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去理性化”现象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介的“去理性化”行为是相对于媒介的理性行为而言。媒介正常的行为即理性行为。媒介行为可以界定为对信息的采集、制作以及传播。正常或者说理性媒介行为正确、真实、公正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制作以及传播。而相对理性行为,“去理性化”行为是指:大众媒介在其运作中有意识、无意识地采用夸张、曲解、捏造等手段,对信息片面性的采集、制作、传播,形成有悖于公正、真实等原则的媒介行为。
  关键词:“去理性化”;媒体;探析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63-03
  
  一、媒体“去理性化”的现实表现
  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总的来说是因为在信息采集、制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诸多手段造成的信息片面、不真实、低俗等行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肆意捏造
  大众媒介的使命是为受众传播信息。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乎着大众媒介的生命。尤其是作为社会良知守望的新闻媒介更是如此。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被称做新闻,其定义便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新闻更具有真实的特性。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信息才是新闻,只有真实的新闻才具备信息本身的价值。但是显然大众媒介传播的并不都是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当激烈的竞争出现于传媒市场上后,虚假信息更是层出不穷。
  (二)以盈利、获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
  这种以盈利、获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广告等,它是指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一些组织或个人希望获得大众媒介宣传,或者不希望大众媒介对不利于其自身的有关信息进行传播,因而向媒介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宣传或不报道的行为。
  这种信息传播的典型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偿新闻”。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都是利用新闻报道的权利来进行金钱交易,是一种典型的“权利寻租”行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公正,损害了大众媒介的声誉。
  (三)对信息的片面收集、制作、传播
  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对真实世界的再现,受众也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我们的世界。当代的大众媒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基于此,当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全面时,我们也可以全面真实地认知,但是当大众媒介片面地传输信息时,我们则必然会产生认知上的混淆。
  (四)对于信息无节制地复制、扩散、传播
  对于当今的时代,曾有人给过一个经典的论述,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的,信息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更多是体现在信息的数量上:今天的信息量一个呈几何数分裂。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大众媒介的任务应该是去粗存精,但是现实显然并非这样。在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就有着一个说法,说新闻是“剪刀加胶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于信息无节制的复制地问题。
  与这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媒介的融合问题,曾经孤立的媒介形态逐渐地整合到一起,并运用到了大众传播中,这种形式便称做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媒介融合却同样带来信息的简单复制这个严重的问题。信息社会的信息出现了结构上的过剩,势必会使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淹没在无数无用的信息中。而没有节制地复制、扩散、传播已有的信息,势必会影响到信息的原创性、势必会影响到信息的可持续发展。
  二、媒体“去理性化”的原因分析
  产生媒体“去理性化”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外部原因
  大众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的子系统之一,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是媒介的生态环境。细分媒介行为的外因可以分为:社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
  1.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对媒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决定了媒介的性质,其次它决定了媒介的发展水平,再次它决定了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以及它决定了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最后它决定了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2.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
  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大众媒介体制的影响。媒介的所有制体制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制约。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大众媒介大多实行私有制,媒介独立于政府并通过市场对公众服务。媒介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代表公众舆论来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但这显然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媒介。在现实中,媒介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对政治或者说对政府的妥协和屈服。在美国传播学者W.兰斯·班尼特所著的《新闻——政治的幻象》一书中,作者清晰地描述了媒介是怎么与政府合作的。这体现了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之大。
  3.经济对大众媒介的影响
  无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事业的大众媒介显然都依赖于经济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经济决定了大众媒介的规模、运作等。经济不仅为大众媒介提供了物质力量,还直接推动着大众媒介的发展。这种作用体现到媒介的“双重售卖”理论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大多数进行的是“双重售卖”,即第一次卖信息,报纸、电台、电视台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构,他们利用媒介设备传递信息,将新近变动的事实以文字或图像、电波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受众买到的是抽象的商品;而第二次售卖则是把受众卖给广告商。凭借发行数量和发行质量,媒介拉拢广告商并以此生存发展。经济为大众媒介提供了受众和广告商,而这恰是媒介生存的基石。
  对于利益的渴望,出于竞争的压力,这使得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有了滋生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产业化的大众媒介必然会出现其行为的非理性化。
