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对项目的稳定运行以及后期管理成本的管控皆有显著意义。在既往的建设实践中,因为建设单位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法不当,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是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安全事故。以新时期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为切入点,本文重点探讨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结合笔者自身的从业经验与切身体会,就如何提升建设质量的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引言
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为主要目标,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从当前的建设实践来看,一方面,既有水利工程的改造是解决其运行问题的重要方法,对部分年久失修的设施以及技术水平不足的设备,采取有效的改造策略,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其运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新建项目的实施,需要以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及明确的标准来约束整个建设过程,确保各项技术、建设材料的合理、充分利用,最大化项目的建设效益。基于上述分析,规范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系,强调建设质量的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现状
在当前背景下,规范建设水利工程,是缓解水资源利用问题、构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等工作的重要方式,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后续的运行效益以及维护成本等有着密切的关联[1]。而从实际建设条件与经验来看,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存在若干种不同的风险因素,各类风险因素对项目质量的影响不一,建设过程中遗留的质量问题有很大概率演变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或者其他风险。为有效规范建设过程的操作行为,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各建设单位在落实项目建设计划时一般会结合既往的管理经验与对应项目的特殊性,设计能够指导整个建设工作的质量管理计划或者管理体系,但就执行效果来看,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管理者对质量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业务能力,都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给出的结论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现阶段管理体系存有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1)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对水利工程的特殊性以及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2)与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或者内部管理者的责权划分不清;(3)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材料质量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环节缺乏可靠的管理依据。针对上述问题,管理体系的设计者有必要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解各类不合理现象、质量问题的主要致因,以及现行条件下可有效应用的优化策略,据此制定优化管理体系的方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2.1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水利工程的建设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对水利项目的各个实施环节进行准确分析,评估各个环节的质量风险,有侧重性地选取管理措施,保障该环节的施工质量,或者有效约束施工队伍的操作。从全局出发,明确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是优化现有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构建管理体系、优化制度时,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方案的设计,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指标数据的采集方法与分析策略,建设质量实时信息的反馈,质量风险的内部评估等都应当纳入体系建设的考虑范畴[2]。以风险评估为例,从既往的建设实践中可知,设计阶段存在的漏洞,会直接增加施工过程的质量风险,并导致资源浪费、工期延误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不合理的设计往往与前期勘测工作缺失、信息采集不完善有关,在确定风险评估制度时,决策者需要围绕如何保障前期勘测工作的有序推进以及如何核查设计方案的缺陷等展开。明确组成要素的核心是对各个要素、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准确把握,将影响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的各项因素纳入管理体系之内,使得管理人员围绕质量管理制定的计划、目标以及预测尽可能靠近实际建设情况。
2.2 重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在现行管理体系下,将信息化软件应用于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减少管理者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首先,以视频监控系统执行建设现场的实施监管,能够切实加强现场管理的力度,规范、约束作业人员的操作,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仅如此,视频监控系统传回的现场画面,能够实现项目建设质量的远程监管,并在发现质量问题后第一时间与责任人取得联系,减少损失。其次,在传感设备的支持下,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及时获取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环境相关的信息,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各施工工序的有序组织,切实保障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再则,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为管理人员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合理利用现场建设数据提供了重要的实现方法,依靠计算机、配套软件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管理人员能够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完成既往管理实践中的重难点,提高质量管理的公正性与科学性[3]。最后,从各方协同作业的角度考虑,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将为各方的数据分享、信息交流提供有效的渠道,切实提升参建各方的协作能力。
2.3 完善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对水利项目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明确各个建设环节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及组织内部管理职能的划分标准,是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从既往报道的质量風险、质量隐患可知,水利工程出现的生产事故,主要与责权划分不清、组织机构不完善有关,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具体职责,建立可靠的责任机制,督促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建设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管,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项目建设存在的隐患或质量问题。以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在现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从建设进度控制、材料控制、机械设备控制等各项事务出发,确定各项质量管理任务对应的组织机构,以及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由专人完成建设过程的监管、跟踪。为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项目部应当明确管理岗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及具体实施细则,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应当以问题或者事故的后果为评判依据,按照既定的责任追究体系,追究管理人员的失职之责。
3 结语
管理体系的健全与优化,对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受到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以及工期越发紧迫等变化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在水利事业取得重要发展成果的背景下,有关单位应当持续关注质量管理活动暴露出的各类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客观评估现行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漏洞,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策略,切实提升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和仕云.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探究[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3(05):115-116+118.
