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一小)
摘 要:课标指出: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借助“心灵物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对福利院里的见闻所产生的感想、联想……
关键词:表达;感受;心灵物语
现在的学生,一谈到写自己的感想,总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让人读了之后不能产生深度联想,更别谈回味无穷了。我便用这样的过渡语——那怎样把你们说的这些感想写得栩栩如生呢?从而引出一种深度表达感受的方法:“心灵物语”。
“心灵物语”是把一些触动心灵的话或感受通过物体等来传达。具体是指:以心转物、以物转心。比如:同样在雨天,因为老师发了考试卷——
小A考了高分,心里喜滋滋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便自言自语:“串串雨珠滴入心田,清凉而舒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B考得不理想,则对天上下的雨充满了敌意:“这令人倒霉的雨,走在路上都要欺负人,冰得透心的雨直往脖子里钻;路上的车也不饶过我,溅起的泥水点怎么专找我的衣服,好像还想往我脸上抹黑,真气人……”
敏感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温度;思辨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深度。一个习惯思辨的人,会从事物表面,深入到事物内部,发掘出新鲜的意味来!
如今的六年级学生已悄然进入少年时期,他们的思想有了青春期孩子的懵懂,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与父母交流时,出现了逆反心理。而在这时,家长朋友们,有的哭诉着告诉我他们心中的无奈。那么,我该怎么办?我得想想办法——对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太优越,所以一有不顺心,便会撒娇,也许还会给父母脸色看,犟嘴,耍脾气等。我想通过儿童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今天带领大家去一趟兰州市儿童福利院。
二、展示图片,视觉接触
正值2016年春节过后,我带领班上评选出的优秀小组的学生去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探望那儿的孩子们,这只是大门口的一张合影。
猜猜:为什么福利院的老师不允许我们带上相机或手机拍照呢?
老师出示一张张网上搜集到的福利院的生活情景图,并予以说明。
交流讨论,听觉接触。
听到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生活,想必大家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想说,指名说。
请亲自去过福利院的学生来帮你们解答。
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呢?
教师小结。
三、明确目标,心灵接触
过渡:那怎样把你们说得这些感想写得栩栩如生呢?
揭示目标。
解释“心灵物语”表达方式。
你认为“心灵物语”是怎样的表达方式呢?指名谈谈。
说说学过的课文用到过这种表达方式吗?指名说说,有《穷人》《月光曲》《匆匆》……
四、练笔时刻,思维触碰
那么下面请大家练习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吧!
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话题,请大家参考选择话题来写出自己的心灵物语。
提示:先独自思考一番,再下笔:
1.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抬眼望望晴朗的天空……
2.听(看)到他们的生活,凝望灰蒙蒙的……
3.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想到了热闹的步行街……
4.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想那些建筑工地上……
学生动笔写,老师行间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激励学生:懂得分享的人,一定是快乐的。
师生评价、小结、再修改。
五、作品完型,思维导图
谈话:一篇习作光有心灵的震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写出的作品要让读者去读,所以我们写作时必须要有读者意识,让读者也知道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这样他才会与你有心灵上的沟通与共振。
那你会分几块内容将这篇习作写完整呢?指名在黑板上说说画画;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顺序和方式。(板书)
以上便是“思维导图”,它能帮助我们在习作前设计好作文的框架,或打好腹稿,便于我们理清思路。
想想这篇习作应该起个怎样的题目才有新意呢?指名交流。
六、布置作业,反馈延伸(作业三选二)
1.完成自己的习作;
2.看看相关“心灵物语”的文字资料;
3.与家人分享你的“心灵物语”;
……
如上设计,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习使用心灵转化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事某物上,顿时出现了一种语言上的意境美。
正如另一学生这样写道:
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抬头看到那晴朗的天空,再低头想想自己的生活。不知我们要比他们幸福多少倍呢!他们得不到家的温暖,而我们却有父母充足的爱。从今以后,我要多多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再也不和他们顶嘴了。
现在的孩子们对于蜜罐式的生活早就习以为常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人过着异样的生活的。
从福利院出来,我感觉天空灰蒙蒙的,心情也像被蒙上了灰——心情十分沉重。我想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平呢!我们都有自己幸福、快乐、安宁的家,他们却只能在福利院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让我不由得心疼!請大家多多关爱他们吧,多关心关心他们吧!
