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对话的写作:姜巫诗歌印象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巫的写作具有一种精神,他的诗歌多是从生活现场出发,从貌似波澜不惊的琐碎事态中发掘出慢速、庄重且蕴含诗性的因子.诗人并不像很多同代诗人那样追求超验、抽象的表达,也非“神性写作”的执着拥趸,他往往凭借着内敛克制的抒情语态,注重外在现实与内心世界的经验衔接,由此形成一条清晰可辨的“由外向内”的遣情通道.对他而言,写作应该是彰显生命光华的神圣仪式,尤其可以突出个人的存在意识.如《让生活显得庄重一点》中,抒情者即使感受到“懒和丧已深入骨髓”,还是坚定地号召世人“读一读《尤利西斯》”,以便“让生活显得庄重一些”.
其他文献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是他极为出色的一部作品,笔者查阅了研究其第一乐章的相关文献,通过对该乐章中所使用到对位技术的详细分析,结合乐曲的曲式结构,总结出勃拉姆斯所使用对位技术的类型、方法、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本文指出了其对于前人技术的继承和个人的创新,进而揭示勃拉姆斯特有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
在藏地这块缺氧不缺信仰的高地,仪式信仰文化普遍存在与民间各个角落.在苯教和藏传佛教大文化信仰的背景下,还萌发了许多小的民俗性民间信仰.本文的研究对像“子鲁啦嗦”是现存于中国西藏林芝朗县金东乡的民俗性仪式.通过实地考察“子鲁啦嗦”民俗性仪式得知,该仪式具有“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仪式中不同场域的祭祀对象不同,但仪式活动流程主线大体相同,分为叫神、祭神、娱神、送神四个部分.其中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场域中的灵媒载体,贯穿仪式全程,具有现实世界与神灵世界信息传递的重要沟通作用.该文从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视角结合前人研
推荐理由:rn这是一篇感悟生命、领悟人生的典型之作,也是一篇充盈着乡情、亲情的温馨之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晦暗的心.
期刊
话题一/小说概况rn生:二位老师好!最近我们正在学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小说单元.所以想向您二位请教一下,小说这种文体跟其他文体相比,最大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写作方面的困惑主要有如何立意、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设计情节等,请老师指点迷津.
期刊
一位教数学的音乐老师,弹奏着一把老旧的吉他,40位彝族女孩席地而坐,唱着原创的童谣,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没有复杂的和声,没有华丽的技巧,(先正面描述合唱团人员之“寒碜”,再反面陈述合唱团技巧之“粗粝”,将读者的心理预期降为零点)“妞妞合唱团”火了.(再用“火了”一词陡转发力,大大冲击读者的观感)她们清澈的童声,明朗的笑容,打破了歌词语言的隔阂,感染了大山外的众多听众.(随之揭示“火了”的原因)在短视频平台上,“妞妞合唱团”的作品收获大量点赞.
期刊
本文以“微观风格”作为观察库塔克作品创作技术特点的切入点,以《弦乐四重奏》(Op.1)为分析文本,对其在作品中的体现给予归纳、详析,提取具体结构技术手段,从而,看作曲家结构的“微观风格”中多元的技术体现.
有人说,人生的偶然就是命运,而命运绝不仅仅是偶然.我与《厦门文学》结缘,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rn在厦大读书的时候,我住在曾厝垵学生公寓,去海边散步经常会路过厦门文联.这座位于仓里路2号的红色洋楼,好似春日里一抹娇红,分外引人注目.每次路过时,我总会多看几眼,有时候还会沿着围栏走上几圈.临近毕业,整日为论文和工作忧心的我默默地想,要是以后在这栋小洋楼里上班就好了.没有想到岁月兜兜转转,毕业六年后,我竞真的回到了曾厝垵的这座小红楼.
期刊
人们常说,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书籍是人类传播思想的工具.我更体会到,书籍是人生最好的教师和伴侣,每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现代社会以来,几乎都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回顾自己在几十年的从师求教、自学研修、学术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因读书、购书、求书和相互赠书等行为,获得了师长、同事、书友和亲人的一批赠书,内中留有他们的亲笔签名和题词.每一种签名本都包含着一段记忆、一段故事、一种友情、一种缘分,殊为珍贵.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时,心中五味杂陈.我心中所热爱的《厦门文学》随岁月的流逝已经创刊70年了.rn我是2003年3月加入《厦门文学》编辑部(厦门文学院的前身),这本从1951年创刊始,辉煌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纸媒,是文艺青年仰慕的文学圣殿,随着经济发展和网络盛行渐趋悄无声息.这是整个纸媒的现状.但《厦门文学》作为传播道德精神和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时谢春池老师作为副主编主持《厦门文学》采编工作,谢老师是个很有文学激情的老文青,在他的带领下,编辑部当时只有王莹和王永盛两位编辑,我
期刊
2021年末一个略带寒意的清晨,看到一位家长发的朋友圈,我的心顿时被烘得暖暖的.确然,没有哪一个时刻,比得到读者朋友的喜爱和赞誉更有幸福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