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政治权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权威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景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权威反映了一定社会秩序的内在需求。自由的存在是以秩序为条件的,只有在秩序的基础上,自由才对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良好的秩序有共同的权威来建构和维持,从表面上看,权威所表达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权力的正当性或合法性问题,这就是政治权威。从根本上而言,权威不是基于权力而形成的,而是基于人们的认同和信仰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任何政治体系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性基础,才能持久生存和发展。法治与政治权威是一对互动关系,两者相互约束和促进:法治构建的基础,为政治权威提供了法律保证;政治权威也保证法治沿着预定轨道发展,传播了法治精神,推动了法治的实践。
  【关键词】法治;政治权威;依法治国
  一、政治权威
  戴维·米勒曾这样写到:“政治权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人们普遍承认它是权威,即拥有命令他们以特定方式行事的资格。譬如说,当人们服从法律时,常常是因为他们相信制定法律的实体有权这样做,而自己有相应的服从义务。另一方面,拒绝服从的人们会在制裁的威胁下被迫服从——破坏法律的人会被抓住并受到惩罚。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的。”也就是说,政治权威来自权力本身的威信和权威,表现为:依附于一定的政治组织或权力结构中的某些角色,主要是领导职位,使政治权威体现了严肃性。
  然而,政治权威需要把真正的权威与被迫的服从结合起来了。它既不是纯粹的权威,人们不会不受任何强制地听从权力的指示;也不是纯粹的强制,强迫人们违背自己的意愿服从;而是二者的混合物。一方面,人们出于自身的意愿服从权利,对权力保持尊敬拥护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公正处罚和自身权利保障的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法治与政治权威
  (一)法治与政治存在共生性。法治意为法律的统治,核心是通过良法实现善治,实现权力的有效制约与权利的可靠保障。政治是权力主体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中,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其主要途径就是实行法治。因此,就法治与政治的实质而言,二者存在共生性。法治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证民主政治顺利运转。
  (二)法治是维护政治权威的基础。各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政局与社会的稳定,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历史实践证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有序最根本最靠得住的还是法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在《自由的限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我们时代面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挑战,而是制度和政治方面的挑战,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将政治、经济、社会等政策目标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全国人民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使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权利保障等政治价值目标得以统一起来,从而推进政治的进步和发展。
  (三)法治是规范政治权力的利器。政治权威的建设要求不断以理性的态度来推进政治生活,而法治能够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理性。政治文明国家的制度主要是由宪法性法律、行政法、程序法等有关法律规范建构的,文明的政治要求政治摆脱兽性,法治是保证政治摆脱兽性的一个前提。政治制度的设计者是根据一定的权力运行原理和界定原则来安排政治制度的,这些原理和原则均成为法治的原则,如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分立与制约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等均被宪法和各部门法所确认。法治国家的法典负载了该国公民关于政治的全部理想,记录了社会关于政治正当的基本标准,政治守法也即成为政治文明的核心。
  三、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
  (一)用法治思维预防化解矛盾,实现维权与维稳的统一。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在法律框架内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惩治各类犯罪、维护政治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使法治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从人民内部和社会一般意义上说,对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同时不能一味迁就用“闹”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因为“闹”的本质是打破常规、放大诉求,是以高昂的社会代价满足眼前和个别的利益,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把法律而不是个人意愿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符合人们的普遍理性。因此,矛盾的解决、诉求的张扬,都应当纳入法律轨道。不管眼前有多大困难,都应当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坚定地推进依法办事进程。全社会要有这个共识。
  (二)用法治思维处理好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实体正义。在我国,对一些事情只走程序是不够的,还要在法律轨道上设法解决实体问题。实现实体正义,关键是依法律靠证据。要把证据作为保证案件办理质量的生命线,严格执行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对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供述陈述,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坚持疑罪从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裁判处理公正,让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救济、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制裁。对穷尽法律手段仍不能完全实现实体正义的,要给予适当补偿或救助,尽可能促进实体正义实现。确保程序正义。程序在法治思维中之所以有特殊意义,在于其有三个重要价值:机会公平、中立公正和权利救济。正因为此,程序不仅成为保障实体正义的机制,而且成为社会成员实现普遍理性的载体。特别是实体上难以分清对错或实体正义难以保证时,按照事先设置的公平透明的程序来处理,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人们也会自我释然、坦然接受。政法机关要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责任,必须把程序正义的要求落实到执法司法全过程,确保中立公正,严格办案期限,落实告知、回避、开庭审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制度,让社会成员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三)用法治思维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执法司法活动中,有时会陷入所谓“合法不合情理”“合情理不合法”的矛盾境地。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法理情的内涵,善于用法治思维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用法治思维管人管权管事,提高政法队伍建设制度化水平,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既要端正执法理念、提高执法素质、改进执法作风,又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从制度建构层面,对管人管权管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确保权力规范、公正行使,确保队伍清廉、司法清明。