在学生一段段话语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是有情有义的。
我在习作指导中,逐一落实课标指出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借助“心灵物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所产生的感想、联想……为此我行走在习作教学探究之路上更有力量了。
编辑 鲁翠红
摘 要:课标指出: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借助“心灵物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对福利院里的见闻所产生的感想、联想……
关键词:表达;感受;心灵物语
现在的学生,一谈到写自己的感想,总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让人读了之后不能产生深度联想,更别谈回味无穷了。我便用这样的过渡语——那怎样把你们说的这些感想写得栩栩如生呢?从而引出一种深度表达感受的方法:“心灵物语”。
“心灵物语”是把一些触动心灵的话或感受通过物体等来传达。具体是指:以心转物、以物转心。比如:同样在雨天,因为老师发了考试卷——
小A考了高分,心里喜滋滋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便自言自语:“串串雨珠滴入心田,清凉而舒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B考得不理想,则对天上下的雨充满了敌意:“这令人倒霉的雨,走在路上都要欺负人,冰得透心的雨直往脖子里钻;路上的车也不饶过我,溅起的泥水点怎么专找我的衣服,好像还想往我脸上抹黑,真气人……”
敏感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温度;思辨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深度。一个习惯思辨的人,会从事物表面,深入到事物内部,发掘出新鲜的意味来!
如今的六年级学生已悄然进入少年时期,他们的思想有了青春期孩子的懵懂,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与父母交流时,出现了逆反心理。而在这时,家长朋友们,有的哭诉着告诉我他们心中的无奈。那么,我该怎么办?我得想想办法——对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太优越,所以一有不顺心,便会撒娇,也许还会给父母脸色看,犟嘴,耍脾气等。我想通过儿童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今天带领大家去一趟兰州市儿童福利院。
二、展示图片,视觉接触
正值2016年春节过后,我带领班上评选出的优秀小组的学生去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探望那儿的孩子们,这只是大门口的一张合影。
猜猜:为什么福利院的老师不允许我们带上相机或手机拍照呢?
老师出示一张张网上搜集到的福利院的生活情景图,并予以说明。
交流讨论,听觉接触。
听到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生活,想必大家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想说,指名说。
请亲自去过福利院的学生来帮你们解答。
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呢?
教师小结。
三、明确目标,心灵接触
过渡:那怎样把你们说得这些感想写得栩栩如生呢?
揭示目标。
解释“心灵物语”表达方式。
你认为“心灵物语”是怎样的表达方式呢?指名谈谈。
说说学过的课文用到过这种表达方式吗?指名说说,有《穷人》《月光曲》《匆匆》……
四、练笔时刻,思维触碰
那么下面请大家练习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吧!
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话题,请大家参考选择话题来写出自己的心灵物语。
提示:先独自思考一番,再下笔:
1.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抬眼望望晴朗的天空……
2.听(看)到他们的生活,凝望灰蒙蒙的……
3.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想到了热闹的步行街……
4.听(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想那些建筑工地上……
学生动笔写,老师行间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激励学生:懂得分享的人,一定是快乐的。
师生评价、小结、再修改。
五、作品完型,思维导图
谈话:一篇习作光有心灵的震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写出的作品要让读者去读,所以我们写作时必须要有读者意识,让读者也知道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这样他才会与你有心灵上的沟通与共振。
那你会分几块内容将这篇习作写完整呢?指名在黑板上说说画画;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顺序和方式。(板书)
以上便是“思维导图”,它能帮助我们在习作前设计好作文的框架,或打好腹稿,便于我们理清思路。
想想这篇习作应该起个怎样的题目才有新意呢?指名交流。
六、布置作业,反馈延伸(作业三选二)
1.完成自己的习作;
2.看看相关“心灵物语”的文字资料;
3.与家人分享你的“心灵物语”;
……
如上设计,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习使用心灵转化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事某物上,顿时出现了一种语言上的意境美。
正如另一学生这样写道:
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抬头看到那晴朗的天空,再低头想想自己的生活。不知我们要比他们幸福多少倍呢!他们得不到家的温暖,而我们却有父母充足的爱。从今以后,我要多多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再也不和他们顶嘴了。
现在的孩子们对于蜜罐式的生活早就习以为常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人过着异样的生活的。
从福利院出来,我感觉天空灰蒙蒙的,心情也像被蒙上了灰——心情十分沉重。我想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平呢!我们都有自己幸福、快乐、安宁的家,他们却只能在福利院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让我不由得心疼!請大家多多关爱他们吧,多关心关心他们吧!
在学生一段段话语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是有情有义的。
我在习作指导中,逐一落实课标指出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借助“心灵物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所产生的感想、联想……为此我行走在习作教学探究之路上更有力量了。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