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群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枢地位,决定了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目前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要。本文指出应以教学改革作为突破点,引入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高专国际商务专业的骨干核心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从历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它是属于衡量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之一。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阶段,进出口合同履行阶段,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特点,能填制各种贸易单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决定了高职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方向。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等各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人才。高职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实践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理论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相融。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我院为了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在《国际贸易实务》实际教学中已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仍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课本传授知识,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到外贸业务实践技能,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相对缺乏。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实训、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目前,我院的实训、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理科的一些专业,如机电、信息等,以及文科的一些重点专业,如会计的实训、实验室建设,相对比国际商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要早得多、充分得多。
(三)缺乏具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师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国际贸易实务教师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教师,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充分,但缺乏外贸实战经验。另外,我国许多贸易政策及操作实务是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国际贸易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但高职院校对教师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四)学生对行业和产品知识认识不足。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也几乎没有涉及行业和商品知识,如机电产品、五金产品学、纺织品学、化工、服装基础知识等,无法达到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依托行业,掌握产品知识的目的。由于对行业和产品知识的储备不足,当学生毕业,从事外贸工作时,对具体的产品不熟悉,有无从入手的感觉,需要花大量时间恶补产品知识,无法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五)高职学生外语能力不足。
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涉外经济工作人才的特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商务语言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较强的现状,国际商务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相对不足,给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见下图),一是课程性实践教学,即以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案例讨论、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等,二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综合运用各种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参观、实习等。我们应根据高职高专的办学计划,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探索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制定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推广案例教学法,采用启发性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积累实践经验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案例引入和案例讨论的组织。教师在讲授中,针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应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判断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陈述和辩论,最后再由教师讲评。这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高专国际商务专业的骨干核心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从历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它是属于衡量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之一。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阶段,进出口合同履行阶段,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特点,能填制各种贸易单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决定了高职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方向。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等各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人才。高职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实践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理论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相融。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我院为了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在《国际贸易实务》实际教学中已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仍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课本传授知识,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到外贸业务实践技能,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相对缺乏。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实训、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目前,我院的实训、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理科的一些专业,如机电、信息等,以及文科的一些重点专业,如会计的实训、实验室建设,相对比国际商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要早得多、充分得多。
(三)缺乏具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师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国际贸易实务教师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教师,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充分,但缺乏外贸实战经验。另外,我国许多贸易政策及操作实务是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国际贸易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但高职院校对教师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四)学生对行业和产品知识认识不足。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也几乎没有涉及行业和商品知识,如机电产品、五金产品学、纺织品学、化工、服装基础知识等,无法达到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依托行业,掌握产品知识的目的。由于对行业和产品知识的储备不足,当学生毕业,从事外贸工作时,对具体的产品不熟悉,有无从入手的感觉,需要花大量时间恶补产品知识,无法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五)高职学生外语能力不足。
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涉外经济工作人才的特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商务语言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较强的现状,国际商务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相对不足,给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见下图),一是课程性实践教学,即以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案例讨论、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等,二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综合运用各种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参观、实习等。我们应根据高职高专的办学计划,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探索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制定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推广案例教学法,采用启发性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积累实践经验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案例引入和案例讨论的组织。教师在讲授中,针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应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判断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陈述和辩论,最后再由教师讲评。这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