制度促进执法司法权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通过健全制度,确保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都及时公之于众,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保廉洁。把信息化和公开化结合起来,健全执法办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机制,做到动态管理、刚性约束,促进执法司法公开、规范、公正、高效。坚持以权利制约权力,拓宽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促进司法公正。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2]程燎原,江山.法治与政治权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日渐频繁,我广西外国语学院有着地域优势、外语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为培养国际复合应用型人才,我院推行的是所有专业大学四年英语不间断,推行每天英语晨读不间断。本文主要是以通过广西外国语学院中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与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合作推出的晨读训练“晨之声”为例,探讨通过实验教学利用早上晨读时间,提高学生的双语听说能力。找到适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暴力、重婚等婚内侵权现象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我国没有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出现不同审理结果,该项制度构建迫在眉睫。婚内侵权不同普通侵权,通过介绍其含义及构成要件,进而分析我国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终为构建我国婚内侵权赔偿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立法保障  一、婚内侵权行为含义及构成要件 
期刊
【摘 要】根据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能力的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也就是按工作过程来安排学生学习。本文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实施成效进行有效性分析研究,拟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提出完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有效性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这一全新概念产生,逐渐成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社会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选取“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从分析思政教育受到的影响出发,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政教师应如何从正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积极转换自身角色定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及能力三个方面更好地应对这一教育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思政教师;应对思考  一
期刊
【摘 要】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汉字笔顺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如今语文教学当中被忽视的问题之一。正确书写汉字笔顺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人们牢固的识记汉字并美观的书写汉字;还有助于汉字检索和汉字信息处理。而小学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汉字笔顺教育最基础、最全面的时期。笔者通过支教,发现现今小学生文字笔顺错误的问题非常突出,值得我们的研究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期刊
【摘 要】公诉撤回在诉讼程序中不是一个必经程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情复杂,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情况时有所见,因此为避免司法混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诉撤回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对公诉的撤回做出规定,公诉机关撤诉的法律依据是“两高”制定的两部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抛开公诉撤回立法付之阙如的问题,本文以《刑诉解释》第2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特别是当受害人在受到加害人的侵害而在心理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创伤时,请求加害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金,来弥补其在心理上形成的创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十分大的帮助,但是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本文立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功能、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建议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拥有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示范教学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中对了解动作的表象、技术要领、和风格特征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对舞蹈教育中的示范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使示范教学更好的为我们日常舞蹈教学服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示范教学;舞蹈教学;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院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在机构的实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人员,在与他们接触的日子里,笔者深有体会,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向上的引导加上社会支持的帮教,帮教实务中,笔者所在机构主要所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犯罪群体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帮助其改变认知行为模式,对于其顺利融入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帮教;社会工作  一、关于个案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思考
期刊
【摘 要】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出色的弹跳能力在进攻中能有效的突破对方的拦网防线,在防守上也能有效拦住对方的进攻扣球。所以弹跳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了出色的弹跳力再加上身高的优势,才能具备比赛的“制空权”。本文用参考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即将参加高考排球专选学生弹跳力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简约分析,文中重点写了弹跳素质训练的方法,探讨如何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