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的。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特点。幼儿阅读是以图示观察入手的,它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和图示进行对应,经验产生共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他们对图书指指点点,纷纷议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因此我尝试了关于理解绘本角色心理的教学活动,以下是我对绘本教学中,发展幼儿理解角色心理策略的研究。
一、通过观察角色,理解其心理
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信息的传达依赖于幼儿的观察力。幼儿通过观察角色表情、动作等进行理解其心理动态。
(一)观察角色表情
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表情,当人们高兴的时候会出现微笑、大笑等笑的表情;当人们伤心的时候会出现撇嘴、流泪等难过的表情……人们的表情多种多样,代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然而每个人的表情展现又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学会观察角色的表情来理解其心理。绘本中常出现的表情有:高兴、难过、惊讶、疑惑……
(二)观察角色动作
通过观察角色的表情幼儿可以得知其心理状态,然后通过角色的动作也是可以得知其心理状态的。人们的动作是通过内心的想法再传送到大脑,再由大脑支配身体来做出动作。人们的动作是千奇百怪,而每一种动作也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内心世界。绘本中出现的动作是围绕着绘本主题来进行的,所以角色的动作也是各种各样的。
(三)对比观察角色
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在观察的角度中,通过表情和动作两种动态来表达出来的。而人们的心理又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前一分钟是高兴的,在发生一件事或者是听到某一句话后,再后一分钟就是伤心的,因此要时时刻刻对人们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观察,才能够有效的得知人们的心理变化。在绘本中角色的心理也是有变化的,有的绘本角色心理变化较少,是比较单一的主题的绘本,有的绘本角色心理变化比较多,是情感较丰富的绘本。如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一开始“大卫”的表情和动作都是很高兴、很舒展、很大胆的,然而在自己犯错误后,其表情和动作都是很难过、很畏缩、很小心的。又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中,一开始兔子是高兴的去散步,在散步的途中遇到了困难和障碍,但是兔子先生依旧勇往直前,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感受到兔子的心理变化的状态的。通过这样的角色对比,教师加以引导,幼儿很快就可以得知角色的心理状态。
二、通过讨论,感受角色心理变化
(一)师幼讨论核心内容
绘本并不是单纯的图画书,在绘本的图画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意义。有情感迁移的、有知识经验的、有生活常识的、有社会发展的……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前要先充分的解析绘本的内涵以及绘本核心,通过解析后在绘本教学中带领幼儿一起讨论绘本的核心内容。当核心内容讨论出来后,一些角色的心理就会显而易见,这说明角色的心理是跟随着绘本核心内容而存在的。
(二)同伴讨论角色表现
在绘本活动中,除了师幼讨论还可以同伴进行讨论,这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让每位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加其自信。首先教师提出疑问,请幼儿对于绘本中的角色表现进行讨论,也就是同伴间互相交流绘本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这样的方式,是以幼儿的角度去理解角色心理,相对于教师的灌输就会更有效果的理解。
三、通过角色模仿游戏,表现其心理
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自然地融入到绘本的世界当中,同绘本的角色一起变换心情,通过模仿人物,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张燕子认为:“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的表现可以说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这些体验都有着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沉浸绘本世界中审美的情感的产生,绘本总的某个情节或某个人物形态与此时幼儿心中的张力结构趋于一致,于是处于激动的参与状态的幼儿便产生了情感体验。”
(一)模仿角色动作
给幼儿一点自由的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动”的机会,这就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活动,变换成了有意思的绘本活动。幼儿在宽松、感兴趣的环境下,进行自己喜欢的动作展示,给幼儿创造了表现的机会,也增强了幼儿的表现力及自信心。在绘本活动中,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进行模仿,从而使幼儿站在绘本中角色的位置去思考,这将有利于幼儿理解其心理状态。
(二)模仿绘本情节
给幼儿创设一个情景,为幼儿增加一些道具,再给幼儿一些鼓励的语言,增加幼儿的信心和兴趣,模仿绘本情节比模仿角色动作更加的出色。在绘本活动中,幼儿对于绘本角色的动作都非常有意愿的去模仿、学习,并且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在绘本活动的第二课时或者第三课时,可以给幼儿一个表演的时机,为幼儿更深刻的理解角色心理打造了更到位的模式。
如在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兔子先生在散步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不理解的标志,而当理解时有些标志也失去了意义,兔子先生最后终于明白了标志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场景,为幼儿创设一个表演的舞台,请幼儿分为小组去商讨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商讨道具的使用及摆放位置,这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思考的大脑。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有的模仿兔子先生的动作、表情,有的夸张于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有的还自己创编,把自己置身于情节中,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更加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
本学期通过以上策略本班幼儿对于表现绘本中角色的心理状态更加的关注,同时也能关注到一些小的细节,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角色心理上,发展了本班幼儿的表现角色心理的能力,也提高了读图表达的能力。通过本次研究我对于使幼儿表现角色心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可以在绘本活动中通过观察、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对引导语和重点提问都有所提升。接下来会针对本班幼儿对于如何理解绘本核心内容策略进行研究。
