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能力是指运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化学现象,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进行基本操作的指导、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以及巧妙的习题评讲。
关键词:实验能力
基本操作 探究性
化学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基本操作的训练
在经过了初中的学习培训后,高中的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论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却欠缺实际操作能力。从粗盐的提纯以及蒸馏水的制取等实验,就暴露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的弱点。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重新规范与纠正他们在实验时出现的错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学习分液和萃取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分液漏斗,接着让学生在分液漏斗中注入5ml水,有同学会发现分液漏斗漏水,怎么处理呢?实验时能否直接使用分液漏斗?通过课堂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哪些仪器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也学会了冷静、沉着地应对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接着让学生将4ml碘水与4ml乙醇、4ml碘水与4mlCCl4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并思考如何分离这两种混合液。通过边讲边做实验,学生能更好理清分液的适用对象、萃取剂的要求。最后让学生用分液漏斗将4ml碘水与4ml CCl4混合液分离,有的小组分液漏斗不争气,下层的液体流不出来,怎么办?有同学设计出可替代的装置来维持压强平衡。问题得到解决,大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也是学生训练基础操作的重要基地。恰当地安排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之中提高基本操作能力。
二、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示范操作,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要保证演示实验顺利完成,事先要对物质、器材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
面对演示实验,学生并不知道从哪些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这时教师应加以指导,让学生的观察更具有效性与针对性。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指导学生从“海、陆、空”全方位观察,并如实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让学生检验实验所生成的气体、思考钠着火时如何处理,推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操作进行解释或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相关答案。例如:学生都知道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胶头滴管插入到试管中,但在制取Fe(OH)2时,为什么需要将盛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插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以下;又如在做验证葡萄糖水解产物的实验时,为什么需要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对于这样一些细微的操作,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自探究学习化学知识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等。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
本题就知识结构来说,已经适合高一学生来做,从习题的典型性来说,本题非常巧妙地将两个实验现象相反的实验用一套装置结合起来进行命题。然而学生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回答。
进行习题讲评时,可以设计成以下问题:红色溶液让你联想到什么?红色溶液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无色溶液?无色溶液能否变成红色溶液?从装置来分析,本题涉及两种气体,会是两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这种神奇的性质呢?通过问题的设计,慢慢激活学生的记忆,再加上对本题的理解,最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设置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现象着手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又如: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 H2SO4(浓)=Na2SO4 SO2↑ 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3)从乙处均匀通人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I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在I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评讲此题时,先让学生读题,明确实验的目的;接着让学生回忆SO2的性质,SO2被催化氧化时的反应条件,学生会明白装置Ⅲ应该在最后,装置V要在装置Ⅱ的前面;最后让学生回忆SO3的性质,由“冰水”两字联想到什么,从而可以确定Ⅳ处观察到的现象,至于甲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回忆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分液漏斗在分液时的操作。
经过适当的练习与巧妙的习题讲评,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操作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最终实现实验能力的提高。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胆地、适当地设置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实验能力
基本操作 探究性
化学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基本操作的训练
在经过了初中的学习培训后,高中的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论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却欠缺实际操作能力。从粗盐的提纯以及蒸馏水的制取等实验,就暴露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的弱点。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重新规范与纠正他们在实验时出现的错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学习分液和萃取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分液漏斗,接着让学生在分液漏斗中注入5ml水,有同学会发现分液漏斗漏水,怎么处理呢?实验时能否直接使用分液漏斗?通过课堂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哪些仪器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也学会了冷静、沉着地应对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接着让学生将4ml碘水与4ml乙醇、4ml碘水与4mlCCl4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并思考如何分离这两种混合液。通过边讲边做实验,学生能更好理清分液的适用对象、萃取剂的要求。最后让学生用分液漏斗将4ml碘水与4ml CCl4混合液分离,有的小组分液漏斗不争气,下层的液体流不出来,怎么办?有同学设计出可替代的装置来维持压强平衡。问题得到解决,大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也是学生训练基础操作的重要基地。恰当地安排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之中提高基本操作能力。
二、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示范操作,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要保证演示实验顺利完成,事先要对物质、器材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
面对演示实验,学生并不知道从哪些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这时教师应加以指导,让学生的观察更具有效性与针对性。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指导学生从“海、陆、空”全方位观察,并如实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让学生检验实验所生成的气体、思考钠着火时如何处理,推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操作进行解释或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相关答案。例如:学生都知道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胶头滴管插入到试管中,但在制取Fe(OH)2时,为什么需要将盛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插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以下;又如在做验证葡萄糖水解产物的实验时,为什么需要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对于这样一些细微的操作,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自探究学习化学知识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等。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
本题就知识结构来说,已经适合高一学生来做,从习题的典型性来说,本题非常巧妙地将两个实验现象相反的实验用一套装置结合起来进行命题。然而学生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回答。
进行习题讲评时,可以设计成以下问题:红色溶液让你联想到什么?红色溶液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无色溶液?无色溶液能否变成红色溶液?从装置来分析,本题涉及两种气体,会是两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这种神奇的性质呢?通过问题的设计,慢慢激活学生的记忆,再加上对本题的理解,最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设置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现象着手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又如: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 H2SO4(浓)=Na2SO4 SO2↑ 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3)从乙处均匀通人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I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在I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评讲此题时,先让学生读题,明确实验的目的;接着让学生回忆SO2的性质,SO2被催化氧化时的反应条件,学生会明白装置Ⅲ应该在最后,装置V要在装置Ⅱ的前面;最后让学生回忆SO3的性质,由“冰水”两字联想到什么,从而可以确定Ⅳ处观察到的现象,至于甲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回忆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分液漏斗在分液时的操作。
经过适当的练习与巧妙的习题讲评,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操作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最终实现实验能力的提高。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胆地、适当地设置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