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来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文章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
[目的]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土地利用功能演变驱动机制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其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缺乏微观、宏观与微观尺度相结合的应用;评价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率.[方法]运用Voronoi、GIS核密度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山西省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且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海拔、坡度、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坡度、低海拔的区域.在区位因素上随县城、公路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程度呈反比下降趋势.此外山西省农村点适宜性分布以较适宜居住为
[目的]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关键要素,对于城镇化和减贫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199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1)城镇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均能有效降低农村贫困程度.(2)人口城镇化与贫困之间呈U型关系,而经济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是单向负相关.(3)我国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明
[目的]文章以三维生态足迹视角对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高经济水平,高自然资本存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自然资本,并用GWR模型识别可持续性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从时间序列上:全省自然资本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内部组分构成看,生物账户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林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2)从空间格局上:足迹深度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南部>东部,其中新余市最高达13.264hm2/人,鹰潭市最低为2.7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的带动,只有产业兴旺,农业才能全面升级,农村才能全面发展.农村最终选择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需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多环节调研和因地制宜的甄选、培育,依托本地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的特色产业,一些亮点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河南样板”.
期刊
2021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为延伸和凸显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蒸蒸日上的乡村产业探索新业态打开了思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将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将释放以“农业+”的代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红利,更将承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前景.
期刊
[目的]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解析其绿色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和区域差异,提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选取2012—2018年黄河流域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高效发展三个层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从时序变化来看,2012年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值从2012年的0.153提高到2018年的0.829;20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和长期收敛性,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农业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基于中国29个省(市、区)197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Log(t)回归的PS收敛检验分析累积农业TFP增长的收敛性.[结果]农业TFP的动态分析表明,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撑,由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TFP增长的速度放缓.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986—2017年中国农业累积TFP增
[目的]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中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地膜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废弃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的时间节点下,对中国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及规律总结,有利于把握政策方向及国家工作重点.[方法]文章基于199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328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