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高其素质,更是为其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兴趣培养 词汇量 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了原本该拿到的分数。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另外,语文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与魅力,使学生体会作者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地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其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
二、词汇量
词汇量的积累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有别于中学阶段语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的词汇非常贫乏,于是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高兴的成语有“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合不拢嘴”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使他们体会到了这些词的区别,方便写作时正确运用。
另外,词汇量的积累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才能获得。与此同时,也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语感。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课外阅读是扩充词汇量最好的途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独立阅读的培养
语文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精确的讲述,巧妙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包办”学生的探索过程,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平独立自主阅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较高水平。其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支持。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教师的发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一些老舍先生写的其他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后,学生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趁机介绍几本有关科学认证的书。三是介绍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文章,了解生物有哪些其他有趣的现象,说给同学听。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地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兴趣培养 词汇量 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了原本该拿到的分数。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另外,语文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与魅力,使学生体会作者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地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其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
二、词汇量
词汇量的积累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有别于中学阶段语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的词汇非常贫乏,于是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高兴的成语有“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合不拢嘴”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使他们体会到了这些词的区别,方便写作时正确运用。
另外,词汇量的积累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才能获得。与此同时,也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语感。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课外阅读是扩充词汇量最好的途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独立阅读的培养
语文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精确的讲述,巧妙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包办”学生的探索过程,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平独立自主阅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较高水平。其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支持。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教师的发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一些老舍先生写的其他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后,学生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趁机介绍几本有关科学认证的书。三是介绍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文章,了解生物有哪些其他有趣的现象,说给同学听。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地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