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辞发 披文入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荀子》中的《劝学》可以说是集荀子修辞观和修辞特点的代表作品。《劝学》作为《荀子》的第一篇,是典型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以《荀子》中《劝学》的修辞手法为例,从比喻、引用、对偶、排比以及连用和兼用几个方面讨论其修辞特点。
  关键词:劝学;比喻;引用;对偶;排比;连用;兼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一大思想家、哲学家,生逢乱世,才不得用,但不得不说《荀子》这本巨著充分体现了其修身治世的思想主张和层次丰富的行文方式,其中很多名句名篇被广为传颂,以《劝学》篇最为著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骐骥一跃,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生动深刻的例子阐述了荀子的教育理念,令人过目不忘。正因为《劝学》中丰富的修辞艺术手法,使得该篇文章成为千年流传的教育经典。《大戴礼记》和《群书治要》中皆引用“青,取之于蓝”,只是个别字不同而已。可见《劝学》的流传程度之广。本文试图对《劝学》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讨论来深入了解《荀子》的语言特色。
  一、无处不在的比喻
  之所以说《劝学》中的比喻无处不在,是因为比喻是该篇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修辞手法。《劝学》作为《荀子》第一卷的开篇,仅仅千字中就出现了近六十条运用比喻手法的语料。文章中的比喻变化丰富,形式多样,明喻、暗喻、比喻和对比兼用等形式使得其文章突增异彩,并且使文意更加突出明了。
  (一)形象自然的喻体
  《劝学》中对比喻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荀子将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目的喻于各种事物之中。从花鸟虫鱼到车马工具,从鼓瑟抚琴到自然现象,无不成为喻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首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相呼应。王先谦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1]就是运用颜色和自然现象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即王先谦所谓的学习从而质变。
  再如通过视觉和听觉“登高而招,臂非家长也,而见者远;顺丰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来比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修身在于学习这个道理。
  (二)比喻方式多样
  这里所说的多样,是指荀子善用暗喻和兼用的方式进行比喻说理。
  暗喻是荀子最擅长的修辞手法。《劝学》中很多例子看似与主旨毫无关系,却是在比喻君子安身立命的原则和道理。
  1、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已发,系之以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上述三个例子看似与君子“近中正”和“慎其所立”没有关系。但实则将这两个道理都暗藏在例子中,以达到说教明理的效果,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并且例一和例二从上下文的角度看是散句间的对偶,这种暗喻和对偶使得并列关系的文意能够层层递进,为之后的“君子居必择乡,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打下基础,容易被读者接受。
  此外,荀子还纯熟的将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法兼用,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令语段富有层次美。就拿最著名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例,典型的对偶、比喻、排比三种修辞手法连用。古今很多优秀作品在综合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时, 十分注意文章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力求做到灵活变通, 浑然一体。《劝学》一文, 虽说是一篇阐述浅显道理的说理文, 却能表述得如此深刻明白、鞭辟入里, 这就要归功于荀子对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的娴熟程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
  二、酣畅淋漓的对偶
  对偶是古代文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形式,究其根本,对偶有着强烈鲜明的视听效果,因而被广泛使用。所谓对偶,既是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荀子作为儒学大家,更善于运用对偶来达到精确、明朗、朗朗上口的表达效果。大量的对偶运用于整句和散句中,两部分或此开彼合或相辅相成,韵律抑扬顿挫, 节奏鲜明体现出语言的均衡美。荀子在笔者看来可谓对偶手法运用的集大成者。他在对于该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其不同于他人的高明之处。
  (一)句中对偶
  句中的对偶在《劝学》中表现为整句中的对偶、散句中的对偶。
  整句也就是形式整齐均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整句中运用对偶是古文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形式。荀子在开篇就运用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首句的“学不可以已”这样的主张。
  荀子对对偶的运用经常是放在比喻等修辞手法列出的例子之后来归纳总结其主张的。例如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后做陈辞“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也就表明了荀子坚持做学问要专默精诚的原则。
  此外,除了通过正面对偶来递进文意,荀子还善用反面对偶来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其治学主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两根整句的分句间进行反面对偶,在说明再好的马跳一步也不可能跳得很远的同时,突出表现了资质平庸的马走万里路在于坚持这个道理。除了在例子之后进行归纳总结之外,《劝学》中直接用对偶句抒发议论,表明态度的例子也很多。
  1、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2、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中,荀子将对偶运用于散句之中,散句的结构和形式都不甚整齐均匀,但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表达思想的效果。
  3、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上述几个例子中,荀子都是用对偶句直接发表议论,简单直接,使人一目了然。
  (二)句子间对偶
  句子间的对偶在《劝学》中多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兼用作为阐发道理前的例子。比如前文中比喻方式多样性的例一和例二就是典型的句与句的对偶。句子间的对偶使得文章的前后衔接更加紧密,更深入的表达作者的态度。
  三、恰到好处的引用
  《劝学》中的引用集中于对《诗经》的引用。全篇中有三处结论式的语句引自《诗经》,分别为:
  1、诗曰:“嗟爾君子,无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爾景福。”该句出自《诗经·小雅·小明》。表达的是要谋恭其位,好正直之道,这样神明才会庇佑。荀子引用此句,完美的概括了《劝学》篇第一段中所讲述的道理,劝勉世人不辍学习。
  2、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义一兮。其义一兮,心如结兮。”引自《诗经·曹风·鸤鸠》。用鸤鸠喂养幼鸟的平均来比喻君子应该用心坚固才能学有所成。
  3、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引自《诗经·小雅·采菽》。言与人交往,不敢舒缓,因此受到天子的赐予。从而成为荀子坚持的为君子之道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荀子坚持“诗言志”的观点。因为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因此在他的论著中必然会呈现出以“圣人之道”来统摄,有“文以载道”的观念。在荀子的观念中,《诗》的论断首先都是正确的,其次是可以为己所用的。因此《荀子》中大量引用《诗经》作为其理论支撑,从而使其观点被广泛接受。可以说,《诗经》是《劝学》的理论基础,荀子利用《诗经》使其主张得到了升华与肯定。
  除了上述几个特点外, 《劝学》中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作为《荀子》中最著名的篇章,《劝学》在行文构思上的造诣自是不必多说,其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可谓是炉火纯青。荀子正是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来阐发道理,说明主张,使得其治学态度和为人原则得以发扬光大。
  注释:
  [1]《荀子集解》 [清]王先谦撰 中华书局 2012年3月第一版 卷一 劝学篇第一 第1页.
