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唢呐又叫喇叭、海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但它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而是从波斯传入我国的,并且早在16世纪就在中国民间流传。唢呐声音高亢嘹亮,多在民间的秧歌、鼓乐班和戏曲伴奏中应用。戏曲乐队常用的唢呐有两种:一种是高音唢呐,也叫小唢呐或海笛,小唢呐一般在唱腔或伴奏音乐中使用;另一种是中音唢呐,俗称大唢呐,常配合武场(打击乐)演奏吹打曲牌。唢呐在京剧中的使用情形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戏曲(主要是京剧)演员演唱的主要伴奏乐件,一类是在戏曲的曲牌演奏中使用。
先说唢呐伴奏。一般来说京剧的演唱多用京胡伴奏,这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但京剧剧目类型繁多,所以伴奏乐器也不仅局限于京胡。如吹腔戏的《贩马记》就用笛子伴奏,《夜奔》《扈家庄》等京劇中的昆曲剧目也用笛子伴奏,而在北昆的部分武戏中,就有用唢呐伴奏的曲牌。例如《乾元山》中哪吒唱的【刮地风】、《打虎》中武松唱的【新水令】和【拆桂令】。除此之外,京剧剧目中还有极少部分剧目中的某些【二黄】唱段也用唢呐伴奏,例如花脸戏《大回朝》中闻仲“将人马扎皇城休要罗唣”、红生戏《龙虎斗》中赵匡胤“探马儿不住地飞来报”、《青石山》中关羽“想当年辅汉室忠心扶保”和小生戏《罗成叫关》中罗成“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等唱段就是用唢呐伴奏的。与上面伴奏不同的是,这些唱段并不是曲牌,而是用唢呐来演奏【二黄】调式的过门。因此,这种特殊的演唱和伴奏方式又被称为“唢呐二黄”。由于戏曲乐队中多用小唢呐伴奏,调门往往极高,多是戏曲界俗称的“乙字调”(A调)。其对戏曲演员的嗓音要求极高,因此,“唢呐二黄”的唱段在京剧的演出中实际并不多见。
相对唢呐伴奏演唱而言,唢呐在戏曲演出“排场”和武戏开打的伴奏中却更为多见。京剧曲牌是京剧音乐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形式和使用上的不同,可以分为“混牌子”和“清牌子”两种。“混牌子”主要来源于昆曲,一般都带有原昆曲中的唱词,俗称“唱大字”,而且还配有特定的锣鼓,格律也相当严谨。如【泣颜回】原是昆曲《连环计·起布》中的一个曲牌,但后来被广泛运用于京剧中的其他剧目。《长坂坡》的曹操发兵、《霸王别姬》中的韩信发兵都用这一曲牌。除了唢呐演奏之外,这类曲牌还要配合武场的锣鼓伴奏,并且曲牌还有准确的唱词。这段【泣颜回】的唱词是:“羽檄会诸侯,运神机阵拥貔貅。须要同心戮力,斩权臣拂拭吴钩,蒙臣免旒,起群雄云绕夸争斗。看长江浪息风恬,济川人自在行舟。”这种曲牌往往用大唢呐伴奏,而且不仅唢呐的演奏员要会吹牌子,更要会唱——也就是行内说的“唱大字”。不仅如此,此时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以及龙套都要求会唱曲牌里的“大字”。“清牌子”又叫“清曲牌”,一般没有唱词,也很少配以锣经,基本是单纯的器乐演奏曲牌,而且可以自由和反复演奏。在唢呐演奏的“清牌子”里又分大、小唢呐不同的演奏曲牌。如大唢呐的“清牌子”有【水龙吟】【朝天子】【扮妆台】【节节高】等;小唢呐“清牌子”里则有【一枝花合头】【劈破玉】【步步高】【洒金钱】等。这些“清曲牌”多在“发点”“上朝”“宴席”以及各种不同环境中的打斗场面中使用。唢呐曲牌除了配合演员动作、唱念,表现剧情之外,还可以使京剧的演出具有更加丰富的感染力,起到渲染舞台演出的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唢呐曲牌已逐渐同京剧形成统一的风格,成为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在传统京剧的演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一部分剧中运用唢呐伴奏的“混牌子”和“清牌子”。如《法门寺》太后降香时用的【一江风】、《连环套》梁九公行围射猎时用的【醉太平】以及《青石山》《哪吒闹海》《雁荡山》等大型武戏中的开打场面所用的曲牌。然而在新编戏中,唢呐的伴奏以及戏曲曲牌的使用已经很少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希望未来在新编戏曲的音乐创作中能够适当地恢复唢呐演奏的曲牌,因为它毕竟是前辈艺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且曲牌的运用既可以丰富京剧乐队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可以在武戏演出中营造、烘托相应的艺术效果和演出气氛,从而使京剧的创新与探索在传统中汲取经验,不断地努力前行。