  4.文化对大众媒介的影响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大众媒介无论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必然会涉及文化及其价值观。而且主流媒体必然呵护主流价值观,并且大众媒介是大众文化的载体。文化对大众媒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内容上。而大众媒介是文化的一个载体,低俗的文化势必会造成大众媒介信息的庸俗化。而错误的文化也将造成大众媒介行为的非理性。
  外部原因对于媒体“去理性化”的产生是巨大的诱因。正像很多传播学、新闻学著作中提到的那样,“媒介是条鱼”,大众媒介受到了环境的巨大影响,而这样的影响也造成了大众媒介的具体行为。
  (二)造成媒体“去理性化”的内因
  大众媒介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有特定的成员,这些显然都影响着大众媒介的行为。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众媒介的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每个媒介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既和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等有关,又和媒介本身的个体追求有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媒介对是非、利弊、得失、荣辱、正邪、重轻的判断。相对成熟的价值取向构成媒介的意识中心,支配媒介的行为规范,确定了媒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大众媒介大都有着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多数是由于过于追求媒介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
  2.大众媒介自身的功能
  大众媒介从诞生起就有着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使命,大众媒介的根本特性决定了它的作用。主要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赚取利润,回报股东。
  大众媒介的功能对其行为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为了满足上述一点或几点功能,媒介也会对自己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强化其中某一点或者几点功能。当大众媒介把自身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娱乐大众、迎合大众时,非理性行为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
  3.大众媒介自身结构
  大众媒介同所有的组织一样有着自己的结构,这些结构不仅影响着媒介自身,也同样影响了媒介的产品——内容。
  根据皮亚杰在其著作《结构主义》中的论述,媒介自身的行政业务结构必然影响到了媒介的具体行为。例如,当媒介的结构复杂时,其传播信息的速率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也影响到媒介制作的信息。而媒介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又和媒介自身结构的简化有关。“把关人”结构上的减少,必定会造成信息审核的简化,从而使媒介非理性行为的出现有了可能性。
  4.大众媒介的职业和从业人员
  大众媒介的独特作用便使其从业人员也有不同于一般职业的特性。人们经常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媒介的从业人员也对媒介行为有着独特的影响。具体而言,媒介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操守、业务经验都对媒介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大众媒介的从业人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怎么样传播,几乎都由媒介从业人员所控制。所以,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与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内因却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媒体“去理性化”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其内因,也就是媒介自身的价值取向、媒介的功能、媒介自身的结构和媒介的职业和从业人员。
  三、媒体“去理性化”的危害
  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危害很大。对于其自身而言,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媒介自己的发展,因为它损害了媒介的声誉和公信力,而声誉和公信力是媒介的生命线之一,损害声誉意味着自掘坟墓;从短期来看,固然可以暂时提高媒介在一时的收视率或其他关注,但是这势必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其发展,并且会从微观上直接造成对媒体的伤害。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具体的来说,媒体“去理性化”的危害有几下几点:
  (一)误导舆论危害社会
  大众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社会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体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社会公众,引发公众思想上的混乱,从而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多层次的,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都有着不同的反作用力。以法律为例,当大众媒介介入到司法以后则必然损害到司法的公正、严明,势必造成法律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以经济为例,大众媒介对信息的错误处理势必扰乱受众视听,势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以文化为例,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宣扬的格调低下、内容低俗的信息的广泛传播势必会让文化发生质变,让文化走向庸俗。
  (二)对媒介自身的损害
  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不仅仅损害了社会利益,而且势必影响到其自身的利益。首先,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危害了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媒介生存的生命线是社会公信力。只有当受众相信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大众媒介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但是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显然危害了其社会公信力。没有公信力的媒介又如何生存下去。其次,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危害了媒介从业人员。最后,一个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同样会影响到多个媒介。媒介的融合使得信息的重复比以前更频繁,而当一家媒体发生非理性行为时,更多的媒体也会受到影响。
  (三)对受众的影响
  相比于媒介自身受到的影响,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受众的影响则更为巨大。
  首先,媒体“去理性化”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大众媒介与学校、家庭、同龄人群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媒介的时间也呈增长的态势。大众媒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媒介的非理性行为生产的内容也将极大地影响到未成年的人健康成长。大众媒介的非理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认知。如大量的色情、暴力信息会造成未成年人的认知错觉。
