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化学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是每一位中职化学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就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关 键 词] 中职;化学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62-02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中职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实现知识技能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大多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所以,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及思维习惯还未养成,但生活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强这一特点,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二)情境选择要符合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善于挖掘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的资源。将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就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其次,要善于挖掘、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或许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情境利用体现学科特色
创设情境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学习重点,注意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创设中职护理专业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类型
(一)巧设课堂疑问
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不同角度对内容提出疑问,学生就敢于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缓冲溶液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吃大量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为什么人体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从而引入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的概念。在讲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这一内容时,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扩散现象有哪些?在鸡蛋壳内部有一层半透膜,半透膜有什么特点?”在进行渗透实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半透膜两侧溶液为什么要有浓度差?把半透膜换成其他材料渗透还能发生吗?确保渗透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管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液面为什么不再变化?管内外液面差就是我们要测的渗透压吗?”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思考,得出渗透压的概念,总结出产生渗透现象的实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释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学生实际
引导中职学生学好化学课程,要结合生活实际、专业实际,结合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创设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如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加深学生对化学物品的认识。在2017年5月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部,一辆运输化学液体的集装箱车辆发生泄漏事故,至少487人受伤,200多名学生眼睛、呼吸道因化学性损伤,需入院观察治疗,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实行救援或疏散;1984年12月3日清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意外氰化物泄漏,致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另有20余万人终身残疾。即使到现在,当地居民癌症发病率、儿童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印度其他城市。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设计课堂游戏
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教学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师生互动交往变得更富有成效、富有创意。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时,学生提前做好各种卡片,写上元素名称,将记录不同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卡片重新组合排列,用于探索元素周期表规律,还可利用这些卡片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创设不同的游戏牌规则,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再编一些谜语,比如:“金属之冠”(钾)、“宝贝姑娘”(钕)、“抵押石头”(碘)、“有钱的乞丐”(钙)、“水上作业”(汞)、“财迷”(锶),等等,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元素的名称、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引入故事链接
教学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些化学家的探究、发现事例用故事的形式再现出来,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讲授“苯的结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雄’,同学们猜猜是哪一种有机物?”学生七嘴八舌地猜谜底,引出苯的课题,再引入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凱库勒对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的苯结构困惑不已,某天傍晚,他坐马车回家途中,在车上昏昏欲睡。半梦半醒中,似乎看到碳链活了起来,变成一条蛇不断翻腾,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闭环。凯库勒受到梦的启发,设想苯分子原来是六角形环状结构。凯库勒发现苯结构,跟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问题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将来才会有所成就。大家听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总之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充分用好实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化学实验正是利用实验现象,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做钠跟水的反应、喷泉实验、浓硫酸使蔗糖的脱水实验(黑冰棍)实验、氯气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实验、银镜反应、硝酸和铜的反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等诸多实验,学习酸碱指示剂时让学生将家里现有的紫叶甘蓝的汁液,滴入食醋、纯碱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更多的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从形象、抽象、感性、理性逐步认识事物变化的本质,促进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事物背景及实质。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中职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本领,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中职;化学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62-02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中职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实现知识技能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大多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所以,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及思维习惯还未养成,但生活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强这一特点,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二)情境选择要符合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善于挖掘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的资源。将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就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其次,要善于挖掘、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或许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情境利用体现学科特色
创设情境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学习重点,注意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创设中职护理专业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类型
(一)巧设课堂疑问
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不同角度对内容提出疑问,学生就敢于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缓冲溶液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吃大量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为什么人体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从而引入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的概念。在讲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这一内容时,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扩散现象有哪些?在鸡蛋壳内部有一层半透膜,半透膜有什么特点?”在进行渗透实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半透膜两侧溶液为什么要有浓度差?把半透膜换成其他材料渗透还能发生吗?确保渗透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管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液面为什么不再变化?管内外液面差就是我们要测的渗透压吗?”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思考,得出渗透压的概念,总结出产生渗透现象的实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释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学生实际
引导中职学生学好化学课程,要结合生活实际、专业实际,结合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创设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如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加深学生对化学物品的认识。在2017年5月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部,一辆运输化学液体的集装箱车辆发生泄漏事故,至少487人受伤,200多名学生眼睛、呼吸道因化学性损伤,需入院观察治疗,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实行救援或疏散;1984年12月3日清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意外氰化物泄漏,致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另有20余万人终身残疾。即使到现在,当地居民癌症发病率、儿童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印度其他城市。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设计课堂游戏
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教学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师生互动交往变得更富有成效、富有创意。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时,学生提前做好各种卡片,写上元素名称,将记录不同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卡片重新组合排列,用于探索元素周期表规律,还可利用这些卡片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创设不同的游戏牌规则,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再编一些谜语,比如:“金属之冠”(钾)、“宝贝姑娘”(钕)、“抵押石头”(碘)、“有钱的乞丐”(钙)、“水上作业”(汞)、“财迷”(锶),等等,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元素的名称、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引入故事链接
教学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些化学家的探究、发现事例用故事的形式再现出来,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讲授“苯的结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雄’,同学们猜猜是哪一种有机物?”学生七嘴八舌地猜谜底,引出苯的课题,再引入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凱库勒对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的苯结构困惑不已,某天傍晚,他坐马车回家途中,在车上昏昏欲睡。半梦半醒中,似乎看到碳链活了起来,变成一条蛇不断翻腾,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闭环。凯库勒受到梦的启发,设想苯分子原来是六角形环状结构。凯库勒发现苯结构,跟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问题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将来才会有所成就。大家听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总之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充分用好实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化学实验正是利用实验现象,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做钠跟水的反应、喷泉实验、浓硫酸使蔗糖的脱水实验(黑冰棍)实验、氯气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实验、银镜反应、硝酸和铜的反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等诸多实验,学习酸碱指示剂时让学生将家里现有的紫叶甘蓝的汁液,滴入食醋、纯碱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更多的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从形象、抽象、感性、理性逐步认识事物变化的本质,促进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事物背景及实质。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中职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本领,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