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H2O体系E-pH图的Fe(OH)2制备条件分析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Fe-H2O体系E-pH图为依据,从电化学、化学热力学、沉淀溶解平衡等角度进行计算,推导了制备Fe(OH)2的最佳条件。基于计算结果,设计了三个实验,均明显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及其被氧化后生成的Fe(OH)3红棕色沉淀。实验证实,理论计算推导出的实验条件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氢氧化亚铁;制备条件分析;Fe-H2O体系;E-pH图; 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9–0064–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Fe(OH)2白色沉淀的制备是高中化学疑难实验之一。虽然学界对此实验已经研究了几十年[1~6],但是相关结论主要集中于无氧条件的控制,已有研究对该实验原理的分析都不够全面,理论计算也不够深入。其实,除了无氧条件以外,溶液的pH也是影响实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借助Fe-H2O系统的E-pH图[7](图1),对Fe(OH)2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条件进行了理论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实验方案,最终制备出了稳定的Fe(OH)2白色沉淀。
  1 Fe-H2O体系的E-pH图解读
  在等温等浓度条件下,以电对的电极电势E为纵坐标,溶液的pH为横坐标,绘出电极电势E随pH变化的关系图,这种图叫做E-pH图[8]。该图将各种物质的电极电势与pH的关系以曲线形式表示出来,从图中能看出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或者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浓度和酸度[9],以及物质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条件。由于很多氧化还原反应都在水中进行,因此很多物质的E-pH图中都会同时出现H2O的E-pH图。在Fe-H2O体系的E-pH图中,标有a、b符号的两条虚线即是H2O的两条E-pH曲线。在图1中,Fe(OH)2位于线⑤⑥⑦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区域。解读该区域的信息可以揭示Fe(OH)2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条件。
  计算结果显示,如果用FeSO4·7H2O配制的饱和溶液来制备Fe(OH)2,开始沉淀的最低pH为5.85。如果用非饱和FeSO4溶液来制备Fe(OH)2,由于c(Fe2 ,非饱和)
  综上分析发现,制备Fe(OH)2时,最好选用pH在3~5的Fe(Ⅱ)溶液。这样的溶液中Fe3 已经完全沉淀,在溶液中Fe3 的含量极少。另外,碱的用量不宜过多,能使反应体系的pH落在6~8区间的为最佳用量。
  1.2 ⑥线的意义解读
  基于上述分析和计算,笔者以摩尔盐作为Fe(Ⅱ)的来源,以氨水或者NaOH固体作为碱的来源,得到以下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1 摩尔盐与NaOH固体反应的常量实验
  实验步骤:
  (1)加热蒸馏水至近沸,保持10分钟。用保鲜膜密封瓶口,静置冷却,得去氧蒸馏水。
  (2)向小锥形瓶或小烧杯中加入50mL去氧蒸馏水和10g (NH4)2Fe(SO4)2·6H2O(s),油封,摇匀,使固体完全溶解,得浅绿色Fe(Ⅱ)溶液。
  (3)将三角漏斗茎部伸入液面以下,通过漏斗向溶液中一次性加入约0.1g NaOH固体,得Fe(OH)2白色絮状沉淀(如果直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表层的油封会阻挡固体氢氧化钠落入下层溶液)。
  实验现象:NaOH固体落入Fe(Ⅱ)溶液,迅速生成大量白色絮状沉淀,随后白色絮状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或墨绿色。沿着器壁向上提升漏斗,在液面以上容器内壁上出现了红棕色附着物,说明Fe(OH)2暴露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红棕色的Fe(OH)3。   方案2 摩尔盐与NaOH固体反应的微型实验
  实验步骤:去氧蒸馏水和Fe(Ⅱ)溶液的配制同方案1。一次性塑料滴管中放入体积约绿豆大小的NaOH固体,捏紧胶头挤出空气,再吸取(NH4)2Fe(SO4)2溶液。
  实验现象:在滴管中NaOH固体所在区域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后变绿。将沉淀物挤出滴管,沉淀转变成红棕色。
  方案3 摩尔盐与氨水反应的常量实验
  实验步骤:去氧蒸馏水和Fe(Ⅱ)溶液的配制同方案1。取10mL (NH4)2Fe(SO4)2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取2mL 2 mol·L-1氨水,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迅速挤出所有NH3·H2O溶液,得大量Fe(OH)2白色絮状沉淀。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变成白色絮状沉淀,且白色絮状沉淀较为稳定,长时间不变色。液面处溅到试管内壁上的Fe(OH)2迅速被氧化成Fe(OH)3,能看到较多的红棕色附着物。
  按照中学教材上Fe(OH)2的制备方案做实验,几乎看不到白色沉淀,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上述三个方案经多次实验,均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产生了大量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能够稳定存在,只有部分白色沉淀转变为灰绿色。将白色沉淀从溶液中取出暴露于空气中,很快就被氧化成红棕色沉淀。上述方案的实验现象不仅符合预期,而且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见,上述分析得出的Fe(OH)2白色沉淀制备条件是合理有效的。