[2] 金秀实. 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 v.48(05):248-250.
[3] 李昕. 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 地下水, 2020, v.42;No.202(01):271-272.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引言
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为主要目标,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从当前的建设实践来看,一方面,既有水利工程的改造是解决其运行问题的重要方法,对部分年久失修的设施以及技术水平不足的设备,采取有效的改造策略,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其运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新建项目的实施,需要以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及明确的标准来约束整个建设过程,确保各项技术、建设材料的合理、充分利用,最大化项目的建设效益。基于上述分析,规范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系,强调建设质量的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现状
在当前背景下,规范建设水利工程,是缓解水资源利用问题、构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等工作的重要方式,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后续的运行效益以及维护成本等有着密切的关联[1]。而从实际建设条件与经验来看,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存在若干种不同的风险因素,各类风险因素对项目质量的影响不一,建设过程中遗留的质量问题有很大概率演变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或者其他风险。为有效规范建设过程的操作行为,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各建设单位在落实项目建设计划时一般会结合既往的管理经验与对应项目的特殊性,设计能够指导整个建设工作的质量管理计划或者管理体系,但就执行效果来看,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管理者对质量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业务能力,都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给出的结论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现阶段管理体系存有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1)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对水利工程的特殊性以及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2)与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或者内部管理者的责权划分不清;(3)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材料质量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环节缺乏可靠的管理依据。针对上述问题,管理体系的设计者有必要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解各类不合理现象、质量问题的主要致因,以及现行条件下可有效应用的优化策略,据此制定优化管理体系的方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2.1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水利工程的建设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对水利项目的各个实施环节进行准确分析,评估各个环节的质量风险,有侧重性地选取管理措施,保障该环节的施工质量,或者有效约束施工队伍的操作。从全局出发,明确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是优化现有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构建管理体系、优化制度时,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方案的设计,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指标数据的采集方法与分析策略,建设质量实时信息的反馈,质量风险的内部评估等都应当纳入体系建设的考虑范畴[2]。以风险评估为例,从既往的建设实践中可知,设计阶段存在的漏洞,会直接增加施工过程的质量风险,并导致资源浪费、工期延误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不合理的设计往往与前期勘测工作缺失、信息采集不完善有关,在确定风险评估制度时,决策者需要围绕如何保障前期勘测工作的有序推进以及如何核查设计方案的缺陷等展开。明确组成要素的核心是对各个要素、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准确把握,将影响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的各项因素纳入管理体系之内,使得管理人员围绕质量管理制定的计划、目标以及预测尽可能靠近实际建设情况。
2.2 重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在现行管理体系下,将信息化软件应用于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减少管理者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首先,以视频监控系统执行建设现场的实施监管,能够切实加强现场管理的力度,规范、约束作业人员的操作,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仅如此,视频监控系统传回的现场画面,能够实现项目建设质量的远程监管,并在发现质量问题后第一时间与责任人取得联系,减少损失。其次,在传感设备的支持下,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及时获取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环境相关的信息,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各施工工序的有序组织,切实保障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再则,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为管理人员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合理利用现场建设数据提供了重要的实现方法,依靠计算机、配套软件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管理人员能够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完成既往管理实践中的重难点,提高质量管理的公正性与科学性[3]。最后,从各方协同作业的角度考虑,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将为各方的数据分享、信息交流提供有效的渠道,切实提升参建各方的协作能力。
2.3 完善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对水利项目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明确各个建设环节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及组织内部管理职能的划分标准,是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从既往报道的质量風险、质量隐患可知,水利工程出现的生产事故,主要与责权划分不清、组织机构不完善有关,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具体职责,建立可靠的责任机制,督促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建设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管,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项目建设存在的隐患或质量问题。以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在现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从建设进度控制、材料控制、机械设备控制等各项事务出发,确定各项质量管理任务对应的组织机构,以及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由专人完成建设过程的监管、跟踪。为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项目部应当明确管理岗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及具体实施细则,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应当以问题或者事故的后果为评判依据,按照既定的责任追究体系,追究管理人员的失职之责。
3 结语
管理体系的健全与优化,对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受到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以及工期越发紧迫等变化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在水利事业取得重要发展成果的背景下,有关单位应当持续关注质量管理活动暴露出的各类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客观评估现行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漏洞,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策略,切实提升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和仕云.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探究[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3(05):115-116+118.
[2] 金秀实. 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 v.48(05):248-250.
[3] 李昕. 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 地下水, 2020, v.42;No.202(01):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