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利用危及器官DVH预测模型来实现前列腺癌自动计划的可行性。方法从42例前列腺癌放疗计划数据库随机选择30例作为训练集,根据膀胱、直肠与靶区边界的空间距离将其依次分割成层厚为3 mm的亚体积元(Ai),采用偏正态高斯函数拟合各Ai的微分DVH,优化得微分DVH的精确数学模型;利用嵌入在Pinnacle脚本中的C++子程序获取另外12例验证集患者OARs的各Ai体积,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各O
【机 构】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放疗科,合肥 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 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工程与应用物理系,合肥 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利用危及器官DVH预测模型来实现前列腺癌自动计划的可行性。
方法从42例前列腺癌放疗计划数据库随机选择30例作为训练集,根据膀胱、直肠与靶区边界的空间距离将其依次分割成层厚为3 mm的亚体积元(Ai),采用偏正态高斯函数拟合各Ai的微分DVH,优化得微分DVH的精确数学模型;利用嵌入在Pinnacle脚本中的C++子程序获取另外12例验证集患者OARs的各Ai体积,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各OARs的DVH参数,将其作为目标函数生成个性化Pinnacle脚本实现自动计划。配对t检验比较原临床计划、预测值和自动计划的剂量差异。
结果DVH预测结果显示其膀胱、直肠60 Gy以上剂量的体积分数均低于原临床计划;自动计划的膀胱V70、V60、V50以及直肠V70、V60值均比原临床计划明显降低(P<0.05),但靶区的覆盖率和适形度基本不变,均匀性略降低(P>0.05)。
结论基于危及器官DVH预测模型的前列腺癌自动计划降低了OARs照射剂量,提高治疗计划设计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18F-Choline、11C-Choline和68Ga-PSMA PET-CT检查致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注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类型分为3组,每组50例。CT定位扫描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 kV和35 mA,全身CT扫描电和电流分别为120 kV和(135.6±9
目的提出一种可充分利用危及器官预测剂量分布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输出计划质量的调强放疗计划优化方法。方法构建以危及器官预测剂量分布作为优化引导的新型通量分布优化模型,考虑到预测的不确定性,模型中同时耦合了危及器官的等效均匀剂量目标(gEUD)以在预测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最优化求解空间。为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实验选取8例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利用该方法对其重新优化后比较所得计划与
目的验证一种高灵敏度宽频声学探测器测量临床质子碳离子布拉格峰声信号可行性。方法将该声学探测器紧贴在圆柱状水箱后方。水箱水等效深度使用寻峰设备(Peakfinder,PTW,德国西门子)经高能质子测定。通过固定总离子数,分别改变离子流强和布拉格峰到探测器前表面距离来研究布拉格峰声信号强度与探测器到布拉格峰距离和流强关系;改变束流与探测器侧向位置来研究测量布拉格峰横向半高宽可行性。结果束流开始或束流结
目的探讨超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69(57~87)岁。临床分期为局限期14例,转移期12例。放疗方案:18例为35.0~37.5 Gy/5次,其中1例5年前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 72 Gy;8例为前列腺(25 Gy/5次)+盆腔(48.0~50.4 Gy/28次)。SBRT为隔
目的对2017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考核评分的20项指标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优化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方法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考核评分表》(2017),运用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加权模糊联合方法,对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加权
目的分析热塑体膜和乳腺托架两种固定方式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以及相关临床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例,18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16例采用乳腺托架固定。利用锥形束CT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分布,计算群体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分析临床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总体以热塑体膜组为
随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如何减轻放疗的副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良好的研究电离辐射的模型。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线虫模型对电离辐射特性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简要综述了电离辐射对线虫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治疗关系一直都是研究热点。有利的肠道菌群结构可以促进上皮肿瘤或者黑色素瘤患者抗PD-1免疫治疗疗效,并且这种疗效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来实现。对于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服用益生菌可改善放疗引起的腹泻等不适反应。相关研究表明,化疗后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提升相关菌群的数量可提高化疗耐受性和疗效。调整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目的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以单粒子束为辐射源,从活体水平探究神经酰胺在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野生型N2和突变体L4期线虫的后食道球为辐射部位,分别给予2 000个质子的辐照剂量,检测和分析成虫的生殖腺凋亡细胞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定点辐射N2的后食道球可显著诱导线虫旁区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增加(t=9.007,P<0.05),但在神经酰胺合酶基因突变体中未表现出这一现象(P>0.05)。实时
目的研究后装治疗计划中肿瘤大小、放射源强度、处方剂量与源驻留时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可用于对后装计划快速质控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81例妇科肿瘤患者计划,分别为Fletcher施源器全部三管84例,单独宫腔管58例和阴道施源器39例。每例患者治疗前扫描CT,并由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治疗计划使用IPSA优化。记录每一例计划的源强,处方剂量,源驻留时间和接受处方剂量的肿瘤体积,计算适形度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