  从实验成功率和实验现象来看,氨水比氢氧化钠更好。但是从化学教学角度来看,氢氧化钠与亚铁离子生成Fe(OH)2白色沉淀这个知识点容易被学生理解。而用氨水做实验,还要额外跟学生解释以下知识点:氨水电离、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缓冲原理等。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情酌情处理。
  3 补充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实验条件并非唯一条件,它仅表示按照最佳条件去做实验将会看到预期现象。最佳条件与实验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但这并不表示按照其他实验条件去做就得不到成功的实验现象。此外,本研究结论是基于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计算得出的,主要考虑的是标准状态下的情况,没有涉及化学动力学问题。这是由本研究方法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E-pH图反映的是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趋势有多大,并不表示反应一定是实际发生的,也不能显示潜在发生的反应在实际发生时所需要的条件。比如图1中⑥线和b线显示,Fe(OH)2能够被O2氧化为Fe(OH)3,实际上这个反应确实非常容易发生。但是图1中a线和b线显示,H2和O2可以反应生成H2O,这个反应在不点燃的情况下实际不能发生。再比如,电解水实验发现,实际电势通常要比理论计算值大0.5V时才能明显看到H2和O2析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实际放电速度缓慢。如果考虑动力学原因,E-pH图中的氢线和氧线都要各自向外推出0.5V [20]。因此,E-pH图只能显示反应的可能性,至于反应实际发生需要什么条件,还需实验验证。本文根据理论计算推导出的实验条件被实验证明是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长弓.如何制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J].化学通报,1957,(5):62.
  [2]王琛.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和制取[J].化学教育,1982,(3):50~51.
  [3]周改英,王玉秋,许焕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商榷与建议[J].化学教育,2014,(9):72~75.
  [4]王玉珍.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5):56.
  [5]徐建飞,张平,杜淑贤.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方案再探究[J].化学教学,2015,(7):54~57.
  [6]雷华.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2):59.
  [7][10][11][14][16][17][19]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0,585,693,96,203,584.
  [8]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2.
  [9][20]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874,391~392.
  [12] Catherine E. Housecroft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膜氧合(ECMO)在肺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因肺损伤采用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对治疗过程中血气数据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均因
为拓展演示实验内容,利用塑料油桶、玻璃棒、燃烧匙、金属钠和硫粉等材料,设计了钠与硫爆炸反应实验装置及方法。利用该方案,可使实验能在安全可控条件下进行,学生能观察到反
目的探究老年COPD合并哮喘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及病例资料。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哮喘患者92例,根据随机表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激素组增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腹主动脉中的表达变化和小檗碱的干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小檗碱干预组,每组20只,采用链脲佐
In2S3属于I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电性能,使其在光催化、光电材料、稀磁半导体、光传感器等不同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化学法
目的观察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BEG—PNA)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呼吸道感染初发时应用头孢曲松钠及病毒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