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认知过程。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想象有一双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火箭、卫星、航天飞机……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由此可见,在极度需要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更为重要。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事,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展开翅膀,翱翔于语文课堂广阔的天空中呢?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文本插图,启发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他们大脑中存储的表象大多都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正是启发引导学生想象的直接凭据。我在教学中通常利用这些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年轻的战士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邱少云的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又引导学生由外表想想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当大火把他整个包围时,他想到了什么?当熊熊烈火在他身上燃烧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一问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依据教材,在各种各样的猜想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英雄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
二、利用语言,丰富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学生的语言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想象才可能从直观的表象提高到用词语来描述,想象才会变得丰富广阔,更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因此,语言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言进行生动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浮想联翩;配乐深情的朗读课文,就会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章作品中,产生联想。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和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中,我还善于抓住学生灵感的火花,随机训练。一次课堂中,我让学生读课文,并想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其中一名学生就说:“课文中有个比喻句。”我就说:“谁能再说一个比喻句呢?”其中一名学生说:“星星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星星还可以比作什么,月亮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的想象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踊跃发言,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月亮像慈祥的妈妈。星星像闪闪发光的宝石,月亮像又大又圆的玉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想象力
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特定的音效、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子,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多媒体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我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的声音,提问:“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直观、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相关的联想。因此,学生在说话时,争抢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流畅地说给大家听。又如教《秋天》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并配上音乐:蓝蓝的天空中,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远处一片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儿压弯了腰;近处,一片枫林,那火红的叶子像燃烧的火焰。我问学生:“秋天里只有这些色彩吗?”学生大声回答:“不是的!”这时,我就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秋天。此时,学生就会产生许多关于秋天的画面,进行了联想,激发了想象。
四、指导朗读,激发想象力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很多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诵读时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指导朗读不仅仅要从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学《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样的姿势呢?“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了岸上有人在说话呢。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有的说:“我听到河边的柳树说:‘哇,多美丽的荷花呀!让我们一起在微风中跳舞吧!’”……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多么令人感到惊叹呀!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住文本空白,训练想象力
空白就是指作品中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造的空间。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因其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憾时,更多的却是把无边的想象带给了我们。空白具有崇高美学价值,包含着不尽的梦幻,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在课文中,有很多作品都是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支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填补这个空白,既能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力,又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利用空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多方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抓住了作者没有对小姑娘叫卖火柴的过程进行描述这一空白点,进行训练。我提问:在这一天里,小姑娘是怎样叫卖火柴的呢?学生们就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想象中小姑娘叫卖的过程。这抓住文章空白情节的想象不但使学生对小姑娘的可怜形象深入心中,而且有效地训练了想象力。又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文章结尾“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我请学生想象并说说高尔基再次碰见小男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种采用续编故事的方法使得文章更有波折性和情节性。例如: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详细地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而对“天狗望月”,一笔带过。学完课文后,我出示“天狗望月”的大幅图片,让学生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蹲着一只狗。它昂着头,翘着尾巴,竖起两只耳朵,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好像等着月亮婆婆给它送来好吃的东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天狗望月”。
这种把文章中的概述性的词句进行具体的描述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深处。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想象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当铺小学)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想象有一双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火箭、卫星、航天飞机……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由此可见,在极度需要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更为重要。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事,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展开翅膀,翱翔于语文课堂广阔的天空中呢?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文本插图,启发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他们大脑中存储的表象大多都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正是启发引导学生想象的直接凭据。我在教学中通常利用这些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年轻的战士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邱少云的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又引导学生由外表想想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当大火把他整个包围时,他想到了什么?当熊熊烈火在他身上燃烧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一问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依据教材,在各种各样的猜想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英雄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
二、利用语言,丰富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学生的语言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想象才可能从直观的表象提高到用词语来描述,想象才会变得丰富广阔,更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因此,语言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言进行生动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浮想联翩;配乐深情的朗读课文,就会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章作品中,产生联想。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和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中,我还善于抓住学生灵感的火花,随机训练。一次课堂中,我让学生读课文,并想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其中一名学生就说:“课文中有个比喻句。”我就说:“谁能再说一个比喻句呢?”其中一名学生说:“星星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星星还可以比作什么,月亮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的想象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踊跃发言,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月亮像慈祥的妈妈。星星像闪闪发光的宝石,月亮像又大又圆的玉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想象力
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特定的音效、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子,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多媒体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我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的声音,提问:“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直观、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相关的联想。因此,学生在说话时,争抢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流畅地说给大家听。又如教《秋天》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并配上音乐:蓝蓝的天空中,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远处一片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儿压弯了腰;近处,一片枫林,那火红的叶子像燃烧的火焰。我问学生:“秋天里只有这些色彩吗?”学生大声回答:“不是的!”这时,我就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秋天。此时,学生就会产生许多关于秋天的画面,进行了联想,激发了想象。
四、指导朗读,激发想象力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很多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诵读时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指导朗读不仅仅要从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学《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样的姿势呢?“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了岸上有人在说话呢。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有的说:“我听到河边的柳树说:‘哇,多美丽的荷花呀!让我们一起在微风中跳舞吧!’”……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多么令人感到惊叹呀!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住文本空白,训练想象力
空白就是指作品中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造的空间。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因其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憾时,更多的却是把无边的想象带给了我们。空白具有崇高美学价值,包含着不尽的梦幻,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在课文中,有很多作品都是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支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填补这个空白,既能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力,又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利用空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多方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抓住了作者没有对小姑娘叫卖火柴的过程进行描述这一空白点,进行训练。我提问:在这一天里,小姑娘是怎样叫卖火柴的呢?学生们就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想象中小姑娘叫卖的过程。这抓住文章空白情节的想象不但使学生对小姑娘的可怜形象深入心中,而且有效地训练了想象力。又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文章结尾“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我请学生想象并说说高尔基再次碰见小男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种采用续编故事的方法使得文章更有波折性和情节性。例如: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详细地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而对“天狗望月”,一笔带过。学完课文后,我出示“天狗望月”的大幅图片,让学生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蹲着一只狗。它昂着头,翘着尾巴,竖起两只耳朵,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好像等着月亮婆婆给它送来好吃的东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天狗望月”。
这种把文章中的概述性的词句进行具体的描述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深处。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想象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当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