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激振荡的判别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激振荡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如何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这个难点,通过对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移相的分析,可直观迅速地判定振荡器能否振荡。这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字】自激振荡;振幅平衡条件;相位条件
  
  自激振荡是一种不需外加信号,就有一定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交流输出信号电路。而正弦波振荡器是是自激振荡电路的特例,即无外加信号,能自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稳定的正弦波振荡信号输出,因此其电路必须要满足振荡的起振和平衡的振幅和相位条件,实现放大 → 选频 → 正反馈 → 再放大……,不断自激,产生输出信号的过程,如图1a所示。
  


  要正确理解两个条件的具体含义。相位平衡条件,其含义是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即两者的相位差为180°的偶数倍,即φ=2nπ。振幅平衡条件,其含义是反馈信号不小于输入信号,即AF≥1。在具体判别时,振幅平衡条件比较容易满足,只要保证放大器是一个带有正反馈的正常放大器即可。正常放大器具有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也就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那么,如何判别正反馈呢?需要注意,正反馈必须是交流反馈。要看交流通路中是否存在反馈,是否是交流反馈。如果有这样的支路存在,可以用瞬时极性法判别,判别出来后,如果是负反馈,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不能振荡,只有是正反馈时才可振荡。其思路过程可以概括为:找反馈元件——瞬时极性法判别——反馈类型——条件满足情况的判别。另外,什么是正常的放大电路呢?以三极管为例,正常的放大电路实质上要求放大器静态时三极管要工作在放大状态。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放大器就有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可满足振幅条件:AF≥1。但是,如果三极管的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则不满足振幅条件。或者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也不满足振幅条件。这样很容易判别出结果。
  这里仅就正弦波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进行讨论,以直观迅速地判断正弦波振荡器能否产生振荡。
  
  1.相位平衡条件
  
  正弦波振荡器要稳定产生持续等幅振荡的平衡过程,除满足振幅平衡条件外,还必须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即:
  φA + φF = 2nπ (n = 0,1,2,…)
  φA是放大电路的移相;φF是反馈网络的移相。
  
  2.电路能否自激振荡的判断
  
  正弦波振荡器中,能出现相位变化的有放大和反馈两部分,对这两部分电路的移相进行分析、归纳,有助于增强振荡器自激振荡条件的理解,提高自激振荡判断的解题能力。
  2.1放大电路的移相φA:放大电路的移相主要决定于放大电路的形式。常用的放大电路有:晶体三极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和集成运放等。本文只讨论晶体三极管放大器和集成运放电路。
  2.1.1晶体三极管放大器分共射、共基、共集三种组态。
  共射电路移相φA = π。(见图2)
  共基电路移相φA = 0。(见图3)
  共集电路移相φA = 0。(见图4)
  


  2.1.2集成运放电路有同相输入和反相输入两种。
  同相输入移相φA = 0。
  反相输入移相φA =π。
  2.2反馈网络的移相φF:反馈网络的移相φF与信号的频率有关。通过选频电路,保证了振荡器具有单一的工作频率,也保证了反馈网络移相φF的单一值。在各种不同的振荡电路中,反馈网络有的就是选频电路,有的反馈网络与选频电路分开,有的反馈网络是选频电路的一部分。
  2.2.1RC选频电路(选频电路就是反馈网络):
  A.RC串并联网络(见图1b左半部分电路)
  当f = f0 =1/(2πRC)时,输出电压与反馈电压同相,即φF = 0。
  B.RC移相网络
  


  RC移相网络有超前移相和滞后移相两种。选取不同的R和C值,可获得一定频率下的超前移相(φF > 0)(图5)和滞后移相(φF < 0)(图6)值。
  2.2.2LC选频电路:
  A. 变压器反馈式(选频电路与反馈网络分开)
  


  “*”表示变压器的同名端。
  图7、图8的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同名端接地,U'0与U'f同相,φF = 0。
  图9、图10的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异名端接地,U'0与U'f反相,φF =π。
  B.电感电容反馈式(反馈网络是选频电路一部分)。
  由于电感电容反馈网络是LC选频电路一部分,LC中的多个电感可看作顺向串联,多个电容也可看作串联。
  


  图11、图13,U'0与U'f公共点极性相反,U'0与U'f反相,φF =π。
  图12、图14,U'0与U'f公共点极性相同,U'0与U'f同相,φF = 0 。
  掌握上述内容后,只要多加练习,即可掌握自激振荡的判断方法了。
  
  参考文献
  [1]陶希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第2版,第148页
  收稿日期:2008-09-10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了有之带来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应到学生围绕问题区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育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集少成多,在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式在我国推广实施,取得重大成效。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深刻认识到,西方成功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的社会体制和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建设根本离不开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实现较好融合,则可形成企业前进的动力,促进企业发展。    1.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资源    传统文
期刊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洗礼。人们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唤起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宽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
期刊
【摘要】情感价值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实际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向往积极的情感,更应帮助学生调解好情感的变化;而教师自身也只有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价值教育观;真情;热情;激情;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
期刊
“情感教育”要求我们即要以好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升华;又要以健美的形式,快乐的情景,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完美的享受;同时还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新世纪、新观念,以现代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新手法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他们的人格,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本人时刻注重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有趣的实验、鲜明的现象、趣味横生的结果进行“情感教育”。为孩子们创建轻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极大的肯定了兴趣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够最佳接受信息。因此,语文教学应时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从如下三方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利用语文课内容,
期刊
长江、长城在聆听,聆听中华大地心跳的节奏;黄山、黄河在静观,静观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珠穆朗玛在等待,等待奥运圣火的灿烂光芒;东方巨人在歌唱,那是中国三十年巨变的神圣的赞歌!  弹指一挥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跨越世纪的历史巨变中,中华民族在改革中开拓进取,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回首往事,告别的是辉煌与坎坷的昨天,展望未来,迎来的是满载希望的明天。三十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
期刊
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开发人的智力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小学阶段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阶段,他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知识方面,都犹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印迹。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就是说,孩子们纯洁、善良,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对他们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更凸显
期刊
1 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挫伤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
期刊
【摘要】“节假日是儿童分享不同风俗习惯的好时机”,各个节日中所渗透的文化背景具有多元性等特点,因此节日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注意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和家庭文化背景出发,建构独特的、多元的节日课程,同时有效整合家、园、社区三个元素,丰富节日来源,贴近幼儿生活,使课程的范围更全面,更立体。  【关键词】多元;节日文化;生活;感恩节日    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被受关注,社会、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