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过程,物流业的发展也正步入智能物流的新阶段。本论文通过对物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发现我国智能物流现存的问题,概括智能物流技术,探究我国智能物流的模式建构。
关键词:智能物流 发展 模式建构
一、智能物流概念及发展趋势
1.智能物流概念。智能物流是指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上,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流通、管理,并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快速完成货物的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多个环节,从而实现货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的智能移动过程,并在整个物的转移过程中对流动状态进行实时反馈,加强流动监控,合理减少物流时间、物流成本,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并有效地降低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智能物流发展趋势。21世纪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把握供应链变革和商业创新机遇来赢得未来的竞争。当前,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提高,在“供给侧改革”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布局下,企业需提高资本效益,发挥智能物流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方面潜力,这既满足了促进企业业务模式和技术水平全面升级的内在需求,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未来,智能物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开放化、信息管理与服务集中化。未来的企业需要将自身信息与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沟通、有机整合,建设更为开放的信息系统,优化物流系统的网络布局和服务运作方案。同时,建立数据中心,对信息处理与服务实行集中管理,更好地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升级换代和应用将在企业未来的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智能物流将通过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来提高物流环节效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3)服务的快捷、多样、环保。未来的智能物流将通过更好的快捷服务、多样的递延服务来满足企业和客户需求。同时,降低污染的绿色智能物流将得到世界各国环保政策的更多支持。
二、我国智能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智能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间关于物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够完善或互相冲突的问题,物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致使很难形成共赢、规模化的产业链,制约着智能物流的发展。
2.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技术应用成本偏高。识别技术、测试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中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还未完全掌握,相关设备材料的采购中,主要依赖国外。这就造成主要设备应用成本偏高,影响智能物流的发展。
3.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不相同和各企业间的差异,产生了相互间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產生了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的信息共享问题;同时,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少问题,这些都成为智能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智能物流技术
智能物流的构建与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智能物流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技术。
1.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通过智能识别装置、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将信息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它的运用改变了人工采集识别的局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智能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1)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技术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感应发送产品信息,解读器识读,来进行数据采集的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安全、存储量大等优点。(2)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对指纹、人脸、声音、虹膜等不可复制的生理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2.数据中心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中心是将不同来源、结构相异的数据加工处理后存储于其中,进行维护和自由提取,支持并有利于高层次的决策。数据挖掘技术是将零散、无规律、海量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处理,挖掘出隐含的对决策具有价值的知识和规则。主要分为描述型和预测型两类。描述型挖掘包括数据的归类和关联分析,预测型挖掘包括归类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归类与推理,探究数据信息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IOT)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互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当今社会,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电子商务使电商、物流和终端消费形成联动,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的成本。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探索研究使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途径,使得人类智能获得延伸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方法有神经网络、粒度计算和进化计算等。人工智能系统有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专家系统(ES)等。智能物流系统相比人工决策,其在物流的调度优化、数据挖掘以及预测评估等方面十分高效,让繁杂的过程变得简易。
四、我国智能物流模式构建
1.技术体系构建。(1)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国际、国家层面上由产业联盟或行业机构制定统一标准,将产业标准与企业实情结合,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最优化;企业层面上自行建立智能物流标准和升级改进体系,以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提高智能化技术水平。强化企业内部智能化网络构建,通过网络融合企业各部门功能,以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智能技术的运用,利用实时追踪技术GPS/GIS、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工具XML等智能技术,可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延迟,提高物流系统竞争力。
2.市场体系构建。(1)资本市场。物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智能物流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从国家层面需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加大交通、互联网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从企业层面,需科学合理地加大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人才等主要环节的资本投入。(2)信息平台。要实现真正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可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信息平台。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可以消除信息孤立,优化资源管控水平;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各企业物流决策的精准性;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对物流公共信息的需求,提高产业效率,促进智能物流发展。
3.科研及人才体系构建。物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发展智能物流,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构建良好的科研体系。同时,科研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企业、产业园、科研机构到大学,要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市场融通的科研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五、结语
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智能物流能够极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是物流产业实现升级的最佳途径和发展方向。未来的智能物流发展将主要得益于标准体系的建立、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创新、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相关科研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智能物流产业在以上方面不断提高完善,将获得更加快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陈婷婷,陈俊明.智能物流运用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6(06).
[2]柳志刚.论新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09).
[3]赵立权.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J]情报杂志.2005(12).
[4]胥军,李金,湛志勇.智能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及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4).
