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左心室充盈和射血分数降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的 探讨研究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依从性、并發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出院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及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稳定期;延续性护理;依从性;并发症;临床价值
慢性心衰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挽救其生命,但进入稳定期后,患者需终身用药治疗,并合理控制饮食,否则疾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其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4士8.2)岁,心功能分级:11例I级,17例II级,7例IV级;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5士7.8)岁,心功能分级:10例II级,19例II级,6例IV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叮嘱患者出院后按时复查,护理工作随患者出院停止。
1.2.2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出院时为患者提供包含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电话的医患联系卡,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上门访问并利用邮件、微信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防治慢性心衰知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运动。多吃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向其讲解饮酒、吸烟、肥胖等对心衰康复的影响,叮嘱患者要戒烟、酒,控制体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活动量以未引起明显气急、胸闷等症状为宜。
(3)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并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叮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及着凉,如有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要及时就医;四是及时评估患者不良情绪,分析其来源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出院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
1.4评价指标
依从性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患者自评,调查内容包括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性,每项内容包括不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5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心衰的基础病因随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病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会引发心力衰竭,同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病死的重要原因,而根据心衰部位不同,临床将其分为左心室及右心衰、全心衰,且左心室发生率最高。有研究指出,左心室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肺水肿、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淤血等,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则会引发右心衰,进而造成全心衰。
2.1依从性
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率分别为94.29%、100.00%、88.57%、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8286%、65.71%、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院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出现症状性心衰2例,恶性心率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出现症状性心衰2例,恶性心率失常7例,心梗2例和猝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衰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且治疗复杂、合并症多,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降低其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护理能力与意识不足,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其身心健康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并将住院护理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最大限度得到持续卫生保健,保证其能有效应对出院后遇到的健康问题,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再次入院。本研究中,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4.29%、100.00%、88.57%、85.71%,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82.86%、65.71%、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鸿雁,刘婷婷.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7):118-119.
[2] 刘红梅,刘晓梅,王小娟,等.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04):749-751
关键词:慢性心衰稳定期;延续性护理;依从性;并发症;临床价值
慢性心衰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挽救其生命,但进入稳定期后,患者需终身用药治疗,并合理控制饮食,否则疾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其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4士8.2)岁,心功能分级:11例I级,17例II级,7例IV级;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5士7.8)岁,心功能分级:10例II级,19例II级,6例IV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叮嘱患者出院后按时复查,护理工作随患者出院停止。
1.2.2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出院时为患者提供包含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电话的医患联系卡,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上门访问并利用邮件、微信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防治慢性心衰知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运动。多吃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向其讲解饮酒、吸烟、肥胖等对心衰康复的影响,叮嘱患者要戒烟、酒,控制体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活动量以未引起明显气急、胸闷等症状为宜。
(3)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并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叮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及着凉,如有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要及时就医;四是及时评估患者不良情绪,分析其来源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出院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
1.4评价指标
依从性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患者自评,调查内容包括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性,每项内容包括不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5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心衰的基础病因随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病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会引发心力衰竭,同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病死的重要原因,而根据心衰部位不同,临床将其分为左心室及右心衰、全心衰,且左心室发生率最高。有研究指出,左心室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肺水肿、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淤血等,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则会引发右心衰,进而造成全心衰。
2.1依从性
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率分别为94.29%、100.00%、88.57%、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8286%、65.71%、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院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出现症状性心衰2例,恶性心率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出现症状性心衰2例,恶性心率失常7例,心梗2例和猝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衰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且治疗复杂、合并症多,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降低其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护理能力与意识不足,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其身心健康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并将住院护理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最大限度得到持续卫生保健,保证其能有效应对出院后遇到的健康问题,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再次入院。本研究中,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饮食、用药、生活作息及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4.29%、100.00%、88.57%、85.71%,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82.86%、65.71%、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鸿雁,刘婷婷.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7):118-119.
[2] 刘红梅,刘晓梅,王小娟,等.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04):749-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