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选择、隔离种植、整地施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大田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26-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公害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鲜食糯玉米因其特有的香糯风味、营养丰富(富含硒、锌、维生素E等有利健康的特殊养分)、蒸煮食用方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2005年泗阳县裴圩镇引种苏玉糯1号1 500m2,经2年试种,表现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佳,商品性较好。2007年全县种植糯玉米面积达30hm2,已在当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品种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征
  苏玉糯1号属中熟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从播种至鲜果采收春播约90~95d,夏播90d。该品种为单交种,植株根系发达,株型半紧凑,株高180~200cm,穗位高80cm左右,果穗长18~20cm,穗粗4.0~4.5cm,单穗鲜重150~180g,双穗率达40%,籽粒排列整齐,嫩白色,果皮薄,有光泽。
  1.2抗逆性和适应性
  该品种由于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且耐湿性较好,适应性广,中抗大小斑病。
  1.3商品外观和食用品质
  采收期,果穗苞叶青绿色,果穗纺锤形,粒大饱满,外观商品性佳。据报道,总淀粉含量76%~77%,粗蛋白含量7.15%,粗脂肪含量4.33%,可溶性糖含量1.34%。品尝评价糯性高,口感细腻,集香、糯、甜于一体。
  1.4产量较高
  成穗在6.98万个/hm2左右,单穗重量150~180g,可产鲜穗10.35~12.45t/hm2
  
  2高产栽培技术
  
  2.1土壤选择
  种植苏玉糯1号地块宜选择地势较高爽,排灌方便,平坦,肥沃,便于隔离的砂壤土为好。
  2.2隔离种植
  为避免不同品种串粉影响籽粒颜色和食用品质,必须与其他不同品种同期播种的玉米间隔350m以上种植,或者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错开授粉期,两品种播种时期必须相差20d以上。
  2.3整地施肥
  苏玉糯1号较喜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施腐熟有机肥15.0~22.5t/hm2,45%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kg/hm2和尿素225kg/hm2。一般先将肥料一次性施入,然后耕耙。播前须精细耕地,耙平地面,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一次得全苗。
  2.4适期播种
  早播早收效益好,但糯玉米种子不耐低温潮湿,一般在清明以后方可播种,若提早播种,则必须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地膜覆盖技术,以保安全出苗并取得较高产量,直播或地膜覆盖播种前按1.5m做畦,实行宽窄行(90cm×30cm)起垄种植。
  2.5合理密植
  2.5.1及时移栽。育苗移栽的苗宁小勿大,苗小活棵快、缓苗期短、成活率高。幼苗2叶1心时及时带土带水移栽,移栽密度4.95~5.40万株/hm2,实行宽窄行种植,即宽行距80cm,窄行距45~50cm,这样有利于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
  2.5.2直播田。三叶期间苗,每穴留2株。五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并查苗补缺。及时浅中耕培土和培根。
  2.5.3地膜覆盖田。要及时破膜培根,并按照适宜密度做好间苗、定苗工作。
  2.6大田管理
  2.6.1及时施肥。施足基肥(占40%),轻施苗肥(20%),适施拔节肥(10%),主攻穗肥(30%)。营养钵移栽田要在移栽后7~10d,即缓苗期施农家有机液肥(稀粪水)15t/hm2或尿素150kg/hm2。抽雄前7~10d当植株呈大喇叭口期时,正值雌蕊小花分化,是决定粒数的关键时期,施尿素150kg/hm2,以促进雌蕊小花分化,增加粒数,并及时培土。
  2.6.2水浆管理。全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苗期注意防渍害,抽雄吐丝期要防干旱,特别是开花授粉期不能受旱。
  2.6.3病虫害防治。主要是玉米螟和地老虎,当玉米长到5~6叶时,用80%敌百虫1 000倍液于晴天下午3时后喷施防治地老虎,每7d喷1次,连喷3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浇芯或用Bt、锐劲特等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高温高湿天气要注意防治叶斑病和纹枯病。玉米授粉以后不要使用农药,以防果穗污染。
  2.7适时采收
  一般在授粉后19~23d外观苞叶稍黄(即乳叶期)时为采收适期,此时籽粒含水量约75%,采摘后的果穗要及时上市或加工冷藏,以免影响品质。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发病株率、病情指数、病死株率的调查,明确了康地蕾得细粒剂对烟草青枯病病菌的抑制率,并进行药效防治试验,观察康地蕾得细粒剂对烟草青枯病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康地蕾得对烟细粒剂草青枯病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0kg/hm2、45.0kg/hm2、67.5kg/hm2、90.0kg/hm2的用药地块对青枯病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有所提高,且在速效性、
摘要 总结了2008年镇江市水稻新品种的试验概况,分析了各品种的试验结果,对2008年水稻新品种进行评述,以期为水稻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江苏句容;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60-02    为明确水稻新品种(系)在镇江地区的种植表现,特进行本试验,以期为该地区水稻选种提供参考。    1 材
摘要着重从参数设置、观测编报、数据维护等方面,介绍了OSSMO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对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OSSMO软件;参数设置;观测编报;数据维护;技巧  中图分类号S1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64-02    OSSMO软件即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为了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版)的需要,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
摘要 高原448小麦抗旱、耐寒性强,抗青干、抗倒伏,抗锈病、黑穗病,柴达木盆地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6.75~9.00t/hm2。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繁育技术。  关键词 小麦;高原448;特征特性;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3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135-02    1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135±3.17d。芽鞘白色,幼
摘要从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扩大营销、促进增收即“稳基地、提单产、扩营销、促增收”4个方面探讨和总结出了适合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可行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47-02    近年来,西吉县马铃薯以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为总体目标
摘要 通过近几年对超级稻Ⅱ优明86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应用,其技术体系趋于完善。在中籼稻生产实践过程中,单产逐年提高,局部区域已达10.5t/hm2以上。其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超级稻;Ⅱ优明86;栽培技术规程    六安市裕安区常年水稻播种面积达4.2万公顷左右,系江淮一季中籼稻主产区之一,多年水稻产量徘徊在6 750
摘要简要阐述了选育推广粮饲兼用型玉米的重要意义、西南山地兼用型玉米育种创新实践及热带种质在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创新中的利用价值,以期为西南山地粮饲兼用型玉米的育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热带种质;育种创新;西南山地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64-02    玉米是全球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集粮、经、饲于一体,是发展畜牧业的支
摘要分析和总结了宝鸡市农科所积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通过实施“三大战略”,推行“三大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旨在为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学发展;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64-01    近年来,宝鸡市农科所坚持“科研立所,开发强
摘要介绍了淮稻10号的品种特性及示范种植表现,分析了示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利用建议,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稻10号;品种特性;种植表现;利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76-01    2008年海安县城东镇根据县种子站下达的水稻新品种淮稻10号试验示范的要求,经过认真筛选,合理选址,最终确定在基础较好、
摘要不同盐浓度梯度下处理野生型盐芥,观察其对盐芥体内维生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盐浓度下,维生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芥所含维生素C量相应降低。  关键词盐胁迫;盐芥;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  中图分类号 Q945.78;S63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78-01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亿公顷受盐渍化影响的陆地,约占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