[5]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03).
[6]杨昊,郑淑蓉.智能物流的科技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
关键词:智能物流 发展 模式建构
一、智能物流概念及发展趋势
1.智能物流概念。智能物流是指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上,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流通、管理,并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快速完成货物的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多个环节,从而实现货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的智能移动过程,并在整个物的转移过程中对流动状态进行实时反馈,加强流动监控,合理减少物流时间、物流成本,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并有效地降低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智能物流发展趋势。21世纪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把握供应链变革和商业创新机遇来赢得未来的竞争。当前,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提高,在“供给侧改革”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布局下,企业需提高资本效益,发挥智能物流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方面潜力,这既满足了促进企业业务模式和技术水平全面升级的内在需求,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未来,智能物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开放化、信息管理与服务集中化。未来的企业需要将自身信息与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沟通、有机整合,建设更为开放的信息系统,优化物流系统的网络布局和服务运作方案。同时,建立数据中心,对信息处理与服务实行集中管理,更好地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升级换代和应用将在企业未来的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智能物流将通过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来提高物流环节效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3)服务的快捷、多样、环保。未来的智能物流将通过更好的快捷服务、多样的递延服务来满足企业和客户需求。同时,降低污染的绿色智能物流将得到世界各国环保政策的更多支持。
二、我国智能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智能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间关于物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够完善或互相冲突的问题,物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致使很难形成共赢、规模化的产业链,制约着智能物流的发展。
2.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技术应用成本偏高。识别技术、测试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中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还未完全掌握,相关设备材料的采购中,主要依赖国外。这就造成主要设备应用成本偏高,影响智能物流的发展。
3.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不相同和各企业间的差异,产生了相互间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產生了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的信息共享问题;同时,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少问题,这些都成为智能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智能物流技术
智能物流的构建与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智能物流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技术。
1.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通过智能识别装置、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将信息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它的运用改变了人工采集识别的局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智能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1)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技术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感应发送产品信息,解读器识读,来进行数据采集的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安全、存储量大等优点。(2)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对指纹、人脸、声音、虹膜等不可复制的生理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2.数据中心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中心是将不同来源、结构相异的数据加工处理后存储于其中,进行维护和自由提取,支持并有利于高层次的决策。数据挖掘技术是将零散、无规律、海量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处理,挖掘出隐含的对决策具有价值的知识和规则。主要分为描述型和预测型两类。描述型挖掘包括数据的归类和关联分析,预测型挖掘包括归类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归类与推理,探究数据信息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IOT)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互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当今社会,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电子商务使电商、物流和终端消费形成联动,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的成本。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探索研究使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途径,使得人类智能获得延伸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方法有神经网络、粒度计算和进化计算等。人工智能系统有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专家系统(ES)等。智能物流系统相比人工决策,其在物流的调度优化、数据挖掘以及预测评估等方面十分高效,让繁杂的过程变得简易。
四、我国智能物流模式构建
1.技术体系构建。(1)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国际、国家层面上由产业联盟或行业机构制定统一标准,将产业标准与企业实情结合,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最优化;企业层面上自行建立智能物流标准和升级改进体系,以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提高智能化技术水平。强化企业内部智能化网络构建,通过网络融合企业各部门功能,以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智能技术的运用,利用实时追踪技术GPS/GIS、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工具XML等智能技术,可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延迟,提高物流系统竞争力。
2.市场体系构建。(1)资本市场。物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智能物流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从国家层面需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加大交通、互联网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从企业层面,需科学合理地加大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人才等主要环节的资本投入。(2)信息平台。要实现真正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可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信息平台。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可以消除信息孤立,优化资源管控水平;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各企业物流决策的精准性;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对物流公共信息的需求,提高产业效率,促进智能物流发展。
3.科研及人才体系构建。物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发展智能物流,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构建良好的科研体系。同时,科研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企业、产业园、科研机构到大学,要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市场融通的科研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五、结语
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智能物流能够极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是物流产业实现升级的最佳途径和发展方向。未来的智能物流发展将主要得益于标准体系的建立、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创新、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相关科研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智能物流产业在以上方面不断提高完善,将获得更加快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陈婷婷,陈俊明.智能物流运用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6(06).
[2]柳志刚.论新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09).
[3]赵立权.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J]情报杂志.2005(12).
[4]胥军,李金,湛志勇.智能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及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4).
[5]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03).
[6]杨昊,郑淑蓉.智能物流的科技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