一、通过观察角色,理解其心理
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信息的传达依赖于幼儿的观察力。幼儿通过观察角色表情、动作等进行理解其心理动态。
(一)观察角色表情
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表情,当人们高兴的时候会出现微笑、大笑等笑的表情;当人们伤心的时候会出现撇嘴、流泪等难过的表情……人们的表情多种多样,代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然而每个人的表情展现又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学会观察角色的表情来理解其心理。绘本中常出现的表情有:高兴、难过、惊讶、疑惑……
(二)观察角色动作
通过观察角色的表情幼儿可以得知其心理状态,然后通过角色的动作也是可以得知其心理状态的。人们的动作是通过内心的想法再传送到大脑,再由大脑支配身体来做出动作。人们的动作是千奇百怪,而每一种动作也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内心世界。绘本中出现的动作是围绕着绘本主题来进行的,所以角色的动作也是各种各样的。
(三)对比观察角色
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在观察的角度中,通过表情和动作两种动态来表达出来的。而人们的心理又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前一分钟是高兴的,在发生一件事或者是听到某一句话后,再后一分钟就是伤心的,因此要时时刻刻对人们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观察,才能够有效的得知人们的心理变化。在绘本中角色的心理也是有变化的,有的绘本角色心理变化较少,是比较单一的主题的绘本,有的绘本角色心理变化比较多,是情感较丰富的绘本。如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一开始“大卫”的表情和动作都是很高兴、很舒展、很大胆的,然而在自己犯错误后,其表情和动作都是很难过、很畏缩、很小心的。又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中,一开始兔子是高兴的去散步,在散步的途中遇到了困难和障碍,但是兔子先生依旧勇往直前,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感受到兔子的心理变化的状态的。通过这样的角色对比,教师加以引导,幼儿很快就可以得知角色的心理状态。
二、通过讨论,感受角色心理变化
(一)师幼讨论核心内容
绘本并不是单纯的图画书,在绘本的图画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意义。有情感迁移的、有知识经验的、有生活常识的、有社会发展的……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前要先充分的解析绘本的内涵以及绘本核心,通过解析后在绘本教学中带领幼儿一起讨论绘本的核心内容。当核心内容讨论出来后,一些角色的心理就会显而易见,这说明角色的心理是跟随着绘本核心内容而存在的。
(二)同伴讨论角色表现
在绘本活动中,除了师幼讨论还可以同伴进行讨论,这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让每位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加其自信。首先教师提出疑问,请幼儿对于绘本中的角色表现进行讨论,也就是同伴间互相交流绘本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这样的方式,是以幼儿的角度去理解角色心理,相对于教师的灌输就会更有效果的理解。
三、通过角色模仿游戏,表现其心理
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自然地融入到绘本的世界当中,同绘本的角色一起变换心情,通过模仿人物,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张燕子认为:“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的表现可以说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这些体验都有着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沉浸绘本世界中审美的情感的产生,绘本总的某个情节或某个人物形态与此时幼儿心中的张力结构趋于一致,于是处于激动的参与状态的幼儿便产生了情感体验。”
(一)模仿角色动作
给幼儿一点自由的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动”的机会,这就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活动,变换成了有意思的绘本活动。幼儿在宽松、感兴趣的环境下,进行自己喜欢的动作展示,给幼儿创造了表现的机会,也增强了幼儿的表现力及自信心。在绘本活动中,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进行模仿,从而使幼儿站在绘本中角色的位置去思考,这将有利于幼儿理解其心理状态。
(二)模仿绘本情节
给幼儿创设一个情景,为幼儿增加一些道具,再给幼儿一些鼓励的语言,增加幼儿的信心和兴趣,模仿绘本情节比模仿角色动作更加的出色。在绘本活动中,幼儿对于绘本角色的动作都非常有意愿的去模仿、学习,并且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在绘本活动的第二课时或者第三课时,可以给幼儿一个表演的时机,为幼儿更深刻的理解角色心理打造了更到位的模式。
如在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兔子先生在散步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不理解的标志,而当理解时有些标志也失去了意义,兔子先生最后终于明白了标志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场景,为幼儿创设一个表演的舞台,请幼儿分为小组去商讨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商讨道具的使用及摆放位置,这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思考的大脑。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有的模仿兔子先生的动作、表情,有的夸张于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有的还自己创编,把自己置身于情节中,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更加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
本学期通过以上策略本班幼儿对于表现绘本中角色的心理状态更加的关注,同时也能关注到一些小的细节,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角色心理上,发展了本班幼儿的表现角色心理的能力,也提高了读图表达的能力。通过本次研究我对于使幼儿表现角色心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可以在绘本活动中通过观察、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对引导语和重点提问都有所提升。接下来会针对本班幼儿对于如何理解绘本核心内容策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