责任编辑 李 蕊
先说唢呐伴奏。一般来说京剧的演唱多用京胡伴奏,这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但京剧剧目类型繁多,所以伴奏乐器也不仅局限于京胡。如吹腔戏的《贩马记》就用笛子伴奏,《夜奔》《扈家庄》等京劇中的昆曲剧目也用笛子伴奏,而在北昆的部分武戏中,就有用唢呐伴奏的曲牌。例如《乾元山》中哪吒唱的【刮地风】、《打虎》中武松唱的【新水令】和【拆桂令】。除此之外,京剧剧目中还有极少部分剧目中的某些【二黄】唱段也用唢呐伴奏,例如花脸戏《大回朝》中闻仲“将人马扎皇城休要罗唣”、红生戏《龙虎斗》中赵匡胤“探马儿不住地飞来报”、《青石山》中关羽“想当年辅汉室忠心扶保”和小生戏《罗成叫关》中罗成“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等唱段就是用唢呐伴奏的。与上面伴奏不同的是,这些唱段并不是曲牌,而是用唢呐来演奏【二黄】调式的过门。因此,这种特殊的演唱和伴奏方式又被称为“唢呐二黄”。由于戏曲乐队中多用小唢呐伴奏,调门往往极高,多是戏曲界俗称的“乙字调”(A调)。其对戏曲演员的嗓音要求极高,因此,“唢呐二黄”的唱段在京剧的演出中实际并不多见。
相对唢呐伴奏演唱而言,唢呐在戏曲演出“排场”和武戏开打的伴奏中却更为多见。京剧曲牌是京剧音乐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形式和使用上的不同,可以分为“混牌子”和“清牌子”两种。“混牌子”主要来源于昆曲,一般都带有原昆曲中的唱词,俗称“唱大字”,而且还配有特定的锣鼓,格律也相当严谨。如【泣颜回】原是昆曲《连环计·起布》中的一个曲牌,但后来被广泛运用于京剧中的其他剧目。《长坂坡》的曹操发兵、《霸王别姬》中的韩信发兵都用这一曲牌。除了唢呐演奏之外,这类曲牌还要配合武场的锣鼓伴奏,并且曲牌还有准确的唱词。这段【泣颜回】的唱词是:“羽檄会诸侯,运神机阵拥貔貅。须要同心戮力,斩权臣拂拭吴钩,蒙臣免旒,起群雄云绕夸争斗。看长江浪息风恬,济川人自在行舟。”这种曲牌往往用大唢呐伴奏,而且不仅唢呐的演奏员要会吹牌子,更要会唱——也就是行内说的“唱大字”。不仅如此,此时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以及龙套都要求会唱曲牌里的“大字”。“清牌子”又叫“清曲牌”,一般没有唱词,也很少配以锣经,基本是单纯的器乐演奏曲牌,而且可以自由和反复演奏。在唢呐演奏的“清牌子”里又分大、小唢呐不同的演奏曲牌。如大唢呐的“清牌子”有【水龙吟】【朝天子】【扮妆台】【节节高】等;小唢呐“清牌子”里则有【一枝花合头】【劈破玉】【步步高】【洒金钱】等。这些“清曲牌”多在“发点”“上朝”“宴席”以及各种不同环境中的打斗场面中使用。唢呐曲牌除了配合演员动作、唱念,表现剧情之外,还可以使京剧的演出具有更加丰富的感染力,起到渲染舞台演出的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唢呐曲牌已逐渐同京剧形成统一的风格,成为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在传统京剧的演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一部分剧中运用唢呐伴奏的“混牌子”和“清牌子”。如《法门寺》太后降香时用的【一江风】、《连环套》梁九公行围射猎时用的【醉太平】以及《青石山》《哪吒闹海》《雁荡山》等大型武戏中的开打场面所用的曲牌。然而在新编戏中,唢呐的伴奏以及戏曲曲牌的使用已经很少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希望未来在新编戏曲的音乐创作中能够适当地恢复唢呐演奏的曲牌,因为它毕竟是前辈艺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且曲牌的运用既可以丰富京剧乐队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可以在武戏演出中营造、烘托相应的艺术效果和演出气氛,从而使京剧的创新与探索在传统中汲取经验,不断地努力前行。
责任编辑 李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