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家的四周,虽说松树环绕,倒也从未去想过,松树的根在地下是怎么个长法。优美的赭红树干,清新的浅绿叶片,从感觉上来说,似乎就是长年相熟的松树的整体。每逢下雨,树干的颜色便透着沉稳,显得润泽而鲜亮。绿叶仿佛珠泪盈盈,益发的娇艳妩媚。雨后初霁,阳光灿烂,空气似清晨一般爽快,散曳在树色间,散曳在光影中。确实令人感到,那里跃动着一种明朗的生命的喜悦。这时一群可爱的小鸟,清声嘤嘤,婉转娇啼,欢快地穿梭于绿叶之间。那就是我所稔熟相亲的松树。
然而有一次,我站在一片挖平的小山岗上——那原是栽松树的地方,定睛凝视深植砂中、盘缠虬结的树根。那姿态,地上与地下,相差何等之远。孤直的树干,横空舒展的枝丫,以及欣欣然尖利齐整的针叶——相较之下,地下的根仿佛在争斗,在挣扎,在痛苦,迸出全部力量,树杈分了又分,像女人的乱发,数不清的根,粗的粗,细的细,看上去比地上的枝干还多,一起紧抱着大地。我当然知道,根是长在地下的。但是,当这一切历历展现在眼前时,我却不由得给惊住了。在长年的交往里,根株在地下不断经受着苦痛,而我却未能以心去感知。偶尔遇到狂风吹打,或可听到松树痛苦的呼声;燥热天气持续一月有余时,才可看到松树痛苦的状貌。可是,一旦度过困厄,那痛苦的呼声,委顿的容颜,随即复现原先的欢快,难得留下痛苦的痕迹。而且,在我们眼里显得颇为神秘的地下营求,是未曾有一日的怠惰的。那美丽的树干和针叶,以及五月春风吹得满天飞舞的绿色花粉,其实都是历经这番艰辛的结果。
从此以后,不仅对松树,凡一切植物,我都由衷地感到亲切。树木与我们生存在一起。这虽是人尽皆知的事,我却当作新的发现加以思索。
二
我曾登上高野山,来到不动坡,看到粗大的丝柏林立一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庄严感。不由得赞叹道,这确是一座灵山。弘法大师选择这样一处圣地,对他的眼力识见,愈发敬佩。
由于四面环山,与平野相隔,形成一面陡峭的斜坡。老树不知历经了多少世纪,庄严挺拔,以其雄劲强健之力,直指苍穹,用“金刚不坏”一词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树木之间流溢着一股勃勃生气,袭人肌肤。我从心底感到振奋。
我的目光,立即落到树根上。地下营求之激烈,离地一尺,都能见出端倪。山里土层似不深,为了支撑那亭亭的巨干,粗大强劲的树根,竭力向四周延伸,紧紧抱住土里的岩石。与魁伟的树身相称的根,会是怎样的呢?尤其是薄薄的地层,与邻树的根相互攀缠,虬结盘曲的情景,仅仅想象一下,便使人不胜惊异。
不错,正是那强韧的生命之力,把山整个儿给包罗了起来。我们用肉眼固然看不见,但凭灵性,自然感觉得出。那 隐在的奋发的气势,甚至带些神秘兮兮,使我们不能不起虔敬之心。
面对老树,根底浅薄的自己,不免生羞愧之感。我于是自誓:要埋头于地下的奋斗。现在省悟,尚不为迟。
三
欲求成长,必先扎根。
切莫只贪向上发展,务求植根于基础。
四
有人早年便不再长进,因为荒疏了根基的缘故。
有人行将四十岁时,忽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下丰硕的果实,因为曾埋头于打根基。
我的一位熟人,虽然头脑聪明,有敏感的心,兼勤奋的笔,却压根儿不打算发表他的劳作。他为眼前生存的痛苦所压倒,甚至以为,像他这样的人根本没有生存的价值。那是因为,他的根碰到了地壳,正在努力突破之中,所以为之苦恼不已。然而,一旦能够突破,必有卓绝的飞跃!——对他的前途,我怀有信心。一个根基厚实的人,是不会结出贫乏的果的。
五
古来的伟人,都曾营建雄厚的根基。因此,他们的劳绩,愈揣摸,愈觉意味深长。
而现代,即或对根基未尝不重视,可是,其工作往往流于盆花式的经营。如何改良品种啦,如何在预定期内按时结果啦,等等,一切都过于人工化。
伟大的凌云壮志,是不可能产自发育不良的树根的。
对伟大事物的崇敬,还必须兼顾到对伟大的根基的崇敬。
六
为了根,就应选好土。
为了果实,则应尽可能选好育根的肥料。
鼓吹对根的热诚,当教人培壅根所喜爱的土壤,将千百年来积储的滋养供给根部,这是教育的天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本分。
七
教养即培养。为求成材,非先扎根于生活的大地不可。
根的本性,岂不是被人遗忘了吗?不论施上怎样珍贵之肥,倘无吸收之力,也属枉然。我以为,我们并不缺少教育的机会和滋养,只是忘了与其相应的根太瘦太小罢了。
珍视你的根基吧!