  参考文献:
  [1]王先谦 荀子集解 中华书局 1988年第一版.
  [2]王海天校释 荀子校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3]杨新生 略论《荀子》修辞艺术的突出特色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4月第二期.
  [4]何兰 《劝学》的比喻手法赏析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一期.
  [5]《杨树达讲文言修辞》 葛剑雄主编 凤凰出版社 2009年5月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2015年国际年会于2015年11月3日至7日召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研究者和实践者。年会的主题是“助推学习:奔向未来”,契合了AECT近年来在创造、使用和管理技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纵观AECT2015年国际会议,
摘 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文学作品带来新颖的题材和文体。作为迷惘一代的两个典型代表,海明威的战争题材小说真实、坦白,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故事细腻、深刻,小说里的人物纵情享乐又奋力追求着梦想,种种矛盾与痛苦都体现了时代大背景下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关键词:迷惘一代;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开放教育领域残疾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并不是在系统和完善的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展并形成理论,是在理论和实践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探究残疾学习者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对丰富现有残疾人教育理论体系,促进残疾人远程教育实践具有一定意义。依据文献调研构建了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型,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地区残疾人学员作为研究样本,对学习支持服务模型进行了
摘 要:程青通过《最温暖的寒夜》全方面展示了中国当下世俗生活独特的一隅,用笔下的人物来传达民间生活的坚忍和慈悲,展现了找不着出路的底层青年,在没有宏大长远的生活目标的状况下,如何一次次向生活妥协,又如何一次次渴望拯救隐秘的心灵,在循環反复中走进精神和情欲两难的生存泥淖。  关键词:奋斗史;婚恋观;“双面”性格;生存困境  作者简介:盛业玮(1989-),女,江苏高邮人,扬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
【摘 要】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对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团队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汗学院课堂外学习、课堂内知识内化提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的推崇。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实践采取的“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虽然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但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实现“课堂”向“学堂”的转变,致使“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整合的
全日照咖啡豆的生产模式正在兴起,但是它对动植物及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难词探意  1. plantation /plɑ?n?te??n/ n. 种植园  2. acidic /??s?d?k/ adj. 酸性的  The production of coffee beans is huge, profitable business, but, unfortunately, ful
【摘 要】  不同的在线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深度参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引领学习进程,服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但在实际运行中,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和传统教学习惯受到严峻挑战,对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线教学行为差异明显,参与程度深浅不一,教学策略运用单一,现有的外部评价机制也不能激发教师的在线教学改革热情。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优
摘 要:《来自非洲遥远的呼喊》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写的一首诗。本文着重分析了诗歌作者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写作特点。  关键词:德里克·沃尔科特;复杂身份;诗歌特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引言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 ) 诗人、剧作家、画家,1
互联网正在重构教育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这场变革不仅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更是教育规律的深刻演变。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互联网 教育”的本质规律,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互联网能将教与学过程的行为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得人类第一次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认识教学规律,这是人类教育的历史性进步与机遇,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竞争点。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18年起专门为教育科学
65.天山农牧师的棉田里  王然教授、张中宇、乔永江、棉农、植棉技术员,曲一凡也在场。大家正在观察长绒棉的结桃情况。大片的,绿油油的棉田,青桃累累。  张中宇很高兴,道:这一大片的长绒棉试验田,恐怕有三十多公顷吧?  王然:是三十五公顷。如果今年的产量能达到标准,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  张中宇:很好!没想到,这个墨西哥的长绒棉到底还是在兵团的土地上扎了根儿。扎了根儿啦!  王然:新疆夏天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