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式各样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分数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上升的势头。可是,不知有多少学生对写作文望而生畏,也不知有多少教师对作文教学无所适从。如何寻找突破口呢?引导学生写小作文是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而在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训练小作文的教学资源。
一、扩写
案例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诗人的笔意开阔,语言精练,仅12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极为壮观的北国冰雪图。请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扩写,写出“冰封”和“雪飘”之美。
案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种景物的巧妙组合,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这样一组组铺排的景物能愁煞人。请扩写上面的画面,突出景物之“衰”和景物之“残缺”。以渲染断肠人内心之哀愁。
二、补写
案例3:“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王鼎新《那树》)蚂蚁国搬家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多么苍凉!想象那树和蚂蚁群“依依不舍”的场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树和蚂蚁们互相倾诉了什么。
案例4:“‘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哦!……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穿大衣,其实是在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慌,此时,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而作家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你能把奥楚蔑洛夫当时不同的表情补写出来吗?
三、续写
案例5:“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鲁迅《孔乙己》)孔乙己就这样在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么,消失之后的孔乙己命运怎样呢?作者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也无法确切告诉我们。消失之后的孔乙己到底怎样呢?请以“消失之后的孔乙己”为题目续写故事。
案例6:在《皇帝的新装》中,安徒生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皇帝的荒唐行为。在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时,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紧接着,一个个观众都说出了真话。皇帝因为爱面子,固执地把游行大典坚持到底。那么,他回到皇宫后怎么处置骗子?怎么对待他的大臣、官员?怎么让自己下台?VR"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为开头写一段话。
四、仿写
案例7:“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组关联词语连缀巧妙,内容丰富而又有所强调,作者把百草园的景色之美之趣写得淋漓尽致。模仿文段的写法描写一组景物。
案例8:“天上的云……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朱泳皴《看云识天气》)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云写得生动有趣。仿造示例,以“夜来临,月光洒向大地,周围的群山……”开头写一段话。
五、改写
案例9: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故事常常给人深刻的启迪。《惠子相梁》和《濠梁之辩》文短意丰,庄子的机智与诙谐了然于目。请选择其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注意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
案例10: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了菲利普夫妇唯钱是亲的典型形象。想象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的不是卖牡蛎的穷于勒,而是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请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写一段话。注意展现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六、写感言
案例1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作者从现实与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道出了生活的真谛。这样的语言是深刻的、隽永的。读了这样的语句,你对社会、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吗?结合你的体验和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感言。
案例1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沈石溪《斑羚飞渡》)当种族面临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们竟然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法子来搏得生存的机会。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啊!你有什么感想呢?把它写出来。
七、发议论
案例13:“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罗贯中《杨修之死》)曹操杀杨修时十分坚决,可他后来又厚葬杨修。杨修该不该被曹操杀死?自立观点,阐明理由。
案例14:“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也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吧?“我们”为什么喜欢变成大人?“我们”为什么害怕变成大人?请阐述理由。
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非常丰富,关键是要善于挖掘运用。训练学生写作的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教师能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适时引导,就能开拓学生写作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
一、扩写
案例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诗人的笔意开阔,语言精练,仅12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极为壮观的北国冰雪图。请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扩写,写出“冰封”和“雪飘”之美。
案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种景物的巧妙组合,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这样一组组铺排的景物能愁煞人。请扩写上面的画面,突出景物之“衰”和景物之“残缺”。以渲染断肠人内心之哀愁。
二、补写
案例3:“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王鼎新《那树》)蚂蚁国搬家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多么苍凉!想象那树和蚂蚁群“依依不舍”的场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树和蚂蚁们互相倾诉了什么。
案例4:“‘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哦!……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穿大衣,其实是在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慌,此时,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而作家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你能把奥楚蔑洛夫当时不同的表情补写出来吗?
三、续写
案例5:“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鲁迅《孔乙己》)孔乙己就这样在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么,消失之后的孔乙己命运怎样呢?作者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也无法确切告诉我们。消失之后的孔乙己到底怎样呢?请以“消失之后的孔乙己”为题目续写故事。
案例6:在《皇帝的新装》中,安徒生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皇帝的荒唐行为。在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时,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紧接着,一个个观众都说出了真话。皇帝因为爱面子,固执地把游行大典坚持到底。那么,他回到皇宫后怎么处置骗子?怎么对待他的大臣、官员?怎么让自己下台?VR"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为开头写一段话。
四、仿写
案例7:“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组关联词语连缀巧妙,内容丰富而又有所强调,作者把百草园的景色之美之趣写得淋漓尽致。模仿文段的写法描写一组景物。
案例8:“天上的云……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朱泳皴《看云识天气》)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云写得生动有趣。仿造示例,以“夜来临,月光洒向大地,周围的群山……”开头写一段话。
五、改写
案例9: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故事常常给人深刻的启迪。《惠子相梁》和《濠梁之辩》文短意丰,庄子的机智与诙谐了然于目。请选择其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注意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
案例10: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了菲利普夫妇唯钱是亲的典型形象。想象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的不是卖牡蛎的穷于勒,而是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请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写一段话。注意展现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六、写感言
案例1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作者从现实与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道出了生活的真谛。这样的语言是深刻的、隽永的。读了这样的语句,你对社会、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吗?结合你的体验和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感言。
案例1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沈石溪《斑羚飞渡》)当种族面临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们竟然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法子来搏得生存的机会。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啊!你有什么感想呢?把它写出来。
七、发议论
案例13:“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罗贯中《杨修之死》)曹操杀杨修时十分坚决,可他后来又厚葬杨修。杨修该不该被曹操杀死?自立观点,阐明理由。
案例14:“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也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吧?“我们”为什么喜欢变成大人?“我们”为什么害怕变成大人?请阐述理由。
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非常丰富,关键是要善于挖掘运用。训练学生写作的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教师能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适时引导,就能开拓学生写作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