家的四周,虽说松树环绕,倒也从未去想过,松树的根在地下是怎么个长法。优美的赭红树干,清新的浅绿叶片,从感觉上来说,似乎就是长年相熟的松树的整体。每逢下雨,树干的颜色便透着沉稳,显得润泽而鲜亮。绿叶仿佛珠泪盈盈,益发的娇艳妩媚。雨后初霁,阳光灿烂,空气似清晨一般爽快,散曳在树色间,散曳在光影中。确实令人感到,那里跃动着一种明朗的生命的喜悦。这时一群可爱的小鸟,清声嘤嘤,婉转娇啼,欢快地穿梭于绿叶之间。那就是我所稔熟相亲的松树。
然而有一次,我站在一片挖平的小山岗上——那原是栽松树的地方,定睛凝视深植砂中、盘缠虬结的树根。那姿态,地上与地下,相差何等之远。孤直的树干,横空舒展的枝丫,以及欣欣然尖利齐整的针叶——相较之下,地下的根仿佛在争斗,在挣扎,在痛苦,迸出全部力量,树杈分了又分,像女人的乱发,数不清的根,粗的粗,细的细,看上去比地上的枝干还多,一起紧抱着大地。我当然知道,根是长在地下的。但是,当这一切历历展现在眼前时,我却不由得给惊住了。在长年的交往里,根株在地下不断经受着苦痛,而我却未能以心去感知。偶尔遇到狂风吹打,或可听到松树痛苦的呼声;燥热天气持续一月有余时,才可看到松树痛苦的状貌。可是,一旦度过困厄,那痛苦的呼声,委顿的容颜,随即复现原先的欢快,难得留下痛苦的痕迹。而且,在我们眼里显得颇为神秘的地下营求,是未曾有一日的怠惰的。那美丽的树干和针叶,以及五月春风吹得满天飞舞的绿色花粉,其实都是历经这番艰辛的结果。
从此以后,不仅对松树,凡一切植物,我都由衷地感到亲切。树木与我们生存在一起。这虽是人尽皆知的事,我却当作新的发现加以思索。
二
我曾登上高野山,来到不动坡,看到粗大的丝柏林立一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庄严感。不由得赞叹道,这确是一座灵山。弘法大师选择这样一处圣地,对他的眼力识见,愈发敬佩。
由于四面环山,与平野相隔,形成一面陡峭的斜坡。老树不知历经了多少世纪,庄严挺拔,以其雄劲强健之力,直指苍穹,用“金刚不坏”一词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树木之间流溢着一股勃勃生气,袭人肌肤。我从心底感到振奋。
我的目光,立即落到树根上。地下营求之激烈,离地一尺,都能见出端倪。山里土层似不深,为了支撑那亭亭的巨干,粗大强劲的树根,竭力向四周延伸,紧紧抱住土里的岩石。与魁伟的树身相称的根,会是怎样的呢?尤其是薄薄的地层,与邻树的根相互攀缠,虬结盘曲的情景,仅仅想象一下,便使人不胜惊异。
不错,正是那强韧的生命之力,把山整个儿给包罗了起来。我们用肉眼固然看不见,但凭灵性,自然感觉得出。那 隐在的奋发的气势,甚至带些神秘兮兮,使我们不能不起虔敬之心。
面对老树,根底浅薄的自己,不免生羞愧之感。我于是自誓:要埋头于地下的奋斗。现在省悟,尚不为迟。
三
欲求成长,必先扎根。
切莫只贪向上发展,务求植根于基础。
四
有人早年便不再长进,因为荒疏了根基的缘故。
有人行将四十岁时,忽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下丰硕的果实,因为曾埋头于打根基。
我的一位熟人,虽然头脑聪明,有敏感的心,兼勤奋的笔,却压根儿不打算发表他的劳作。他为眼前生存的痛苦所压倒,甚至以为,像他这样的人根本没有生存的价值。那是因为,他的根碰到了地壳,正在努力突破之中,所以为之苦恼不已。然而,一旦能够突破,必有卓绝的飞跃!——对他的前途,我怀有信心。一个根基厚实的人,是不会结出贫乏的果的。
五
古来的伟人,都曾营建雄厚的根基。因此,他们的劳绩,愈揣摸,愈觉意味深长。
而现代,即或对根基未尝不重视,可是,其工作往往流于盆花式的经营。如何改良品种啦,如何在预定期内按时结果啦,等等,一切都过于人工化。
伟大的凌云壮志,是不可能产自发育不良的树根的。
对伟大事物的崇敬,还必须兼顾到对伟大的根基的崇敬。
六
为了根,就应选好土。
为了果实,则应尽可能选好育根的肥料。
鼓吹对根的热诚,当教人培壅根所喜爱的土壤,将千百年来积储的滋养供给根部,这是教育的天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本分。
七
教养即培养。为求成材,非先扎根于生活的大地不可。
根的本性,岂不是被人遗忘了吗?不论施上怎样珍贵之肥,倘无吸收之力,也属枉然。我以为,我们并不缺少教育的机会和滋养,只是忘了与其相应的根太瘦太小罢了。
珍视你的根基吧!