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计算机识别技术领域的专家,近年来王蕴红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笔迹识别、多生物特征融合、信息隐藏及隐藏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王蕴红表示,能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让她和她的团队有了很强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计算机识别技术,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蕴红:计算机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容,它包含了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诸多有关计算机和人“智能”交流的方式。计算机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面相、虹膜等)或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方便于操作应用或针对个人身份的识别。
记者:通过新星计划,您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蕴红:2003年,我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依托的课题是多生物特征识别,即人脸、虹膜、声音等多生物特征通过计算机实现有效的融合。从一开始做静态到序列图像的人脸识别,再到基于二维的人脸图像和三维的人脸模型融合识别,在新星计划的支持下,我在三维人脸识别以及系列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新星计划,我不仅拓展了理论研究,还做到了成果转化,让科技服务于生活。基于新星计划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同时也被应用到实际生活领域。可以说新星计划为我创建了一个能够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台,为我现在科研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相比较基础研究来说,应用科学研究更注重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您的相关成果是否有可能实际应用呢?
王蕴红:基础研究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比如我们近期承担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就是研究对于数字媒体的层次化整体化的理解,在基础研究层面上作理解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研究,为日后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最近承担的863项目中,我进行的人脸和步态的层次化融合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后可以逐渐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银行发生的案件,往往要从长达几十天的监控录像中寻找可疑人物,造成人力的巨大浪费。而我们所研究的人脸识别智能监控就是通过存储检索以及内容匹配等智能化手段,让监控真正“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另外,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网络安全的日益重视,我们也开始对公共网络安全的监控问题进行研究。目前相关成果可以实现对网络上敏感图像和文字的过滤,通过监测,从源头上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让网络不良信息远离儿童。
记者:就目前来说,计算机识别技术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呢?
王蕴红:计算机识别技术仍然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学科,它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做到100%识别率,大部分识别技术完全是依靠概率来工作的,一般80%~95%匹配就可以认为成功通过。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识别技术来减少可能发生错误事件,而不能完全避免它。
计算机识别技术的未来,潜力无限,它的发展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轻松和快乐。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可以用虹膜购物,用指纹开门,用相貌打开个人电脑。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计算机识别技术,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蕴红:计算机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容,它包含了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诸多有关计算机和人“智能”交流的方式。计算机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面相、虹膜等)或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方便于操作应用或针对个人身份的识别。
记者:通过新星计划,您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蕴红:2003年,我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依托的课题是多生物特征识别,即人脸、虹膜、声音等多生物特征通过计算机实现有效的融合。从一开始做静态到序列图像的人脸识别,再到基于二维的人脸图像和三维的人脸模型融合识别,在新星计划的支持下,我在三维人脸识别以及系列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新星计划,我不仅拓展了理论研究,还做到了成果转化,让科技服务于生活。基于新星计划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同时也被应用到实际生活领域。可以说新星计划为我创建了一个能够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台,为我现在科研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相比较基础研究来说,应用科学研究更注重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您的相关成果是否有可能实际应用呢?
王蕴红:基础研究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比如我们近期承担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就是研究对于数字媒体的层次化整体化的理解,在基础研究层面上作理解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研究,为日后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最近承担的863项目中,我进行的人脸和步态的层次化融合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后可以逐渐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银行发生的案件,往往要从长达几十天的监控录像中寻找可疑人物,造成人力的巨大浪费。而我们所研究的人脸识别智能监控就是通过存储检索以及内容匹配等智能化手段,让监控真正“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另外,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网络安全的日益重视,我们也开始对公共网络安全的监控问题进行研究。目前相关成果可以实现对网络上敏感图像和文字的过滤,通过监测,从源头上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让网络不良信息远离儿童。
记者:就目前来说,计算机识别技术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呢?
王蕴红:计算机识别技术仍然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学科,它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做到100%识别率,大部分识别技术完全是依靠概率来工作的,一般80%~95%匹配就可以认为成功通过。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识别技术来减少可能发生错误事件,而不能完全避免它。
计算机识别技术的未来,潜力无限,它的发展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轻松和快乐。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可以用虹膜购物,用指纹开门,用相貌打开个人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