  其次,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将极大地刺激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以电视媒体为例,自电视诞生起,就十分关注如何消费,电视影响甚至瓦解了人们的传统实践和购买习惯,同时这种消费文化也型塑了电视本身。而今天,媒介的主要逻辑已经遵从市场经济,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媒介完全可能屈从于广告商制造更多的诱惑来影响受众。
  再次,媒体“去理性化”将造成媒介误解真实世界的恶性循环。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人们认识世界主要靠的是媒介,而媒介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世界的“镜像”。但受众却是靠这个镜像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传播学的术语就是“虚拟环境的虚拟化”,而这样的过程显然不是一个链性的存在,更多的像是一个环形。因为媒介同样受到这样的影响。
  最后,媒体“去理性化”容易造成对社会公众的侵权。由于媒体“去理性化”产生的信息多数为不实或虚假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显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会侵犯到社会公众的权利。比如尹冬桂,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显然侵犯到了她做为个体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媒体“去理性化”传播的信息,一方面,让人们逐渐成了信息的奴隶,使受众对信息的思辨和梳理能力退化,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身心健康。
  四、如何应对媒体的“去理性化”
  媒体“去理性化”的危害是巨大的,如何应对和治理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总的来说需要三方面的努力,即社会、媒介自身、受众。
  (一)媒介自身如何避免非理性行为产生
  首先,大众媒介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大众媒介作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
  其次,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功能要有良好的定位。仅以娱乐节目为例,娱乐节目不能一味迎合观众低层次的要求,一味宣扬“星、腥、性”。要提升节目的品味,要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再次,大众媒介要改良自己的组织结构。复杂、简单的组织结构都会造成媒介行为的非理性。这就要求大众媒介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身结构,让非理性行为消失于萌芽状态。
  最后,大众媒介要提升其从业者的素质。媒介从业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大众媒介的行为。提升媒介从业者的素质则很大程度上遏制媒体“去理性化”的产生。
  (二)社会对媒介非理性行为的控制
  从根本上讲,首先要规范传媒市场。大众媒介出现非理性行为的巨大诱因便是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激烈竞争没有得到规范直接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形成,这直接导致大众媒介行为的非理性。所以要控制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首先就要规范传媒市场。
  其次,要从法律上对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进行遏制。完善我国的立法,对媒介的非理性行为的处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最后,要在社会上宣扬正确的文化思想,坚决抵制格调低下、内容低俗的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媒介自觉引导社会高尚文化。
  (三)受众如何应对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
  总的来说,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是应对媒体“去理性化”一条有利途径。开展媒介素养的目的主要在于:在认知方面,帮助公民提升了解媒介所承载和播出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判别、选择、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技能方面,帮助公民具备和提高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包括利用计算机、媒介系统和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及传播能力;在营造环境方面,帮助公民不断重视科学利用媒介,积极参与制造适宜、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氛围,推动文化传媒产业和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大众传媒提高质量和社会效益,并促使社会效益好的传媒可持续地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更足的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建明.新闻学前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石 银)
其他文献
高校中大学生党课教育已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党课内容的陈旧、方法的落后已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理念的更新、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多样化势在必行,人文的创新更
为了增强煤炭企业降本增效的能力,探索建立了矩阵型市场化管理模式。分析了矩阵型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介绍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煤炭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管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使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深入分析转变为感悟性培养、训练为主转变为积累为主等方面,从而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被教育者的多样心理、行为方式
煤炭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解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对策思考。
<正> 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自1954年verbiest首次报道以来,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虽不断提高。但临床上还是易被误诊,漏诊。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8例病人临床资料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公共管理类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自身的健康发
燃气热水器室内污染与人体Hb-CO关系及通风排污效果的观察操基玉,沈扣珍,赵国琴,陈华近年来,快速燃石油气热水器(以下简称热水器)对居室空气污染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为了解使用热水器过程中
大客车女驾驶员肢体操作模型研究朱启星,杨永坚,余秋月,艾东,汪萱怡国内公交大客车驾驶室设置通用性较强,体格较小女驾驶员与此空间设置不协调较常见,故建立驾驶操作模型,按工效学要
椎间盘突出的自行消退沈文,陈穗惠,沈复兴1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6例腰椎间盘脱出病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59岁。共6个突出椎间盘。L4/5椎间盘2例,L5/S1椎间盘4例。复查时间6个月~4年。复查发现2例脱出髌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