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8月20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贵阳论坛'暨‘新中国70年党的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召开。在开幕式上,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静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樊建新致辞并做主题报告。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20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贵阳论坛'暨‘新中国70年党的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召开。在开幕式上,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静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樊建新致辞并做主题报告。
其他文献
2021年12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Lao Academ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ciences, 原名老挝社会科学院) 和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原名越南社会科学院) 共同主办的"第八届社会主义国际论坛", 以视频会议方式在中国北京、老挝万象与越南河内同期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视为"现代国家" 的资本主义国家, 不是阶级统治工具和共同体管理机构的简单拼凑, 要从整体性的高度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治理的阶级性与公共性.依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规定性, 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四重弹性结构, 这规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治理的基本取向, 为资本主义国家罩上了公共福利管理者的华丽外衣.但囿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其阶级本质所规定的职能边界, 社会总资本矛盾运动的累积和深化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治理的制度性失灵.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年12月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坛" 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学者, 围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 这一主题, 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202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姜辉研究员的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出版.
托马·伊万(Toma0x0E0xFF?倓0x030x0FIoan),男,罗马尼亚人。1954年1月生于罗马尼亚雅西省维多利亚乡。1981年毕业于雅西大学法律系,1986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政治经济学系,2008年获布加勒斯特蒂图列斯库大学商法硕士学位,现为布加勒斯特工商会执行局委员。托马在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曾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兼青年事务部部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一构想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超越西方媒体和思想界的议题设置,用彻底的唯物史观作为武器批判和回应逆全球化思潮。伟大战略才能赢得伟大斗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战略意义在于,为防范化解国际关系重大风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重要遵循。具体来讲,它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积极应对世界变局,争取世界光明未来;它提炼"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为世界和平发展凝聚共识;它积聚道义力量,为推进全球治理的公平正义发出中国声音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意识形态创新是改革开放中极端重要的创新,也是驱动和引领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创新先后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的实质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我为主,强本固基,包容创新,守正出新,破解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意识形态创新能够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重构优化改革开放的愿景目标,进而成为保驾护航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思想保障。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性、不平衡性关系以及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
21世纪初,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以及二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欧美左翼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比如: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具国际视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向经济及社会制度性质回归;重新强调阶级主体及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突出对经济平等与正义的强调和回归;对社会变革方式的研究,更加关注社会运动本身带来的推动效应。这些新的理论探索及其见解,对于人们了解21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民族文化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关乎民族的复兴,现代新儒学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且其学术话语体系被新儒家积极付诸实践,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保守主义特质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不利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哲学观、历史观、文化观和方法论等多个层面对现代新儒学展开批判,有助于肃清文化战线上的保守思潮,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对现代新儒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有对其积极因素的借鉴,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