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背书插上流行音乐翅膀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想这个画面都赏心悦目:相伴琴瑟和鸣忽转急管繁弦,莘莘学子或哼唱或和声着《琵琶行》,600多字的长诗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朋友,你有过“学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吐槽吗?即使没有,也一定听过校园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吧。此际,熏风里绽开“花”朵朵,且赏这一朵:“90后”奇然和小伙伴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视频网上一传,就被封为“高三语文必听曲目”,更有一众高中生“泪流满面”地表示:“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想想这个画面都赏心悦目:相伴琴瑟和鸣忽转急管繁弦,莘莘学子或哼唱或和声着《琵琶行》,600多字的长诗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这就引发出一个课题:如何学习汉语汉字,干脆说,如何学好中国语文?对此,笔者在此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毫无疑问,被称为“方块字”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笔者以为,汉字“色(色彩、颜色)、形(形象、形状)、味(味道)”俱全,远闻香味扑面,近睹赏心悦目。其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在世界文字中都是獨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历尽沧桑,又青春永驻。
  但是,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文字),却有一个几千年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活人读死书,能把死书读活;死书读活人,能把活人读死。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更让死记硬背成了横扫大江南北的唯一神器。死记,把活色生香的汉语也记“死”了;硬背,让一个个英俊少年“背”成了硬板板的“冬烘脑袋”。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唐诗宋词,如白居易这首千古名作《琵琶行》,竟然背哭了一代又一代人!随便来句填空,也让不少同学患上了高考(古诗词)“填空恐惧症”。由此,校园里竟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此语当中,怕鲁迅(周树人)是伪命题,但怕文言文包括古诗词背诵,甚至成了中国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一批批的学子把这死记硬背视为畏途,优秀的古代文学包括灿若明珠的古诗词遂变得“面目可憎”“味同嚼蜡”。
  其实,汉语言文字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种语言能像汉语这样产生出如此极具美感的文字来?没有。她如夏花般灿烂,如秋叶般静美!她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在学习中为什么不可以大胆采用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呢?
  近来走红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创意节目,成为学习古诗词之热的“引力波”。但在大会夺魁的女高中生武亦姝毕竟属于“独一份儿”,更多的同学们还是苦于死记硬背。现在有了流行歌曲版的《琵琶行》,让你听着好听的歌,跟着哼唱记歌词,顺便把背书的任务完成了,岂非“幸福的一举两得”?
  随着奇然们新作歌曲版《离骚》即将发布,校园里“奔走相告”:“感谢呀,总也背不熟的课文,现在有救啦!”“能不能出个高考语文背书系列,把古诗全写成歌呀?”同学们的热望正是各地的“奇然们”努力实践的路径之一,让《出师表》《蜀道难》《逍遥游》等名篇也都发生类似的“变身”,让枯燥的背书变得更美好……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 ,6 1岁 ,自觉消化不良伴上腹部肿块渐大半年 ,无腹痛、腹泻、黑便 ,无黄疸 ,无发热 ,无消瘦等。体检 :腹软 ,上腹部隆起 ,触及肿块约 35cm× 2 5cm ,质软 ,无压痛 ,活动
就D-S证据合成规则对于冲突证据合成存在的不足,不少学者基于证据冲突概率再分配思想,提出了相应的修正证据合成规则。针对这些修正合成规则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合成规则,该
根据油田企业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现状,系统地阐述了TPM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的融入、改进问题,TPM建设的“四全管理”和“四维系统闭环”管理理
实践证明,良好的管理考核制度对于组织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有所作为,除了国家、社会等外部条件的具备,更需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的教师考核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实施的职业教育内容是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的真个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教会大学一方面适应了国
<正>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与单纯性脑卒中相比,其临床表现与治疗均具有特殊性。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相近,容易混淆而导致漏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