生艺术的、思想的、人文情感认知教育的责任,以实现“艺术引导文化,精神追求的艺术文化才能引导文化”的理想。以前卫的艺术形式为载体,以正确的思想理念为支撑,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能积极向新媒体环境渗透,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性,以顺应时代的变迁及要求。坚持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紧扣学生工作之中心,构建学生间美好的人文环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使其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教化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星.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J].艺术百家,2012(4):23-33.
(作者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