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二次矫治一例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1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

患者的二次矫治过程,一期矫治阶段主要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二期固定矫治阶段上下牙列排齐后,通过头帽-口外弓牵引,用矫形力抑制上颌生长,最终实现患者咬合及面型的良好改善。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治疗药物疗效有限。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功能,有望成为IBD的新兴治疗手段。然而MSCs因归巢能力有限,目前认为其可能通过旁分泌发挥治疗作用。MSCs分泌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MSCs的大部分功能,无恶性分化且在体内稳定存在,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其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病史摘要患儿,4岁,男性,因"气管切开术后3年余"入院。症状体征双肺呼吸音清,颈前可见金属气管套管在位,通畅,活动时可见轻度吸气性三凹征。诊断方法颈部CT扫描提示声门下区气道明显增厚,气道狭窄。电子喉镜提示:声带及喉室平面瘢痕堵塞,声门区未见腔隙。诊断:1.喉气管狭窄4度;2.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行等离子消融术+药物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临床转归术后7 d患儿成功拔出了气管套管,术后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1分类错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